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穆先生青年时有一天路过山西的一座古庙,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好奇地问:“这古柏虽死,姿势还强健,为什么要挖掉呢?”老道士说:“要补种別的树!”钱穆问:“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有报道称夹竹桃含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这个消息在这个“谈癌色变”的社会立即引起了恐慌,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砍伐夹竹桃的行动……夹竹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  相似文献   

3.
在化工厂区或公路边,我们经常会看见一种植物——夹竹桃。夹竹桃的茎、叶、花、皮、种子以及汁液都是有毒的,那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种植这么多夹竹桃呢?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四者之间的有效对话,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以《夹竹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与本对话,奠定学生品悟的基础 《夹竹桃》一课中有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里作者怎么突然用了一个"也有"呢?找来原文,读罢茅塞顿开,原来课文在这里删去了一小节,原文是先介绍作者的家乡几乎家家都种夹竹桃,然后由面到点,转而具体描写"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四者之间的有效对话,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以《夹竹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与文本对话,奠定学生品悟的基础《夹竹桃》一课中有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里作者怎么突然用了一个"也有"呢?找来原文,读罢茅塞顿开,原来课文在这里删去了一小节,原文是先介绍作者的家乡几乎家家都种夹竹桃,然后由面到点,转而具体描写"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抓住关键词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就能读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6.
正【板块一】概括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夹竹桃》一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一句话呢?生:"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师板书:韧性、幻想)师: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还抒发了作者对夹竹桃由衷的喜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  相似文献   

7.
文苑小品     
种夹竹桃的道士
  钱穆先生有一天路过山西的一座古道观,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先生好奇地问:“这古柏虽死,但姿势还强健,为什么要挖掉呢?”老道士说:“要补种别的树!”钱穆先生问:“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先生大为惊异:“为什么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士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2页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自此,"语用"一词走入一线教师的认知。于是,在听课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案例:【案例回放】在教学《夹竹桃》第四小节夹竹桃的韧性后———师:同学们,当夹竹桃的韧性在你我心中悄悄生根时,我的心头随之还产生了一个疑问。课文题为"夹竹桃",著名的散文家季羡林先生为何洋洋洒洒在第三小节用了200来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浪费笔墨了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人们通常的理解是:1.爸爸养的花儿凋落了。2.爸爸生命的结束。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爸爸的花儿永远也不可能落下。毕业的那天,爸爸悄然离去,难道爸爸的花儿落了吗?不,没有。“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夹竹桃那天不还是鲜艳、美丽的吗?“爸爸是多么喜欢花”,爸爸无时无刻都想着他的花,花儿又怎能凋零呢?“虽然院子里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但是爸爸的妻子和儿女,他们知道自己亲爱的丈夫、父亲深深地爱着这些花儿,每…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同学们,学了《夹竹桃》一课后,你们都对夹竹桃留下深刻印象了吧? 可别忘记我们——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我们都是夹竹桃的朋友,和它共同为小院子增添色彩。因为时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夹竹桃》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句话深情地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是文本最具特色的一句话。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句子?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究竟该以怎样的视角审视文本,组织师生阅读活动,形成深入持久的阅读对话和课堂对话,最终理解文本、读懂作者内心呢?我在《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中经历了真实的困惑、思考和挣扎。  相似文献   

13.
《夹竹桃》是江苏版小语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 ,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这一重点段后 ,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 :月光下的夹竹桃怎么会引起作者幻想的呢?(配乐朗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生 :我觉得作者是因为看到了月光下的夹竹桃投在墙上的影子 ,呈现出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的景象 ,才会引起幻想的。生 :我觉得作者闻着它的花香 ,看着它的模模糊糊的影子 ,出神了才会引起幻想的。生 :我觉…  相似文献   

14.
正初春时节,尽管天气渐渐暖和了,但温室里的植物还是高兴不起来。连日的雾霾天气不仅让植物得不到阳光的滋养,还逼得人们不得不躲在家中,搞得温室里冷冷清清。都说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那么谁才是其中高手呢?这不,它们内部也正在竞选"防霾卫士"呢!"环保卫士"夹竹桃?一天,大家正聚在一起看电视,听到新闻里说全国各地雾霾状况十分严重,有人提出通过种植"抗雾霾"植物的方式来防治雾霾。顿时,大家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在温室里竞选出一位"防霾卫士",让它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吸除雾霾。  相似文献   

15.
近日,我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师借班上课,执教《夹竹桃》。 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后。教师提问:“作者为了侧面衬托夹竹桃的韧性,前后赞美了14种花,但是最终可以落在一个词上。找找看,哪一个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季老以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奇妙有趣。全文饱含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运用了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技巧,还灵活运用了双重否定、反问等句式,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7.
《夹竹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要使学生从夹竹桃的品质中感受季羡林的内质,必须突破夹竹桃的物化属性,走进夹竹桃的境界。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诵读经典,存疑导入;整体感知,提出质疑;感悟韧性,碰撞心灵;触摸幻想,尝美品美;创设情境,想象补写;总结课文,托物言志;布置作业,重温品格。  相似文献   

18.
<正>《夹竹桃》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寄寓了作者的追求和  相似文献   

19.
<正>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可是,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怎么还有人没来上学呢?1、2、3……哎呀,空位还不少呢!什么?他们都请病假了?哦,大头恐龙明白了!春天到了,细菌、病毒也和其他生命一样,加速了繁殖。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这一开放的过程,会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新课标》也指出,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语文的拓展阅读。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拓展阅读更有序、适度、高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一、适度提升,为领悟文本作铺垫。在学习完《夹竹桃》一文,感受到夹竹桃"能引起我的幻想"和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