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不仅体现重大政治功能,而且具有重要教育功能。历史决议的教育功能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一致,发挥好历史决议的教育功能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内在要求。历史决议的教育功能与政治功能相统一,发挥好历史决议的教育功能是加强思政课教学建设的新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在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自信上下功夫,构建历史认知、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是发挥好历史决议教育功能的着力点。思政课教学发挥好历史决议教育功能,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2.
历史主动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强烈历史担当、伟大历史创造和坚定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可采取增强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思想自觉、全面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历史主动精神素养、推进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衔接、创新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途径等,将历史主动精神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奋斗历程所展现的一种价值态度和实践遵循,源于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经验、精神谱系,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必然性。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彰显思政课自身优势的内在需求,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历史自信,需要丰富学生历史认知,构建科学大历史观;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坚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主动,辨析世界发展大势;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塑造新时代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新,内在要求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究其缘由在于,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诉求。新时代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学有所思、学有所信、学有所行三个方面明确目标定位,还要着力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智慧课堂”、“专业课堂”、“生活课堂”,以此构建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美好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共同富裕是初高中思政课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思政课要把握高中生成长的阶段性和特点,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呼声。文章侧重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三个维度理解中华民族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从而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教学必须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全面推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伟大工程,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植入学生心田。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自省,增强自觉、自立、自信、自发和自律,培育主动把握历史规律的科学态度、主动尊重历史主体的人民情怀、主动担当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主动进行历史创造的精神品质、主动谋划未来发展的前瞻思维。  相似文献   

7.
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站在整体、全局的高度,以单元话题为基础,统领核心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主动的、连续的、深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习得情感。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是历史主题单元,是培育学生爱国爱党情感的绝佳载体。学校以思政课教研组为核心团队,展开了全体授课教师卷入,面向全年级学生的历史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团队立足大单元,通过研析单元内涵、创新学习方式、探寻整合路径等方式整体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触摸历史脉搏,深化单元学习价值,为历史主题的思政课教学探索了一条具体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内蕰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具有强大的思政育人价值,将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可引导学生形塑正确价值观、增进政治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对红色文化育人功能认知不足、转换红色文化传承话语体系能力不足、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路径不足等问题,要着重提升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丰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及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从而增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至关重要的三份文献,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整个发展历程。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最新的纲领性文献,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展开的。对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进行分析,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并深刻认识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文化自信程度影响着民族未来发展。高校思政课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并拥有文化自信;本文首先阐述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解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存在的问题,从增强学生文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三方面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开展历史教学应以厚植爱国主义为目标,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理想信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当前环境下,高校历史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内容范围狭窄、缺乏地方特色、课时安排紧张、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无法为思政教育提供深度支撑。基于此,高校应通过开设“大学历史”公共课、开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历史教学课时、创新历史教学手段等举措,拓展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与素养支撑。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开创历史伟业的精神密码之一,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培育大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是时代新人成长的内在要求。时代要求大学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磨砺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清醒。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包含认知、情感、能力和行为四个维度,认知维度上增长大学生历史智慧,情感维度上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能力维度上提高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行为维度上让大学生投身历史斗争。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需要激发大学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自觉性;锤炼大学生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斗争本领;创新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方法;优化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思政课培育文化自信,需要解决好几个基本问题,引领学生深刻认识: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核是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价值观自信,培育文化自信,关键在于抓好价值观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大学生要践之于行,既要对文化自信问题作出现实的辩证考量,又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高校思政课培育文化自信,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统筹协作。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教学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新课改语境下,怎么教、如何学、怎样评等问题无不以此为中心展开,然而细加琢磨即可发现,有些课堂仅得新课改形似而遗其神韵。为弥补这一遗憾,以新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历史的眼光”为抓手改进教学,能放大教学情境的功能,吸引学生主动洞察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体、展望历史趋势,让思政课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增强思政课既深刻又深远的价值渗透力。  相似文献   

15.
培育历史自信是树立中学生正确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必然要求。首先需要厘清何谓历史自信,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民族、国家及政党历史的信心,是对历史实践的总结。其次,为培育中学生历史自信,必须要紧密联系正确的历史观,并将其融合进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当代思政课建设正面临树立“课程自信”的时代命题。思政课的“课程自信”养成需要回答“为何要有”“因何能有”“如何能有”等三个基本问题。首先,“课程自信”符合思政课功能的设置要求,体现其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其次,“课程自信”是思政课的底气,是发自思政课本身的一股正气、硬气、才气和豪气。最后,养成“课程自信”,思政课要以“四个自信”为指导观念,以“四个伟大”为研究主题,以“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以“中国梦”为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概念,文化自信自强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力量,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思政课的使命。文化自信自强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自强,要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夯实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以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决议。三个历史决议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充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主动的经典示范,它们统一于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宏伟目标中,蕴含着特有的生成逻辑。三个历史决议坚持科学方法论,对党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实践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总结,前两个历史决议为实现党的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方向指引,第三个历史决议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思政课”工作方案的提出,思政课建设整体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四个自信”是引导学生认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四个自信”的学理研究还不足以支撑起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为更好地进行“四个自信”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在学术层面拓展“四个自信”的理论深度与广度;在实践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现实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帮助他们从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思政课教师结合思政课内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能使大学生坚信在过去百年赢得伟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