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为不同地区音乐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文化生态。南海“水上民歌”作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省及周边地区的民间音乐,其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传承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袁玥、揭俐和蔡际洲联合编著的《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Folk Songs》(《中国民歌地理分布》)一书,通过对海洋音乐文化区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南海地区地理环境特色与当地民歌形成之间的具体关系;通过对海洋地区民歌的题材内容、音乐特征和演唱方式进行全面解析,指出其民歌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域环境与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审美偏好的外在表现,也能深刻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价值理念,为人们了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提供了有效渠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标识,地域音乐文化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了音乐艺术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地域音乐文化的受众范围逐渐缩小、受欢迎程度逐渐降低,同时受限于单一的传播路径与传承机制,地域音乐文化传承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基于此,笔者参考《中国音乐》期刊中的《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栏目,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加频繁和深入。作为区域传统文化之一的地方传统音乐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音乐,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参阅由杨奕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一书,立足全球化背景,深入研究地理多样性与传统音乐传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支撑。一、地理多样性赋予传统音乐独特印记作为各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情感信息,并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地理环境会对人类意识与行为产生约束或推动作用,进而促进一个区域内文化生态的形成。音乐艺术作为人类典型的精神文化,其形成、传播及发展的全过程、全环节都深受特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带有典型的地域空间“烙印”。从地理环境视角探究音乐艺术,可以了解音乐艺术形成的时空背景,从而全面理解特定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5.
<正>地理环境会对人类的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理环境。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其形成、传播及发展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体现出地域特色。由何茜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人文地理学》一书,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全面解析,指出各具特色的地理空间是音乐艺术形成的沃土,而民族音乐作品是表现地理空间特色的载体。本文结合书中观点与民族音乐作品案例,从文化地理学视角解读音乐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地理与音乐看似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实则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长期以来,学者对音乐文化的研究停留于音乐艺术层面,忽视了地理环境对音乐创作与风格形成的影响,割裂了音乐形态分布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对音乐形态发展演变的内在机理的探究较少。鉴于此,笔者参阅由向文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湖北田歌音乐形态与地理分布研究》一书,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深入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音乐形态分布的影响,以更好地把握音乐文化的传播特点,为中国音乐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音乐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理解传统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由周尚意、孔翔、朱竑执笔,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地理学》一书介绍了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轨迹、文化生态学、文化传播、文化的地方性及文化地理学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为探讨传统音乐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地理学阐释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本文参考书中观点,基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传统音乐的形成过程、地域性特征及其与文化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地域文化是基于特定地理环境形成的文化形态,包含民俗礼仪、宗教信仰、语言方式、生活习惯等,充分体现出当地人民的劳动智慧与精神理念,具有良好的传承利用价值。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地方历史与民间文化宝库中,将其作为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现代化接班人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间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基于此,笔者参考《文教资料》2019年第28期《美育美学研究》栏目相关文章,结合其中关于地域文化与美育建设的内容,深入分析地域文化在学校美育教育中的价值内涵与融合路径,以更好地推动学校美育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实现以美化人、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9.
清水道教音乐源于全真道派,是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水道教音乐从产生到流布与传承经历数百年的积淀演变,其中清水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对其影响重大。清水道教音乐作为一种玄门之音,它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教音乐特征与风格上。本文从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对清水道教音乐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文化。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劳动人民,基于自身的理解以及对前人的传承,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音乐文化具备较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传承价值,成为现代社会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深入分析我国民间音乐可以发现,很多民间音乐都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人们通过曲调、歌词及演奏乐器等音乐元素,便可以轻易判断出音乐所属的地域及其流派。在西方,人们也认为民族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声音景观”,是融合自然环境因素、人文历史因素等而形成的一种“流动”景观。  相似文献   

11.
<正>小提琴作为一种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自诞生以来,就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传承和演变。由刘伟铿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地域文化研究》一书,主要讲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族群特色、风俗信仰、思维方式、政区演变等社会文化现象,从各种地域文化的碰撞、交汇等角度,探讨了其来源、形成、发展与进步的轨迹。全书侧重于岭南文化,旁及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阐述,可以为探讨小提琴音乐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的传承与演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将探讨小提琴音乐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不同文化中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文化中的独特演变方式。通过对小提琴音乐的历史、演奏技巧、曲目和表演风格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提琴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文明历史长河孕育了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为当代艺术的形成、发展与传播提供了沃土,在地域文化影响下,我国当代艺术发展被打上了深刻的地域烙印。基于此,对当代艺术发展进行地理学维度的研究,有助于充分汲取地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由韩蕊所著的《地域文化与艺术生成:贾平凹与张艺谋》一书,立足于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对贾平凹的文学艺术与张艺谋的影视艺术展开了系统分析,指出陕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这两位艺术家文化性格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艺术创作,最终总结得出地域文化对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曾经的地方音乐精品目前或多或少地面临着"生存危机"。在多元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地方音乐正在消失。《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地方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地方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在音乐教学中加大地方音乐教育的比重,让地方音乐再度辉煌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契机和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4.
九华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历经千年传承,已然成为一种特定的九华山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时影响着九华山佛教音乐的传承。九华山佛教音乐作为汉传佛教音乐的一种,被应用于各种宗教仪式中,随着时间的积淀,其对民俗文化和传统音乐开始渗透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文章就九华山佛教文化形成的背景与各种音乐形式展开调查分析,试图在佛教文化的视域下探究其音乐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寒地黑土传统剪纸艺术是寒地黑土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原文化与本地域文化(以满族文化为代表)的融合结果,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在当今所谓的"西化式""现代化式"的冲击下,寒地黑土传统民间艺术在面临着现代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如何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为寒地黑土传统剪纸艺术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发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其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书写时所用材料等有关,另一方面与书法家个人气质和性格有关。而无论是书写材料还是书法家个人秉性,又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出地域的差异。由吴慧平著、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一书尝试运用文化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对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作出较为独特的阐释。该书指出: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由此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南北分流的地理格局。本文在分析中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书法艺术南北分流的风格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音乐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化是音乐情感内涵的重要来源。民族音乐兼具民族性与地域性双重特点,充分展现出特定地域劳动人民朴实勤劳的优良品质、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由马丁·斯托克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域的音乐建构》一书,从人类文明演化发展的角度,详细阐述了音乐在构建地域性身份认同方面的作用,清晰揭示出音乐对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地区与不同风格的音乐,系统论述了地域文化与流行乐、古典乐等的联系。本文围绕该书内容,就地域文化与民族音乐风格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出二者的有效融合路径,进而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民族音乐是我国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地域由特定的人群,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族音乐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塑造民族精神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年轻人更热衷于流行音乐,这导致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遇到阻力,如何化解这些阻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由胡亚妮著、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地域民族音乐在多元化的文化交织中的形成和发展,并针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给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它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致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民族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幼儿教育开始,应该让幼儿从小接触本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将乐县是一个具有丰富民间特色的地方,在幼儿园教育中,也须营造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挖掘本土资源,传承我们民族、本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地域文化作为地理环境的产物,是特定区域的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活习惯、民俗传统、礼仪风俗等,能够生动展现中华民族的地域情感与民族精神。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开发地域文化资源、实现其现代化传承成为当前推动我国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承担着文献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服务等功能,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馆藏资源,具有天然的地域文化传播优势。由王自洋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以长沙地区为例》一书,立足区域文化差异,以长沙地区为例,详细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出总分馆、联盟、服务协作等多种模式,为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笔者结合此书,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推广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出良好的推广路径,促进地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