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林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214-215
当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起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这应该是许多新闻工作者在从业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惑。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祝璐  张建春 《新闻实践》2005,(10):51-52
综合类报纸的财经报道,如何兼顾其权威性和可读性,成为业界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在这两极的摇摆不定中,我们不禁追问,理想的财经新闻究竟是怎样的?权威性和可读性难道真的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综合类报纸的财经新闻如何才能在这两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一、讲述生活中的经济学理想的财经新闻应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是指有关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人民日常经济生活的报道。由于它与人们的关系密切,因此拥有比较多的受众。但是,经济新闻由于较多地涉及生产过程和一些数字,往往呆板枯燥,缺乏可读性。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新闻的导语中,常常出现一些模式化的句子,几乎成了“通用零件”,只换一个地名和几个数字,大都可以套用。这就使得经济新闻失去了一些读者。经济新闻如何把导语写得亲切自然、抓住读者的心呢?这就必须选准角度,使导语具有吸引力和新鲜感。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阅读?作为副刊编辑,如何能在一个副刊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使副刊能在读者不断分流的尴尬中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副刊如何走出困惑?这是每一个地方党报副刊编辑不能不去思考的严  相似文献   

5.
黄怀璞 《新闻界》2006,(2):81-82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新闻理论界开始关注新闻美学问题,进入90年代,这种研究渐趋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美学理论研究也就自然眷顾到电视新闻的审美属性、审美功能、审美价值等相关美学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闻美学及新闻类别美学,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审美的新闻”这一命题的简要阐释,粗略探讨电视新闻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电视新闻画面与美学的关系,是许多电视媒体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电视新闻画面如何运用美学?研究电视新闻画面美学会不会影响真实性?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既然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客观现实中存在着美,电视新闻画面就应该包含着审美意义。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电视新闻画面同样需要按照美的规律再现生活中的事实。如何理解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特征?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句号是句末点号,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什么是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够独立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就是一个句子,反之就不是一个句子。例如:"我在北大当教授"是个句子,"我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却不是个句子,只是句子的一个部  相似文献   

8.
作为电视灵魂的直接体现者——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应该怎样把握创作的激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美学追求?这是每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思索、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从美的形态来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美应该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有一个声音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就是经销商。眼看着中国的企业一个又一个地进入世界500强,终端商越来越强大,消费者的声音也非常强大,但是经销商的声音在哪里?对厂家来说,10多个亿的规模不算什么,但对于经销商来说就是一个望尘莫及的规模,所以在中国市场营销中,厂家、商家是不对等的,更可怕的是目前经销商面临另外一个转型的困惑:规模化经销商的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小议党报的困惑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总是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人们企盼在实践去破解困惑,达到理想的境地。然而原来的困惑破解了,新的困惑又来了。社会就是在人们不断地破解困惑中进步着发展着。新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当然也免不了面临困惑。办报人就是在不断地破解困惑中使传媒提拉升值。  相似文献   

11.
朋友,上次我们考察了新闻审美在实践中的作用后,你说:既然新闻审美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那么怎样来看新闻美不美?或者说具审美意义的新闻有些什么特征?问题提得好,这是新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新闻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审美意义的新闻到底有哪些特征?我以为,它们主要体现在新闻的真、善以及与形式美的有机结合方面。下面分别来谈。先说真。这一般指真理和真实,它独立于人的主观之外,客观事物及其自身变化、发展规律,是真的所在。美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美的根源在于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其本质是自由创造的形象的生动显现,代表生活中被肯定的形象,不虚伪,不荒谬,因此美与真的关系密不可分。“美就是理念,所以  相似文献   

12.
佟霏  蔡璐 《声屏世界》2011,(6):43-43
电视纪录片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和美学精神是生活美,而这种美是需要通过创作者对一种审美情境,也就是纪实情境的精心构筑与营造才能实现的。纪录片审美情境的形成,一般取决于五个要素:题材、形式、视觉空间、情绪、风格。只有这五个要素交融配  相似文献   

13.
企业电视台,在如何真实而又艺术地表现人物上,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工种、同样的人,几乎天天在广大职工们的眼前闪过,如何让观众认出这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这一个”,而不是同一模式下的另一翻版?如何避免公式化的思考方式,即人物报道的模式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顺是作文的最低要求。要写通文章,首先要有鉴别通与不通的能力。一个人作文,决不会故意把句子弄得不通。文章里所以有不通的句子,主要是因为作者缺乏鉴别的能力。鉴别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不外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于语言的感性知识,其次是对于语言的理性知识。我们从小就说汉语,说得很纯熟,很自然。这就是感性知识。对于写文章来说,这种感性知识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我们所以会作文,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会说话。不识字的人自己虽然不能执笔。但是他可以口述,别人整理—下,就是一篇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来,他仍然算是会作文。一个外国人尽管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美学,是一门介于美学与新闻摄影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新闻摄影与美学结亲联姻的产物。新闻摄影美学的学科研究,应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有用”原则。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一是研究新闻摄影作品在表现社会生活时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美,这是客观上的;二是研究作者如何运用美学规律和原则去  相似文献   

16.
在灾难面前,公共传媒应是社会中的第一瞭望者。于是,新闻界面临着一个考验,那就是灾难报道与新闻伦理的课题——如何突显情感基调和人情关怀?如何处理新闻性与道德伦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记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将新闻做成"心闻":通过报道在受众和遭受灾难的人之间建立一条感情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句组既然是一种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语言结构,自然就有一个句子安排与层次组织的问题。句子的安排无非是句子先后顺序的排列以及句子之间的连接和相互关系的处理;层次的组织主要是指哪些句子间的关系更密切,可以结合在一起,以及层次的安排,连接和过渡等。结合在一起,以及层次的安排,连接和过渡等。句子安排与层次组织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两者处理得好,那就会使句组成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浑然和谐的整体,从而更清楚更有力地表达中心思想。例如: 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1防护  相似文献   

18.
用“困惑”这个字眼来形容当前办经济台的一些同志的心情,也许并不为过。直播式的传输。主持人的主持,大板块式的节目结构,曾轰动一时,独占鳌头。曾几何时,这些手段和形式,综合台、文艺台、交通台等等系列台都已具备,在这方面的优势已相对消弱。经济台究竟该怎么办?难怪乎全国经济台的同仁在聚会时都感到有些困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如何走出困惑?本文仅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发表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9.
周月亮 《现代传播》2004,2(6):46-50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是一种特殊的合作与博弈。影视艺术创造和影视艺术的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观赏活动是消费也是一种诗意的消费 ,消费前的“旧感性”在完成了影像向心象的转换后就产生了些许“新感性” ,所谓影视文化就是这样存在于大众心中的。影视艺术是惟一能够直接将美学价值变为市场价值的艺术。在形而上的拉力越来越稀薄的现代生活中 ,影视艺术应该成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形而上慰藉。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哲学研究”在其中成为可能的艺术 ,影视艺术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哲学的器官”。审美愉快尽管有现实的色彩 ,但它本质上是了解非现实的对象的一种方式 ,这才是审美经验非功利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搜索引擎日志记录了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整个过程。对日志文件进行挖掘,可以发现用户进行Web搜索的行为特征与规律,有效改善搜索引擎系统的性能。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个Web搜索引擎日志挖掘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日志挖掘的研究内容、数据集的选择方法、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不同地域用户行为的特征与比较、如何应用于系统性能的改善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