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自古迄今共有三个历史时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为主流社会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1)尧舜时代的“五教”;(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三纲五常”;(3)民国时期的礼、义、廉、耻。每一历史时段的核心价值观都出自齐鲁文化。可见齐鲁文化非同凡响。齐鲁文化以儒学为大宗,以东夷文化为先导,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鉴古而知今。我们构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考虑齐鲁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琨 《海外英语》2022,(15):3-4
齐鲁大地文化资源丰富,以“齐鲁十二圣”为代表的圣贤文化博大精深。本研究从功能目的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比现有的“齐鲁十二圣”的汉英翻译文本及研究成果,寻找外宣翻译中的不足,总结出“齐鲁十二圣”文化元素的翻译经验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有助于更好地保持齐鲁文化特色,进而忠实、准确、有效地传承与弘扬齐鲁文化,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齐鲁十二圣”文化资源,促进齐鲁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齐鲁文化对“山左三家”诗论有深刻的影响。齐鲁文化的改革创新精神、开放性、浓厚的儒学色彩等地域文化特点,在“山左三家”诗论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86年,学校秉承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实践现代教育为己任,是近几年崛起的一所齐鲁名校。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以“做现代中国人”为校训,构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现代文明教育”的特色教育模式,培养既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省78所高等职业院校和341所中等职业学校发布的2020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中关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深入分析,总结出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与表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即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过程,构建齐鲁职业教育“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网络”五位一体的文化模式,塑造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符号,深挖齐鲁非遗文化富矿,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基因,从而推动传统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新时代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齐鲁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如东县实验中学位于县城黄海西路,与县人民公园隔河相望,现有66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余名,教职工216名。学校坚持“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拓展“文化立校”的内涵,着力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推行惭,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核.以“溢香书廊”为标志,以“三校四节”活动。为载体,“知农园”、“学生文化展板”、“南黄海文化展板”、“学生乒乓球馆”交相辉映的学校文化景观。近年来,学校亮点频频闪现;书香校园名闻退迩;名人报告入耳润心;砺志之行好评如潮;市县名师不断涌现;中考成绩高位攀升……”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既表现为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形态,更广泛地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非理论形态。华夏文化的重心在齐鲁,齐鲁文化是多元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主导地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学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的反映,是作家生活中积累的体验、感受的提炼与升华。齐鲁文化既对鲁军“新锐”小说家的价值观念、审美品格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鲁军“新锐”小说家的创作也必然打上深深的齐鲁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齐鲁人文铸就礼仪之邦.粮丰林茂成就北国江南。位于渤海之滨、黄河岸边的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实验小学,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教”理念,追求“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三特”目标,持续创新管理,学校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  相似文献   

9.
齐鲁石化公司总校第二中学于 1970年伴随着山东胜利合成氨厂建设而诞生 ,是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第二中学位于齐国故都临淄以南风景秀丽的蜂山脚下 ,三面环山 ,环境幽雅。学校现有校舍 16 6 0 0平方米 ,教学班 2 8个 ,学生 130 0余人 ,教职工 115人 ,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学校拥有实验、阅览、电教、微机、多媒体、语音、音美等特种教室 2 5个 ;实验设备、图书、文体器材等均达到国家 类配备标准 ;有容纳万名观众看台的标准田径体育场和各种球类场地。学校领导班子以“三个面向”为指针 ,坚持“面向全体…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中国德育》2012,(15):58-60
我们(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建校之魂,围绕“人和、个性、精品”这一主旋律凝练成以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环境文化为主体,以“三和”“三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并以此引领学校德育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月秦渠中学被确定为“两基”“国检”迎验学校并顺利通过验收。一年来,学校以“多元文化”办学为途径,全力创建传承性文化校园,并将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不懈动力,实施“涵养化育”的德育工作新理念。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校训“友直友谅友多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以鲁迅、爱迪生等中外名人为核心的名人班级文化;以“为了妈妈的笑脸”为主题的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九年一贯制合并学校面临的现实挑战,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探索通过不同学段合并校的全方位深度“衔接”,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办学模式。一是明确“优势成长教育”文化定位,重建组织文化,系统规划学校的整体发展;二是以“一月一素养”为目标、“一班一专题”为途径,构建融合贯通的德育体系,形成一体化办学特色;三是以成长衔接为抓手,优化配置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多关注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差异之处,而对二者的相通或相同之处颇少涉及。因地缘差异而区分开来的此两种文化在表象的不同背后隐藏着诸多同质性因素,其中主要的三点为:燕赵文化"慷慨悲歌"中透着"温柔敦厚"的调子,而"温柔敦厚"的齐鲁文化内蕴藏着"慷慨激昂"的旋律;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均孕育出诸多精忠勇侠之士;两种文化均以和为贵、以义为重、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所谓齐鲁文化是指先秦齐国和鲁国以东夷文化和周文化为渊源而发展建构起来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是泰汉以来中国大一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两汉时期所实行的礼仪制度与作为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礼学”基本上都是承源于齐鲁之学。汉王朝开国伊始,鲁人叔孙通就根据儒家学说为统一的大汉帝国制定了一套规范社会政治生活的礼仪制度,并编撰《仪品》十六篇与《汉礼器制度》,不仅奠定了有汉一代的礼制基础,而且为其后约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礼制确立了基本模式。汉代的“封禅”与“明堂”制度也主要是在齐鲁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和确立的。此外,汉代的《仪礼》之学、二戴《礼记》之学与《周礼》之学也都与齐鲁之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国际主流议题。以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为考察对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以揭示和解释学校场域中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为研究目的,以“教师为社会行动者”为前提假设,从教师个体发展、学校文化演化和专业发展秩序三个维度构建了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个案学校的资源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场”空间;文化秩序中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则;权利规约中形成了教师个体间的“地位”;关系集结下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秩序。学校场域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指向应是教师个体的自立、自觉与自新的内在发展,而“非完美主义”秩序的建立则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特色活动为依托,逐步完善“五学并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学经典”“学书画”“学民乐”“学武术”“学棋弈”,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回归课堂。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临沂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试点学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学校,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相似文献   

17.
建水县第三小学创办于1939年,原名“金碧小学”,1950年更名为建水县第三小学。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26个教学班,1076名学生、59名教师,附设幼儿园1所。学校坚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教育指针;以“贯彻方针,整体优化,全面育人”为办学思想;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方向;以“德育工作网络化、校园环境育人化、校本培训系统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取得了不俗的办学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荣获县级“文明学校”、“甲级绿…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11月,盐城市松江路小学“‘三全阅读’特色课程建设”获批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立项以来,学校积极践行“培养积极的阅读者和理性的表达者”这一阅读主张,以儿童阅读为研究内容,以整本书阅读为研究重点,以家庭、学校、社区携手为主要策略,从全科、全程、全员“三个维度”全面推进儿童阅读,在“双减”中拓新路,激活了校园生活,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是推动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要以“全人”培育为目的建构育人文化体系,以“全景时空”为格局整合建构育人文化场域,以“全息系统”为载体建设学校育人的整体实践文化。从策略上来看,需要营建积极的精神动力系统,内化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追求,增强“三全”育人的改革氛围,重构实践改革的发展标杆。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