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华 《物理教师》2009,30(5):20-21
对“惯性”概念的认识,学生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常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应细分概念讲清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惯性和力与机械能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等理解不够透彻,容易混淆。对比认识惯性、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宏观认识惯性和能量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惯性这一力学概念是个既古老、平凡而又年轻、深奥的物理概念。时至今日,物理学对这一物理概念的基本问题尚未真正解决。诸如物体为什么具有惯性?惯性的起源是什么等问题,物理学家对这些问题至今只能作些揣测性的解释。正象人们对其它事物的认识一样,人们对惯性概念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加深的过程。随着物理学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这一古老、平凡的物理概念不断产生新的认识。鉴于它对力学理论体系的至关重要性(惯性是全部力学的出发点-恩格斯语),在力学教学中,加强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优化讲授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惯性力解析     
宋秀娟 《考试周刊》2011,(14):179-180
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由于牛顿运动定律只在一定的参考系中成立,因此在经典物理学课程中都对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力与惯性力加以区分。从惯性力的引入及惯性力的性质出发,可对惯性力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总是伴随着思维进行的。就象任何客观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一样,人的思维也有一种“惯性”,它既是以往实践和认识的成果,又是新的认识的前提。思维的这种“惯性”就是思维模式。本文试图就思维模式在  相似文献   

6.
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知识、观念、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思维惯性或称思维定势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过程在某个思路方向上进行时,具有保持该思路方向的牢固性。惯性一词是从直线运动的惯性移植过来的,先入为主、老观点看新问题、经验主义等等都是思维惯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刘晓东 《职业技术》2007,(4):128-128
在物理“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把概念记得很熟,但在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其原因是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陷入了误区,教师要分析陷入误区的原因,通过大量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牛顿第一定律又对惯性定律,一些同学把惯性定律当成惯性的定义,将惯性跟惯性定律等同.这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认识上的误区.应当明确:惯性定律和惯性并不等同.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物体的惯性.固体有惯性,液体、气体也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低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高速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即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惯性也不会消失或发生改变.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也有惯性.总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固有属性,…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惯性概念认识一直比较肤浅甚至错误,这是业内广为人知的,并为此已有很多同行进行探讨过.笔者也为此困惑多年,偶然间发现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在处理惯性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为何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上有如此多的不同安排,这对学生理解惯性知识又有何影响?这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关注,并试着对初中物理惯性教学的再次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使我对惯性加深了认识,也能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分别用它们来解题.但是对于如何利用惯性来解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及处理选择题,我仍然感到心里明白,但说不清.老师,请你谈谈利用惯性来解释现象和解答选择题的思路好吗?  相似文献   

11.
力的相对性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和理论分析,说明了经典力学对力的绝对性和惯性系认识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惯性现象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真正使我们认识到惯性的,还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在没有外力(来自物体外部的作用)作用时也能保持的,这就是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惯性。  相似文献   

13.
惯性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惯性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惯性概念的正确建立和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应注意领会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惯性概念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对惯性应有如下的认识 :( 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静止还是运动 ,速度大还是小 ,质量大还是小 ,受力还是不受力 ,受力大还是小等 ,物体都具有惯性。因而惯性概念中没有“不受外力”这个条件。( 2 )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而与“速度大小”、“受力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审美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审美惯性(即隋性思维)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理论上阐述它的产生原因,并针对它对培养创造意识的阻碍,提出在在理论上的认识与欣赏实践的新观点。为不断克服审美惯性的负面影响,寻找理论依据与论证。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把概念记得很熟,但在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其原因是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陷入了误区,教师要分析陷入误区的原因,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惯性"这一概念.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惯性力的推导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定律依赖于惯性系.在实际应用中,研究问题常常要采用非惯性系,为此,对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的认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迷思概念的原因 1.学生直觉经验影响。 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科学思维,凭借自己的直觉形成了朴素、偏面的认识。如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于乙队,是甲队的拉力比乙队的拉力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惯性是一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惯性”是“力和运动状态变化”一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惯性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 1.教材叙述的语句比较哲理,例如“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初中学生一时不易看懂、不易理解。 2.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种种“惯性现象”,但因为尚未学习有关物理知识,故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非但如此,反而由于对生活经验的误解及误传而形成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300多年前,人们还普遍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竟统治人类近两千年.首先否定这个观点的是伽利略.他通过斜面理想实验的分析,得出“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后来牛顿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进一步提出惯性定律,最后完整地揭示出“惯性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这一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最基本的规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于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显示惯性运动的条件——物体不受力.这就给我们认识惯性带来很大的困难,对惯性问题尚存不少错误认识和疑难.本文试图对一些常见的带原则性的惯性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