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教材的思考是历史教学设计的起点。学术积累推动教学逻辑的形成,助力教学设计创新。本课的核心设计围绕辽国开创、元朝发扬光大的二元制统治模式,其扩大和稳定了"中国"的统治秩序和疆域,突出了元朝通过行省制等制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秩序,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度统一。同时,本课设计以地理地形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认知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和统一,进而更形象生动地认识北方少数民族二元制模式及元朝大一统秩序。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缘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目标家国情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民族英雄气概,在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大前提下,进一步凸显学习英雄与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思路辽宋夏金元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二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各族政权都不自外于中国,“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1]。虽然这一时期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但是各族之间和平占据主导,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彼此共生共存共情,共同谱写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2]。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设计思路"辽夏金元的统治"是部编高中教材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二课,从知识体系上看,其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上一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密切相连,揭示了两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亮 《中学教学参考》2023,(31):63-65+75
“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对高中学生认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面貌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课时空跨度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众多,历史的阶段特征和重大意义需要深入挖掘。文章展示的教学设计以历史地图为线索,通过与其他时期历史地图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辽夏金元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构方式,以期引导学生提高历史地图运用能力,增强时空观念,深化历史认知,培养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的两个核心概念。辽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又一高潮,也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本课以耶律楚材家族400年间的起落,折射辽夏金元统治的世事变迁。将看似松散、彼此独立的几个少数民族并立或更迭的政权,以及从并立到统一的历史过程加以勾连统合,在建构整体化知识体系的同时,窥见"多元一体"和"多元共辉"的核心内容和主旨;彰显多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和关键要目;践行"叙史见人"和"释史见事"的史学特质和教学理念。进而尝试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深度学习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正>统编教材的编纂特点决定了一线教师必须整合思考一个单元甚至多个单元内容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单课教学有设计思路。[1]笔者依据实践和思考,对“辽夏金元的统治”的历史教学的设计,有一定的心得,希冀抛砖引玉。[2]一、单元历史大线索和多视角思考基于历史逻辑和教学逻辑,为厘清本单元的大线索,我主要是以天、地、人三大篇幅来理解本单元的辽宋夏金元历史,并从多视角切入认识历史和思考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教学立意?因为视角和侧重的差异,不同学者对教学立意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业界目前影响较大的说法有:“中心说”“主题说”“灵魂说”“总纲说”“主线说”“脉络说”[1]等。这些说法的共通之处在于强调教学立意的重要性,因为它代表教师教学功底的深厚程度,代表教师对教材和教学的理解认知水平,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甚至是核心指标。深刻、灵动、富有思想性的教学立意是“撬动教学的杠杆”,具有“提纲挈领的效应”[2],  相似文献   

9.
楼宏峰 《考试周刊》2022,(18):127-130
浙江历史选考主观题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凸显了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文章以“辽夏金元的统治”为例,从课堂的维度、厚度、效度、深度和温度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历史核心素养能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道:“高度关注内容的时代性与科学性。课程内容不但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还应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如何突出时代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本文以统编高中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为例,从教学学术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历史学术型课堂。以期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育人效果,建议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厘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三条主线相互交汇、互相促进的关系,把握连续性、递进性、互动性、凝聚性的特点,引导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注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螺旋式上升,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深度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思路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是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第三课,教学内容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四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14.
历史价值观是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对历史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在探究历史真相、梳理历史脉络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价值取向。体验式课堂中,学生采用体验的方式探究、感悟、评价历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有效路径。在此,试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为例做一说明。[课前准备]教师确定课前探究目标和任务,并以探究学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15.
申超 《贵州教育》2023,(1):29-31
“三新”背景下,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时空观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通过整理国内外关于培养学生时空观的研究现状,结合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希望能通过课堂教学,以点带面,组织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时空框架,逐步提升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策略实践,培养学生时空观。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及其养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新目标,以及衡量自己教学成果的新标尺。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国情怀则是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学科中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结合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的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探索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首次提出以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我国开展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也用“交融”这一概念替代了以前通用的“融合”概念。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对民族交融问题的教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初中历史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部分内容。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代,南北朝时期出现局部统一,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北方民族交融,为以后隋唐统一奠定基础。这一历史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理念]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命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做出科学的阐释和判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的实际和学情出发,设问具有层次性和预设性,结论具有生成性,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标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成功的动力,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定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统编版历史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SMART原则运用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以期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