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粤派语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阅读方式是学生主动阅读,感悟体验、探究发现,尊重感悟的个性和多样性;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巧妙设问,启发点拨,引导探究。阅读范围是开放大语文的;阅读过程是专注惬意的。阅读目的是满足实际需要,“实用类作品”为学习新知识;“议论类作品”为获取新思想;“文学类作品”为审美鉴赏。  相似文献   

2.
邢汉林 《陕西教育》2005,(10):21-21
现代阅读“对话”理论认为,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学生自主阅读的生成基础是“倾听”,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在经历各种体验中实现的,因此阅读教学要维护读者(学生)对文本的“倾听”;而另一方面,阅读过程也是读者对作品不断思考,创造的过程,阅读不应只是对范文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包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过程的“教学对话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该理念是这二者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对话理论”,“感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说,传统的阅读是以作品为本位的阅读观。阅读要立足于作品,阅读的目的是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寻找作品的原意。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术作品的《经典常谈》,其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去把握。从宏观维度追问学术作品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从中观维度思考学术作品整本书阅读的迁移运用,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从微观维度进行学术作品整本书阅读的动态引导,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三个维度的关注最终目的是要共同构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症候阅读法”是拓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过程中,学会从“沉默”“悖谬”“空白”处入手去发现和探究作品“症候”。  相似文献   

6.
吴梦 《现代语文》2011,(9):56-5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以自身情感和心灵去体验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7.
浅谈促进当代儿童良好阅读心理形成的外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和作品相互作用,构成意义的动态过程,对作品的解读应该是学生、作品、编者、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阅读的角度而言,阅读是一  相似文献   

8.
以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红色”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1+X”阅读教学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建构统整模式,将“1+X”阅读教学与“红色”作品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红色”作品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发现,“1+X”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使学生在感悟“红色”作品的同时,培养多层次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与鉴赏类问题或任务要立足文本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达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阅读检测是语文学业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在学段结束时的语文阅读水平。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着手,研究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题命题,不仅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还能促进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等根本问题,优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聚焦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巢宗祺指出,《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不是指定必读书目,而只是阅读建议。其中举例提到的一些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仅仅是“建议”中的举例,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推荐书目”。增加这一“建议”,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体现一种导向:一是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二是要阅读高品位的著作;三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所建议的阅读篇目首先是为汉语母语教育服务,同时向学生推荐高质量的作品,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益。当然,《…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中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以及课文中的插图、注释、批注、泡泡语、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资料袋、“阅读链接”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等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编排在童话阅读单元,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不少的童话作品,这些童话有的是以单篇的形式进行编排的,有的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的。教材中编排众多的童话作品体现了编者对学生童话阅读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习得童话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自主阅读童话呢?借助助学系统辅助学生阅读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成其芳 《教育艺术》2004,(3):61-61,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但现实是我们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往往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和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开展创造性阅读和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又能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并有所发现和创造。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有 :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 ,发现文章的“新质” ;充分领悟文章的意蕴 ,拓展作品表现的空间 ;启发学生的想象 ,填补作品的空白 ;设计开放式的练习 ,鼓励学生的创见。  相似文献   

15.
一、导读设计说明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适合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年龄段的孩子阅读。本课设计是对经典导读课中“感知风格型”这一课型的尝试。即以感知、感悟作品的特点为线索,在众多的作品中精心选择最经典又适合学生阅读的两篇,分别采用教师大声读与伙伴共读的阅读方式,发现共同的特点,并以随机穿插的“作家自我谈创作”与“他人评论”激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认识,以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目的,激发起学生浓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同时渗透文学作品阅读方法的指点:整体泛读直觉感知与部分精读深度感悟相结合;借助想象与联想,进入文学的感…  相似文献   

16.
新书     
《广东第二课堂》2023,(9):34-40
<正>《书香暑假—阅读与写作指南》作者:广东教育杂志社主编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本书为2023年广东省第十六届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学生指导用书,对学生参与活动兼具引导性与指导性。其中,“经典名篇”选文体裁丰富,俱是精中选精的传世之作,重在让学生深入感受阅读之美;“赏析导读”从作品赏析入手,意在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作品鉴赏能力;“优秀习作”则选取了历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的优秀征文,旨在为学生提供读后感写作的参照与示范。三大板块彼此呼应,立体呈现读写相生,既对学生进行读写的兴趣指引,又为学生提供了读写能力提升的示范。  相似文献   

17.
袁迪 《今日教育》2023,(Z1):100-101
<正>近些年,海量阅读的话题屡次被语文学习研究者提及,故而有些学校大规模开展“海量阅读”,教师布置大量书单,学生自由阅读,提倡学生一学期、一周甚至两天读完一本名著。这种做法是否妥当?是否真的实现了“海量阅读”的初衷?是否符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海量阅读”既应包括课内阅读,也应包括课外阅读,重视课本内要求必读的作品,还要拓展适合初中生的名著;既要关注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还要关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学习,不能过度“肢解”文章名著,更不能从学生的阅读中脱离出来,完全把阅读任务交给学生,而忽略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经典文学与“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喜好武打言情类作品的阅读偏向,阐述了经典文学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经典文学的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欣赏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将鉴赏与阅读并列,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意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20.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