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日益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发挥着引领大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消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传统话语体系制约爱国话语创新、个体认知偏差导致非理性爱国行为等现实困境.针对困境,解决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吸收网络话语有益因子,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提高网络爱国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切实增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承担着延伸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效能、提供网络观点与行为引领、使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的重要使命。要满足大学生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并能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和现象的多变性与复杂性,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功能设定、内容供给及展示形式等方面凸显差异化与层次性。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体现为精准呼应学生需求、教学内容逐级递进、形式选取多元灵活。只有坚持需求导向与凸显层次性,才能建成以服务学生知识需求、理论需求、观点需求为目标的,集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师生互动交流群组、高水平内容创作平台为一体的立体化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即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是推动实现国家层面价值整合的应然要求,是普遍焕发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当然举措,是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是:以法治方式确认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地位,明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遵循,规范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责任,健全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要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实践成效,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治观念的宣传普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各基本环节的有机贯通,健全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运行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爱国主义网络隐性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最后提出了高校加强爱国主义网络隐性教育的路径,包括合理软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高效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教育力度;大胆创新,丰富教育形式;用教育衍生教育,使爱国带动爱国。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当今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既受到网络的冲击,表现在网络冲击着传统的国家意识及国家主权观念,冲击传统的民族认同意识,淡化爱国主义情感、消解着人的爱国意志以及挑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同时,网络又以其形象化、即时互动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增强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当今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既受到网络的冲击,表现在网络冲击着传统的国家意识及国家主权观念,冲击传统的民族认同意识,淡化爱国主义情感、消解着人的爱国意志以及挑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同时,网络又以其形象化、即时互动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增强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演进,网络已然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表达和弘扬爱国主义的新平台,加强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已成必然之势。文章调研了扬州4所高职院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状况,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话语表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育内容、注重话语引领、提升教师网络素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大环境下,小学教育形式也有所改变,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教育模式更开阔、质量也更高,同时也给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带来极大影响。其实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具有极大挑战的,但也不可否认,网络环境也给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式.群体意识调和的强制、传统文化维系的困窘、历史疮伤恶化与愈合的交织,是网络民族主义得以对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影响的原因.网络民族主义与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质与表象上的模糊,使之扮演的角色变得扑朔迷离.善用网络民族主义以优化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去盲从化、去空心化和去狭隘化三个方面规划.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高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场域逐渐向网络延展,爱国主义话语表达也呈现表达主体多元化、表达方式生活化、表达载体多样化等新特征,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形成巨大冲击。直面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变化,亟须生成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魅力,针对性地巧设话语议题、凝练话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增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议题魅力、内容魅力和表达魅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作为当前时有发生的社会现象,既具备传统集群行为的一般特性,又由于大学生与网络的“赋能”具有自身特质,即时空分延性、目的的非现实性、被强化的去个性化以及反“沉默的螺旋”。隐藏于特质之中的是责任淡化、网络民粹主义、“民意”被“劫持”以及群体观念极化的风险。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对化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内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政治认同、锤炼理性能力以及凝聚价值共识四个方面。为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效果,需要从主动设置议题,掌握舆论话语权;优化叙事策略,促进话语致意增效;培养意见领袖,提升主流意识引导力等具体路径着手引导规范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了网络文化载体的特点与影响,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必然具有多样性。网络文化载体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践路径,包括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和教育、制作网络教学资源和在线课程、开展线上主题活动和竞赛等。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构建有效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深远,也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应当根据网络的特点,因势利导,趋利弊害,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信息茧房”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运算的必然产物。它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范围变得窄化和极化,使大学生的思维面临同质化和退化的风险,容易被西方意识形态所诱导。这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权和主导权带来很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必须解决“信息茧房”衍生的时间博弈、流量吸引、泛娱乐化等问题。因此,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守正创新:树立全员合力新理念,培养有责任担当意识的网络精神领袖;严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话语能力;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教育手段;力争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权和引导权。以此破除“信息茧房”对大学生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爱国主义情怀的涵养关键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大学生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是面向新的历史方位的应然之举,是夯实教学主体的有力基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着意识形态渗透、信息浪潮冲击、教学互补不强等一系列现实挑战。高校只有坚持探索“明理”与“践行”相融合、“守正”与“创新”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显性”与“隐性”相融合、“内修”与“外治”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西方多元思潮的渗透,青年大学生自我意识还不成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存在失语现象。因此,汲取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元素,增强话语内容的性,改进和创新传统的话语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归属私密群体的强烈渴望,大学生网络生活日益呈现圈群化特征,映射出话语情境转变、话语主体转移、话语内容转向的新样态。借助对传播逻辑和认同逻辑的深刻塑造,网络圈群极大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境遇,产生“圈群壁垒”“中心流转”“信息圈养”“娱乐喧嚣”等问题,引发爱国主义教育策略失效、话语失声、内容失调、价值失力等后果。对此,遵循网络圈群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理路,从大学生网络圈群的显在藩篱着手,针对性地调适二八定律与长尾效应兼顾、有情有理与绘声绘色交织、深刻权威与调整升级并存、扩音主流与排耗偏颇共生,做细做实分层对象引导、话语表达创新、内容建设优化、价值传递匡正等工作,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圈群穿透力,最终促进网络圈群传播与爱国主义教育交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改变了高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网络爱国主义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的新形式。网络爱国主义视阈下探索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创新路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