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研究技术研发特征规律是科学认识技术创新演变与技术创新速度的前提,也是从宏观和中观层面进行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与企业技术路线规划设计的基础。[方法/过程]以美国专利商标局1991—2020年间授权的约649万条发明专利文档及其1.46亿条引文数据为样本,基于专利被引延展性和施引源散性、被引时滞和被引速度等指标,对科学密集型技术领域的知识来源结构和技术创新速度等进行度量,并基于P指数对该领域的国际技术竞争格局进行评价。[结果/结论]在科学密集型技术领域内部,不同子技术领域的知识来源结构、技术创新速度等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实施差异化的技术研发布局与政策支持;在该类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中,中国大陆地区在美专利布局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尚未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优势技术领域,持续稳定的相对技术优势领域仍不突出。需要根据各技术领域的特点,协调制定科学密集型技术子领域的知识产权政策和产业升级策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质量专利研发与战略布局,着力维护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供应链与产业链安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专利文献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引文分析方法和研究单元,对专利“睡美人”进行识别和分析。[方法/过程]通过总结分析现有“睡美人”识别方法,选择对总被引次数依赖性小、可规避不同学科引文差异影响的Bcp指数方法识别筛选专利“睡美人”。利用Incopat专利信息平台,检索清华大学的所有专利文献,统计分析引文分布,筛选Bcp指数Top50的简单专利族,并以一个典型专利家族为例分析专利“睡美人”的价值。[结果/结论]Bcp指数方法可行和有效。本文修正了Bcp指数方法相关指标,并明确其计算方法。筛选出的简单专利族绝大多数有很高的合享价值度,属于高价值专利,但专利“睡美人”处于有效状态的比例低。如果能尽早识别筛选出关注度不太高但具有高价值的专利“睡美人”,对促进技术持续研发和迭代、加强专利布局、提高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专利的经济价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洪勇  康宇航 《科研管理》2012,33(7):81-87
专利间的引用关系是研究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技术知识的流动提供了客观的测度依据。本研究以专利引文作为衡量技术溢出的途径,从当前特定技术领域内企业间技术溢出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内容和结果表达上入手,提出了专利互引、专利他引和专利自引3种专利引文形式在企业间技术溢出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性地引入可视化概念,构建了基于专利引文的企业间技术溢出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对该领域组群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企业间技术溢出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视化分析,以图为技术创新实践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中楷  刘倩楠  于霜 《科研管理》2011,32(5):149-155
利用美国专利商标局数据库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专利引文网络对不同技术领域间的关系进行考察。通过追踪不同技术领域间的专利知识流动展现网络的宏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领域间的专利引文网络具有总量流动平衡、内部活动频繁、外部偶有集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专利被引频次高低一直被作为测量专利引证指标的重要依据,但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技术领域存在不同类型的专利引证关系.以我国医用内窥镜、治疗型超声发明专利为例,通过可视化分析绘制各自的专利引证地图,结果呈现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专利引证类型:引文树型和引文网络型.这对于专利的客观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同的引证类型所侧重的专利评价方法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推动了知识网络的跨界融合演变。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构建专利引文网络,研究新兴技术知识网络跨界融合的知识流动路径演化和网络态势。结果表明:新兴技术知识流动路径按照“单向路径-混向路径-双向路径”模式演化,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的不断增加拓宽了双向路径的发展空间;知识流动路径数量的激增和方向的分散导致企业和地区知识网络跨界融合的涌现,呈现出异质性知识增加、知识连接灵活、网络规模扩大的跨界融合特征;中心企业与中心地区通过“中心地区自引、非中心地区引中心地区”的知识流动偏好进一步强化跨界融合能力,体现出明显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专利是企业或组织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专利发明人作为专利价值的载体,对企业或组织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从知识组合新颖性与网络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企业或组织识别、挖掘及引进核心人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从Derwent Innovation数据库中选取LED专利,以专利诉讼视角将发明人专利是否涉讼作为核心发明人的代理变量,发明人的知识组合新颖性、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知识组合新颖性、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与核心发明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企业或组织在挖掘及引进技术人才时应多关注技术领域不同、合作次数较多以及拥有较多重要合作伙伴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8.
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网络下的知识流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继平  丁垄  滕立  庞杰  林德明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84-1189
 专利参考文献中的科学论文、技术专利等引文,为研究高科技时代下科学技术相互融合中的知识流动提供了便利。在分析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下的知识流动的基础上,以网络的属性“被引量”、“中介中心度”和“引用半周期”量化了知识流动中的“知识影响力”、“知识控制力”和“知识活力”,并以此表征了知识流动中的“高质量”文献,最终以R.E.Smalley的施引专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技术进步下科学和技术在知识流动中的相互融合,验证了应用科学在技术进步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马荣康  王艺棠 《科研管理》2021,42(5):153-160
随着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迅猛增加,如何通过事前和事后指标测度并识别技术和经济价值高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焦点问题。针对我国专利普遍缺乏引文信息的现状,本文利用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IPC)信息构建两两专利相似度指标,并引入时间维度对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三个时间段的专利相似度比较,测度专利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影响力,从而构建突破性技术发明的综合识别方案。然后,以纳米技术为例,利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在1975-2015年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专利IPC四位和六位分类的相似度指标分别可以识别出6.23%和5.06%的纳米技术专利为突破性技术发明;(2)基于专利相似度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与基于专利被引数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两类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中仅有不足总样本的0.5%是相同的,表明以往单纯依赖专利被引数据识别突破性技术发明可能存在一定偏差;(3)对突破性技术发明来源特征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专利相似度和基于专利被引数的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发明人和组织来源特征基本一致,而发明层面的知识来源特征呈现不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两类识别方案的差异性。本文基于专利相似度构建的突破性技术发明识别方案既为企业在实践中挖掘和利用高价值的发明专利提供参考,也对未来突破性技术发明相关研究达成一致结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专利引文分析是专利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专利引文分析仅分析专利文献中明确标示的物理引用专利数据,不能够准确真实反映专利之间的引用关系,难以准确揭示专利之间的技术相似度。专利语义引用识别有利于准确真实揭示专利间的潜在语义联系,为专利的继承与创新评价提供参考,有助于专利授权前的专利审核和专利授权后的专利评价。[方法/过程]首先,基于规则和句法分析抽取了专利的特征知识元;其次,利用Sentence-BERT和Word2Vec对专利特征知识元及专利标题摘要文本进行向量化表示;再次,根据余弦相似度计算专利的特征相似度和整体相似度,结合专利申请日期的先后顺序得到专利的语义引用专利集;最后,采用量子计算领域专利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结论]该专利语义引用识别方法能够实现语义引用专利的有效识别,有利于评价专利的技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为专利审核和专利价值评估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论专利间引用关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文献与科学文献不同,它既是技术文献又是法律文献.对专利间引用关系的分析不能机械地承袭科学引文分析法.不少学者认为,专利技术的领先性与该专利的被引频次正相关,但笔者从专利法视角指出了由这一观点所导出的悖论.专利引用包括审查员引用和申请人引用,二者在引用动机、引用对象、引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根本区别.审查员提供的引用信息应该是该专利新颖性的正面证据,而申请人提供的引用信息通常是被引专利领先性的负面证据.  相似文献   

12.
高影响力中国海外发明专利的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异兵  孔妍 《科学学研究》2009,27(5):678-681
 近年来专利引文广泛用于测度区域、行业和企业间的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动,但关于中国的实证研究不多。为分析中国高影响力自主创新的特征,我们构建了中国海外专利专门数据库,并选出被引数在10次及以上的76项高影响力中国USPTO发明专利。以这76项专利为样本,设计“创新活动”、“知识来源”、“创新影响”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探讨中国高影响力专利所反映的技术创新特点。结果发现,研究团队大小、研究合作、发明幅度和与科学的关系,均与中国高影响力专利质量(被引数)没有高相关性;中国高影响力海外发明专利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美国,与日本和其他区域无密切关联;这些发明专利对美国技术创新有较大影响,对周边区域有一定影响,对其他区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被引文献要想使引文检索能够真正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对引文是如何被加入到专利中的有些了解是有所帮助的。本节将描述不同的引文类型,是由谁将这些引文加入到专利中以及为什么要增加引文信息。1.什么是被引文献专利申请中列出的关于现有技术的参考文献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已公开文献,而不仅限于专利文献。被引文献通常在专利说明书扉页上以专利文献著录项目识别代码(INID码)"56"表示。被引文献可能是商品目录、仅以网络或电子形式  相似文献   

14.
苑朋彬  邢晓昭 《情报杂志》2023,(11):142-146
[研究目的]早期识别颠覆性技术方向,对于调整技术研发方向,完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从技术维度出发,构建了一种知识流动视角下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该方法以引文专利作为投入,施引专利作为产出,通过构建专利知识流动投入产出分析表,计算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指标,最终搭建技术坐标图,划分技术发展阶段,探讨识别出具有颠覆性发展潜力的技术方向。[研究结论]实证研究阶段,以6G太赫兹通信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相关研究为颠覆性技术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针对海量科技文献新颖性评估需求,从科技论文研究问题与方法视角出发,利用科技论文摘要与相关引文文本,构建科技论文的评述画像,用于辅助科技论文新颖性评估。[方法/过程]提出一种综合“自评+他评”内容的科技论文评述画像方法。该方法基于期刊论文结构化摘要文本解析问题和方法等句子,以单篇期刊论文为目标文献,将施引文献中引文句子作为引文数据集并分类后,可视化呈现科技论文的自评和他评内容。目前科技论文评述画像分为两种:一是按照引用问题与方法等分类并可视化,二是按照自引他引及情感分析进行分类可视化。[结论/结果]构建的科技论文评述画像能够从论文作者与引文作者的双重视角综合展示目标论文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引他引及情感分析信息可有效辅助科技论文新颖性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创新是科技成果的本质特征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厘清科技成果创新性测度的基本问题,可为优化与改进现有研究、辅助同行评审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知识单元理论,从新颖性与有用性维度对现有科技成果创新性测度与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具体包含新颖知识单元、新颖知识单元组合和知识单元转移扩散的影响力4方面。[结果/结论]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浅层知识单元测度指标过度使用、有用性维度知识单元未充分挖掘、专家评审相关定性评价数据利用不足等方面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提出挖掘使用细粒度知识单元与新型数据源、提高对有用性维度指标的关注度并促进其与新颖性维度指标相结合、充分利用专家评审数据等科技成果创新性测度的优化和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武  孙世强 《情报杂志》2023,(3):102-109+166
[研究目的]现阶段,我国专利自主可控创新不足,“专利泡沫”与“创新假象”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剖析了关键核心专利与技术锁定的耦合驱动机制,为突破技术锁定困局,实现关键核心专利自主可控创新的目标,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方法]基于INNOJOY专利库,选取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德国2010年至2019年无线通信网络发明授权标准专利数据,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关键核心专利与技术锁定的关系。[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德国的关键核心专利与技术锁定的耦合协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中国与日本在综合发展度与耦合度上呈现出V形趋势,德国与韩国则具有倒V形态势,美国的综合发展度与中国、日本较为一致,但其耦合度基本平稳;高被引专利数、前向引用、同族数、权利要求数以及布局国家数均显著促进技术锁定,但专利维持时间与技术锁定具有倒U型关系;关键核心专利的各要素在地区与时段上对技术锁定具有异质性,中国、美国以及韩国的布局国家数对技术锁定并无显著效应,高被引专利数的显著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有所改善,布局国家数对技术锁定则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雪原  孙美霞 《情报杂志》2023,(3):110-116+150
[研究目的]专利群落符合数字化下超级专利网络复杂创新要求,专利群落的科学划分及基于网络特征的技术布局策略研究,可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客观性与系统性的决策支持。[研究方法]该文提出双层嵌套聚类确定专利群落的方法。首先,基于IRM并行模型,构建专利种群网络;其次,立足于网络结构、关系以及表型三维度,设计专利种群网络特征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DSM实现网络特征指标聚类,确定专利群落特征集及具体构成;最后,以碳纤维领域为实证对象,识别专利群落,并综合TF-IDF与LDA模型确定各群落技术领域主题,提出技术布局策略。[研究结论]双层嵌套聚类方法能够科学划分专利群落,融合突破、迭代成长与边缘搜索三大群落应分别通过纵横整合、代际储备、利基挖掘等方式实现有效技术布局。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专利引文的科学—技术关联探测方法包括三大步骤:以引用关系为纽带,建立代表技术知识的专利方数据集与代表科学知识的论文方数据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论文方所代表的科学学科和专利方所代表的技术领域;建立科学学科与技术领域间的映射,描述并显示双方的知识溢出关系。但这三大步骤中分别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区分专利对论文的引用类型将导致探测误差;二是依据IPC的分类方法不能反映专利方子技术领域的知识类别;三是现有探测方法中缺失科学论文对技术创新的反向引用计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强调技术的跨领域关联与主导作用,对其识别将为政府推动跨产业跨领域创新、提前布局相关技术领域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首先,运用GloVe模型向量化专利文本,按照专利与技术领域的语义接近程度划分专利所属领域;其次,基于GMM算法提取各领域技术主题,依据技术主题之间的语义距离,构建技术主题关联网络;最后,利用漏斗模型,依据技术主题的共性指标、跨领域指标、关键性指标筛选出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结论]运用养老科技领域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智能控制辅助技术”“无接触式躯体感知技术”“沟通与信息辅助技术”“适用性技术”为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通过比对国家相关政策内容,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