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斌 《现代语文》2013,(3):34-35
作为孙犁多篇怀人之作中唯一写给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言淡情深,传神写照。笔者认为,细细品读这篇作品,对读者管窥并认识孙犁的散文艺术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言淡情深的叙事艺术众所周知,孙犁从妻子身上所获得的创作灵感,是其创作的"第二源泉"。作家早就把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品性气质写进早期的小说里了,他也因此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写妇女形象的大家。妻子的形象及素材  相似文献   

2.
孙犁先生的散文《亡人逸事》以其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于日常小事中见深情的笔法打动着读者,成为当代文学中悼亡作品的名篇。文章记述了妻子生前"并不感伤"的几个片段,刻画出了一个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形象,淡淡的叙述给人一种悠远的温馨眷恋感,一种  相似文献   

3.
<正>《亡人逸事》是作家多篇怀人之作中唯一写给亡妻的作品,完成于妻子过世十二年之后。短短两千多字,没有肝肠寸断的情感喷涌,没有如泣如诉的哀婉缠绵,但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妻子的随文章渐行渐深的愧疚之情。文章一共四个部分,分别是"天作之和"、"初次见  相似文献   

4.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曾经这样评价孙犁:“现代作家中,两位作家的语言最好,一位是鲁迅,另一位是孙犁。”当代作家蒋子龙称孙犁为“语言大师”。孙犁一生际遇坎坷,悲辛交集,大道低回,独步文坛。其作品和风格,论者以为自成流派,影响深远,谓之荷花淀派。晚年作品深沉峭拔,苍凉悲壮。特别是他的《亡人逸事》,如椎击雷鸣,撼人心魄,读来使人潸然泪下,感伤不已。  相似文献   

5.
《亡人逸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下“一花一世界”板块中的一篇课文,其作者是被冠以“荷花淀派”的现(当)代著名作家孙犁先生,本文作者为悼念亡妻而作的一篇写人叙事的回忆性纪实散文。然而,语文教师一般都感兴趣于教和它同属一个板块的《金岳霖先生》,对《亡人逸事》则往往“弃之不教”,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文读之实在“浅淡”,无料可教。然被誉为“传统文化守护者”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却一直对孙犁先生推崇备至,认为“孙犁的作品不煽情、不造势、  相似文献   

6.
张卫慧 《语文天地》2012,(10):15-16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悼念亡妻之作,孙犁的《亡人逸事》属于其中另类的一篇。文章短小而精炼,辞淡而情深,没有凄婉缠绵,也没有荡气回肠的情感渲染。因为语言平白如话,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在讲解时也就简单带过,但用心品来,这篇文章虽平淡简约,  相似文献   

7.
一、在新课的导入上充分体现教师的智慧江苏梁丰高级中学的高冰峰老师曾为全市高中语文教师上过一堂展示课,课题是孙犁的《亡人逸事》。课前三分钟,高老师结合  相似文献   

8.
秦源源 《语文天地》2012,(19):15-16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悼念亡妻之作,孙犁的《亡人逸事》属于其中另类的一篇。文章短小而精炼,辞淡而情深,没有凄婉缠绵,也没有荡气回肠的情感渲染。因为语言平白如话,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在讲解时也就简单带过,但用心品来,这篇文章虽平淡简约,但其实并不  相似文献   

9.
《亡人逸事》是痛定思痛的作品。孙犁将哀念之情深深地渗透在字里行间,强烈地打动着读者,关键就在于作者的选材,即作者选择了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片断"。多读、模仿、借鉴这样的作品,进而理解记叙文选材标准,对于中学生提高记叙文的选材水平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苏惠芳 《现代语文》2011,(12):43-44
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孙犁的《亡人逸事》是苏教版必修二的两篇课文。这两篇文章均为写人叙事的散文,虽然语言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不愧为大家手笔。这样的文字,浅极淡极,意味却隽永无比、哀婉千转,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如茶香氤氲,久而不散,正所谓浅语寄深情是也。  相似文献   

11.
孙春雷 《考试周刊》2010,(52):48-48
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孙犁的《亡人逸事》是苏教版必修二的两篇课文。两篇文章均为写人叙事的散文,尽管语言都是那么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不愧为大家手笔。这样的文字,浅极淡极,意味却隽永无比,哀婉千重,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如茶香氤氲,久而不散,所谓浅语寄深情是也。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和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体。散文的基本类型包括写景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散文和哲理性散文。苏教版必修一、二中有三篇记人叙事散文,分别是杨绛写的《老王》,汪曾祺写的《金岳霖先生》,孙犁写的《亡人逸事》。这三篇文章,事中有情,寄情于事,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语言干净、平易、真挚,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善于运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3.
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已被新课程改革明确列入课程目标,那么如何让情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呢?一、情感的调动依赖于教材文章是有情之物,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文本交融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中喷涌而出。孙犁《亡人逸事》的最大魅力就是运用真实、典型、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让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无限的怀念和感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如果教师把教学的重点仅仅落在空洞  相似文献   

14.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相似文献   

15.
作家孙犁先生逝世9周年之际,三联书店推出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回忆文章结集《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并在北京举行孙犁逝世9周年纪念会暨《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出版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将自己称为得到过孙犁先生恩泽的文学后辈,来追忆孙犁先生,感慨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自寻寂寞,孤傲与谦逊并存,如同他的文章清新秀丽与冷峻睿智并存,她认为孙晓玲的这本回忆集让人们在小处看到了一位文学大家既隐忍又热烈,既清高独立又对家人朋友、  相似文献   

16.
[文本定位]1.品味文章的细节美和人物性格美2.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学会用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文本切入]以细节见长的散文——孙犁的《亡人逸事》,虽然作者选择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作家孙犁在与一位评论家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中说:“这本书对我说来,似乎是不祥之物”。而对我们来说,这“不祥”已不是作家所说的那些原因了,因为即使在今天许多评论家的眼里,孙犁也仍是一位“不跟人家跑”,不人云亦云的作家,并公认《铁木前传》是独特的不用现成公式和口号来创作的典型。然而事实上,正如恩格斯说的:“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瞬间,它同化着外界供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孙犁的《荷花淀》已经取得了文学经典的地位。这部作品在这半个多世纪里的传播与流传的事实早已证明了这点,不过,孙犁以及他的《荷花淀》就真的被读者所理解了吗?恐怕未必尽然。贾平凹写道:“孙犁是最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孙犁也是最易被社会误解的作家。”原因就在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左忠毅公逸事》,编者在“自读提示”中说:“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这里所说的“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固然不错,但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肤浅,绝不是作者原有的全部命意。如果仅限于“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何以不用“遗”字?持这种意见的,还有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的《文选和写作》(第三册)也在《段太尉逸事状》的注释①中说:“逸事,史书没有记载过的事迹。”二者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20.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公开教学展示。这种教学研讨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互动交流的平台。笔者最近参加了一次校际间"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课题是孙犁的散文《亡人逸事》。接到通知后,近一周的时间,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教学构思上。如何体现教学设计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何体现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如何突破我们传统的教学思路,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