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剪纸的由来     
《今日中学生》2010,(1):78-78
西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新的单于继位。汉武帝刘彻为了表示友好,派中郎将苏武带了礼物,率百余人出使匈奴。苏武完成任务正准备返回.匈奴上层突然发生了动荡,他被扣留下来。匈奴单于经过软硬兼施,都没能让苏武背叛朝廷,就决定把他流放到“北海”。  相似文献   

2.
自古至今,爱国历来是为人所歌颂的主题,爱国者的事迹在人类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灼目的光彩。今天重读《苏武传(节选)》,苏武那坚韧的节操、动人的形象,常令人感奋不已。在出使匈奴前,苏武被汉朝用为郎将,后又升迁为宫中厩监。官职的提升,为苏武出使匈奴创造了条件。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是为了答谢匈奴单子释放汉使的友好情意。汉使馈送财物给单于,哪知单子误认为汉朝对自己恭敬若此,是出于畏惧匈奴,因而他原有的骄横情绪日益发展,此为苏武被扣匈奴埋下了伏笔。虞常等人谋反事发,虞常等人被匈奴生擒活拿。由  相似文献   

3.
西汉天汉元年 ,汉武帝刘彻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职衔持节出使匈奴 ,常惠应募作苏武随员同往。当苏武使团完成外事任务返回之际 ,匈奴国内突发政变事件。副使张胜涉嫌参与谋反 ,苏武一行人全部被扣押 ,长达 1 9年之久。后来 ,汉朝与匈奴“和亲”成功后 ,西汉派使臣前往匈奴 ,提出释放苏武等人回国的要求。匈奴王谎称苏武等人已死塞外。这时常惠心生一计 ,偷偷连夜面见汉使 ,嘱告 :“你见匈奴王就说 ,我国天子在林苑射猎 ,射得北面飞来的大雁 ,足上系有帛书 ,其上书有苏武在北海牧羊。这怎么能说不在人世呢 ?”次日 ,使者依计行事 ,匈奴王听此传奇…  相似文献   

4.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40岁的中郎将苏武受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就在他完成任务等着回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苏武,朕命令你出使匈奴。遵命!小人愿投靠匈奴王。苏武到匈奴之前,有个叫卫律的汉人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并被单于封为王,但他的部下虞常对他投降匈奴的行为很不满。虞常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本是朋友,就暗地里跟张胜商量,计划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受死吧。把这些汉人和他们的头头苏武统统关起来!可是计划失败了。这时候正值冬天,虽又冷又饿,但苏武仍不屈服。苏武不肯投降匈奴,两次拔刀自杀都被救了回来。单于把苏武关在地…  相似文献   

5.
苏武牧羊     
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相似文献   

6.
<正>1.假如古人有了手机,汉代苏武出使匈奴,匈奴假称苏武已死时,苏武就不必鸿雁传书,只要给大汉天子打个电话,用不了几钱银子,就回国了。  相似文献   

7.
苏武牧羊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苏武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并对他说:不降,待公羊产乳方  相似文献   

8.
鸿雁传书     
关于通信,古代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其 中最有名的是“鸿雁传书”的典故。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今贝加 尔湖)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 武,匈奴单子(chan yu)却谎称苏武已死。与苏武一同出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11,(4):30-30
西汉苏武作为朝廷的友好使者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劝降。苏武宁死不屈,被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放羊。19年后,西汉与匈奴和好,派使臣找苏武。匈奴王谎称苏武已死。苏武的随从用计,叫使臣对匈奴王说,汉朝皇帝在皇家园林里射到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在某湖泽中。于是,匈奴王被迫放苏武回汉。后用“鸿”、“雁”、“鸿雁”或“雁足书”指书信。  相似文献   

10.
苏武牧羊     
<正>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  相似文献   

11.
《苏武》节选自班固的《汉书》第五十四卷《李广苏建传》。它是《汉书》中最著名的一篇传记。文革前曾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它记载了苏武自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出使匈奴,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归汉,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前后经过,突出地表现了苏武在羁留期间经受住了匈奴贵族的威胁迫害与高官厚禄的利诱,始终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2.
一节数学教学课时,我对学生讲了下面的一段历史故事:公元前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不料,副使参与谋划,劫持匈奴太后。东窗事发,苏武受连累被抓。几死未成,劝降不从,匈奴主无奈,遂将苏武放逐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声称,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时,才放苏武归汉。苏武在荒无人烟、生活极端困苦的北海,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后来,经当初一起出使匈奴的随员巧妙设计,匈奴主不得不同意放苏武归汉。  相似文献   

13.
苏武留胡节不辱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委派苏武出使匈奴,以使汉、匈和好。苏武知道匈奴贵族不守信用,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苏武不顾危难,望险而趋。果然不出所料,苏武被扣留,关进又湿又潮的地窖里,不给吃、不给喝,渴了吞雪块,饿了啃毡皮。匈奴首领单于以封苏武为王的诱降计破灭后,恼羞成怒,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  相似文献   

14.
张骞最早跨越葱岭张骞受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当时汉武帝要联络原先住在祁连山、而后西迁的大月氏人去打匈奴,就派张骞出使大月氏。他第一次出使是在公元前138年,但在途中被匈奴拘禁了10年。后来逃脱,经过中亚的费尔干、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一带,到达已在阿姆...  相似文献   

15.
《苏武》节选自《汉书》的《李广苏建传》。这篇传记记述了李广、李陵(李广之孙)、苏建、苏武(苏建之子)四人的事迹。“苏武传”附在“苏建传”的后面,它是《汉书》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篇。课文节选了《苏武传》的主要部分。内容说明这篇课文以苏武出使匈奴的时间和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依次记叙苏武从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到持节归汉的全过程,线索十分清晰,结构非常严谨,不屈节不辱命的中心极为明确。全文共九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其内容要  相似文献   

16.
《苏武传》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一般都是按照人物姓名、籍贯、品格、才能和功绩的顺序来写的,象《张衡传》就是如此。也有只记述人物一生的重要事件,通过事件的叙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面貌的,本文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主要是叙述苏武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出使匈奴被扣留,而能不以个人身家性命为念,忠于国家民族的事实,表现他坚贞不屈的节操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60页:“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张骞先后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根据《中学历史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第136页: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劝乌孙回河西故地,与汉共同抵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可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不完全相同。张骞之使命有二$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8.
成语"铁石心肠"亦做铁肠石心、铁打心肠或心如铁石。如今,人们常将其作为贬义,比喻心肠硬得像铁和石头一样,冷酷无情或无情无义。唐代皮日休的《桃花赋序》中说:"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其实,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读误解。"心如铁石"的原意本为"心如铁石坚",是一个褒义词。这个成语出自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中郎将,被派出使匈奴。抵达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欲劫持单于母亲阏后又被流放到边远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和亲政策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西域都护丝绸之路二、要求学生认识: 1 汉武帝对匈奴的正义战争,是在经济发展,政权巩固和军事力量强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战争胜利的结果,使西汉北部得到安定,生产得到发展,并沟通了汉和西域的道路。 2 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汉和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  相似文献   

20.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1册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汉武帝年间,正当司马迁专心撰写《史记》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他的头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广利带兵3万去攻打匈奴,结果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汉武帝又派李陵带领着5 000名步兵跟匈奴作战,谁知单于亲自率领3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5 000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可终因寡不敌众,又无援兵,战败了。李陵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汉武帝下令杀了李陵全家,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