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历史教师要以探寻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路径为己任,找到真正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学习方式。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变革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需要关注课后作业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又提出“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活动课教学,  相似文献   

4.
汤标  黄渊 《湖北教育》2023,(11):10-12
<正>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并且将“地理日常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链条。地理作业是日常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检测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地理大单元作业通常以真实情境为主线来设计,包括符合单元目标的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以及贯穿单元教学或相关学习专题的长作业等。教师可以抓住作业设计,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正>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做好作业设计对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有积极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化学教学与评价中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优化教学过程,注意发挥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诊断与发展功能,依据课程内容各主题的学业要求,精心编制或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题,使“教、学、评”活动有机结合,同步实施,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6.
周静  周雪莲 《中国教师》2023,(12):105-107
<正>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形式主要为实践性作业,包括课前实践性作业和课后实践性作业。作业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遵循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的作业以及评价,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学材”是基于教科书改编、重构后的适学性高的学习材料与课程资源,助力高效赋能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历史学科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用教材学”的理念转型和实践创新。教师基于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解为先教学设计模式”)逆向范式,由此深入“学材”之堂奥。教师“以始为终”地将目标和评价优先于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聚焦育人方式的突破与创新,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此,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应着力探索体现“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改革行动。多年来,在“实践—反思—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依据课程标准,发现并围绕教学真实问题展开教研活动,以课题为杠杆,撬动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做实教研,提升自己;做强学科,提升团队”的有效教研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朱丽影 《英语教师》2022,(14):156-159
分析小初衔接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教、学、评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小初衔接英语校本课程。发现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初衔接英语校本课程在明确理念、分析学情的前提下,把握教学目标,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利于其在知识储备、心理情境、学习能力等方面顺利地过渡到初中学习。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精准教学”的理念,将数据和评价结合起来,使数据化评价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作业反馈数据导向下的精准靶向诊疗,就是要通过学情的有效分析,靶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痛点,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优化学生数学认识结构,实现教、学、评一致的效果,实现真“减量”真“提质”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陈曦  董娜 《天津教育》2023,(12):10-12
<正>“教-学-评”一致性是指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的评价三者一致,也是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命题测试与目标保持一致。在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让“教-学-评”达到有机联系和统一,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一、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一)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是需要不断进步的,教育进步的直观体现就是高质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7月24日国家教育部发布“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夯实基础,又要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与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我校“基于乐学善学的小学实操性作业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背景下,我在三年级语文实操性作业设计中结合教科书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3.
从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到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其具体操作已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难点问题。本文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背影》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对课后作业诊断并提出改进建议,提炼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开展课后作业设计的流程要点:根据篇章语料研制用于遴选的关键指标体系,据此选取最为适切的篇章语料,再把作为“评”的课后作业跟“教”“学”锚定相同的知识和技能乃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然后命制答案示例及评分标准。这一流程的要点及其逻辑,经得起知识分类学习论的学理检验。  相似文献   

14.
马月芳 《宁夏教育》2022,(12):41-43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相互交织,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是实现课堂提质增效的突破口。教师只有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作业作为备课的内容之一、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才能切实提升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前注重实践、强调创新,注重个性、多样化的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台理论课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学生深度参与”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机结合。主要通过加大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力度、精心布置个性化作业、改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创新实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不同的是,新课标不仅给出了学习内容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还专门制定了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将“教”“学”“评”这三个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表现的整体反映,直接反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学段、具体学科中的体现。数学作业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同样应该以“教—学—评”的一致性作为设计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突出学科实践、整体建构和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沪教版新教材“细胞的结构”单元学历案学习过程设计为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从资源与建议、单元导学、课中学习及单元总结等四个方面,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三因素有机结合,概述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设计高中生物单元学历案中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项目化学习倡导“在做事中学习”,强调要让学生关注真实的世界,让他们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工程师、作家那样,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持续的实践。项目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形式,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为“双减”落地提供了一种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19.
谈开香 《天津教育》2023,(29):113-115
<正>作业是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将作业的功能综合定位在“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评价任务”上,逐级细化到单元作业目标,再到课文(课时)作业目标,并以课文(课时)作业目标贯穿每一堂课的始终,发挥作业导教助学评价的功能,从预习作业牵引,为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作铺垫;课中作业助力,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课后作业延学,巩固知识螺旋提升能力;单元学习小结,小组合作实践升华主题等方面来设计适切的单元作业,实现课前预学、课中导教、课后延学的价值,落实知识的生成、技能的培养、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王振 《英语教师》2022,(18):167-172+190
阐述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作业的内涵及要求。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7My past life为例,探究教师如何基于单元主题意义设计作业。从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单元作业目标、学情、作业布置案例、作业设计反思、学生学习质量自评量规等方面提出基于单元主题意义设计作业的策略。认为设计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作业应从“教、学、评”一体化角度设计,把作业纳入教学评价,兼顾自评、师评和互评,尤其关注学生自我评价;从思维一体化的角度,使每一项作业都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预习、课时和单元复习作业的有机统一;探索主题意义统领下不同话题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