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也对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唯物史观的学习无论是对应对考试评价还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学生对于唯物史观的理解程度远远不够,往往机械地记住唯物史观的一些原理,缺乏用唯物史观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尝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通过春秋战国历史的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学习、探究历史、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1]《纲要(下)》拉丁美洲部分的内容,涉及的国别多、内容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整合了第5、7、12、13、16、21课的内容,从全球观的视角,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聚焦关键问题,用3课时引导学生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并明确表示“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因此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全面、客观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中外历史纲要(下)》,是为普通高中编写的世界史教科书,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载体。这本教科书增加了不少世界史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这些内容往往也是关乎世界史的一些重大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以帮助学生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辩证的历史思维,从而在教科书的层面将唯物史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是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应该准确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并贯彻在历史教学的备课、课堂教学等环节中,既要做到以唯物史观指导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与品评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张宗立  陈珊 《教学考试》2023,(26):36-39
<正>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未纳入高考)三类课程构成。以通史体例呈现的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以专题史体例呈现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居于灵魂地位。与其他素养不同,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物史观究竟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和运用,这些都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颇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唯物史观,很多教师只进行了一些概念化的诠释,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唯物史观的培养陷入了空对空的误区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9月开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纲要》)在福建等省使用。《纲要》容量大,涉及面广,又高度浓缩,且与初中历史教科书存在许多重复,这给高一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如果照搬教科书的传统模式,难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重视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为此,本文以《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探讨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灵魂。把握历史学科时序性、系统性的基本特征,内化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是落地唯物史观素养的两大基本任务。将两大基本任务转化为历史教学的两大基本问题,为落地唯物史观素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以此为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唯物史观素养需把握四点要义:透过历史现象来把握历史本质;问题驱动来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知识三层次统一来完善认知结构;找准历史定位来汲取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渗透唯物史观的历史课程学习,自觉致力于科学地解释历史、科学地"解释世界",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即“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并由此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学生们实际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惑。但在这期间 ,我们通过教学也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时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 ,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社会历史的科学透视”第一节“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的教学过程中 ,运用1节课的教学时间 ,先从社会历史观及其演变角度 ,来讲解人类在认识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时所经历的迷茫而曲折过程 ,从而为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铺垫 ,为…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1]这一要求,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必须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进行认识和把握。而真正的唯物史观离不开科学的实践论,“(唯物史观)正是以揭示人的实践本质或实践的人学本质而给历史以客观的承认、尊重,从而发扬了人类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优良传统,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阶段,成为‘新唯物主义’”[2]。笔者结合近期执教的“秦汉史专题复习课”内容,从马克思科学实践论的视角阐述人与时间、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长时段大单元编写的特征,常态而高效的高一教学,应该加强对阶段历史的分析,把握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征,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本文以"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为例,谈谈高一必修教学如何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观在人们的历史评价中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把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内容和要求贯穿其中,注重培育大学生科学历史观,帮助他们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并深层次地影响其看待中国近现代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周国华 《教学考试》2022,(44):19-21
<正>2022年是江苏省使用部编版新教材的第三年,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对必修部分《中外历史纲要》进行研读,同时也面临如何处理好一轮复习阶段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本文正以此着墨,以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为例,谈谈自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毛圣泰 《文教资料》2007,(24):153-1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06级本科生开设的新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一是要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二是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用新的思路、新的手段,让《纲要》这门课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分上下两册,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时空观念为线索,分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叙述中外历史进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发展变迁,掌握中外历史发展趋势,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更加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和五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实践发现,时间轴是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的时序关系,把握繁杂的历史事件,提升中外历史事件的时空对比能力最直观、最简明,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的一种方式,也能够弥补课堂高度概括、跳跃性大,学生不易消化的不足,是落实教学目标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中外历史纲要》的通史编排特点,教师要深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主题,并明确每一课及其子目与单元主题的关系,进而明晰教学内容。对此,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路径探索。所谓“大历史观”,即拓宽历史视野,立足更为广阔的时空去审视历史变迁。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单元主题教学,即从宏观视野进行微观教学,跳出繁复的历史知识的局限性,对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无疑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秋,普通高中历史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在云南省投入使用。新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存在内容多、知识点密集,课时紧张等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建议也提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这样的背景认知,笔者尝试使用学科大概念整合历史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现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课为例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