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中探究了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书中设计的实验是利用直尺完成这一实验,将直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动直尺,通过比较听到声音的音调的不同,从而得出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该实验利用了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材料完成实验,学生兴趣高昂,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实验中也发现利用这种方法,钢尺发出的声音比较小,能选择的音调范围不大,音调变化也不太明显。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这一实验,效果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声音的“音量”、“音调”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正确区分或表达,而且“音量”和“音调”本身是相互交叉的,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有关“音量、音调”的知识,教师要有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活动。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音量”容易理解,而“音调”的教学则困难的多,尤其学生对于物体发出高音和低音时的特点更是难以预测。所以整个教学的重难点我都倾向于“音调”的教学。由于小学阶段部分器材难以提供,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了“前提”的教学,即“音量、音调”是相对而言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教学语言上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第十二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一节中,安排了“蜂鸣器音调的变”这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是很好,原因有2个:一是蜂鸣器的声音不是很强;二是学生只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变化,很难感觉到音调的变化。由于每个人的耳对声音的分辨力不同,的确很难感觉到音调的变化,退一步说,就算有些学生能感觉到音调的变化,也很难分辨音调足变高了还足变低了。此外,声音强弱的变化也增加了分辨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音调(华东地区教材教案)安徽肥东张集中学陈孝荣,滕淑华教学目标让学生对音调有较具体的认识,能辨别高、低音,知道音调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了解弦乐器的音调与弦长、粗细、松紧的关系;常识性地了解超声与次声及其应用.重点与难点1.弦乐器的音调与弦长、粗细、松...  相似文献   

5.
王阳迪 《物理教师》2004,25(2):17-17,21
从新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的教育理念出发,从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声乐、学习器乐的实际出发,可以发现初中教材“音调”这一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音调高低的定位与感受、物体振动频率与音调高低的关联、各类乐器的音调调节与调号的定位……”,都与学生的音乐经验有很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平时我们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有“大小”、“强弱”、“高低”,不少同学往往将它们混淆,并且和物理术语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对不上号,表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实,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相似文献   

7.
严宁 《物理教师》2001,22(5):48-48
初中学生学过乐音的三要素后,常见到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所示,在试管里装入深度不同的水,当向试管口由A向D轻轻吹气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这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学生常常出错,其主要原因是课本只说明振动的弦的长短、松紧、粗细与声音音调的关系,而未涉及振动的空气柱的长短与声音音调的关系.有必要通过实验来演示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与声音音调变化的关系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进行探究的灵魂。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探究欲望,从而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乐趣,如讲声现象时,遇到这样一道题:给开水瓶灌水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变高还是逐渐变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音调变高了。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  相似文献   

9.
两道声音试题的浅析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调是声音的三大特征之一,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现有两道关于音调的生活试题却让学生混淆不清,甚至给出错误的答案,现浅析如下: 试题一:如图1所示,将几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分量的水,按水深由低到高将杯子排列的桌面上,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只杯子,比较它们发声音调高低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0.
DIS数字化声音传感器采集不同的声音时,通过连接电脑后能够实时转化为不同的声波图。利用这一特性,设计多组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多次建立声音—振动—声波图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准确建构音量与音调的概念,解决音量强弱与音调高低难以区分的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1.
"音调的影响因素"是初中物理声学部分内容,是教材中重点的探究性实验,所占篇幅较大,也是各省市毕业考试的"高频点",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沪科版、人教版新老教材不约而同地采用如图1所示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的变化和钢尺的振动快慢。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塑料直尺做实验,因为塑料直尺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这样便可以进行学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音调的感觉,客观上决定于声源的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在高中物理课上,一般通过话筒用示波器来描绘不同频率的音叉、琴弦的振动图像.由于示波器的结构复杂,而在教学示波管原理时一般只能用挂图的形式加以讲解.学生往往感到抽象,难以将各按钮的调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信息的载体是一个信息的“发射站”。学生从教师那里不断地接受各种信息,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实践表明,教师的情绪影响着给予学生信息的质量。有人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过果=7%的文字 38%的音调 55%的面部表倩。我们且不论这个数字的精确度如何,仅从大致的比例便可看出音调和面部表情在信息传通中的重要性。音调和面部表情是教师情绪的直接表现,教师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直接作用于学生。教师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学生的学习倩绪就会立即被调动起来;如果教师愁眉苦脸、心思重重,学生心  相似文献   

14.
于凤斌 《物理教师》2009,30(10):10-11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2册在“多普勒效应”一节中有这样的表述“在铁路旁听行驶中的火车的汽笛声,你会发现汽笛声的音调发生了变化:火车向你驶来,音调变高,火车驶离你远去时,音调变低.……这种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总之,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笔者认为本节中这些说法有诸多不妥之处,容易误导学生造成学生的错觉,需要更正.  相似文献   

15.
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基于克拉尼图形的自制创新实验装置能全面、直观地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并实现物理现象可视化,体现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探究创新实验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创新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能提高实验探究的精确性、结论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探究敲击装水的杯子音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放胆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套标调的字母》有两点启示:a.声调与音调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不一致性;b.因为声调和音调的一致性,可以利用音调的手段进行声调的教学,因为声调和音调的不一致,音调对声调教学只能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影响语言艺术的因素很多,除了思想修养、文化水平、表达能力、语言实践等外,音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音调,即说话的腔调,包含语言音调和感情音调两个因素。语言音调的作用在于唤起语义,提供概念;感情音调是把声音作为感情的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对多普勒效应的解读只处于理想化的简单模型,即简单地由波源和观察者的相对运动判断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进而得出音调的升高或者降低。正是这种简单模型的教学,导致一些物理教师并未对其原理做深入思考,造成一些教学上的失误,错误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存在偏差。本文利用多普勒效应中观察者接收频率的计算公式证明当列车迎面驶来时,观察者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并非越来越高,由此归纳总结出,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变速运动时,观察者所感受到的音调变化,并据此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盲校教育是针对视障学生的教育,需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开发学生的智能强项。音乐智能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视觉的缺陷使得盲校学生的听觉方面一般得到较多的锻炼,所以对节奏、音调、音色与旋律等比较敏感。这方面对于盲生的学习英语有着特别的作用。盲校教师应认真分析盲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巧妙发掘他们的音乐智能促进英语教学,从而提高盲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