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刊50周年不仅是对《中政参》成长历程的呈现,也体现了广大读者与《中政参》携手同行,助力广大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期刊站在学科前沿、引领学科前行。文章简述了作者与《中政参》的交往,有许多收获,更促进深度思考,成为他的“思维助推器”。  相似文献   

2.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希冀,也汇集着对残酷现实的焦虑与忧惧。在这一年,《中政参》凭着一流的策划和一流的稿件,在众多优秀的期刊方阵中脱颖而出,再次获评核心期刊。这使得《中政参》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向着新的目标进发,也极大地提高了《中政参》人的心气,凝聚了更多让人印象深刻又有着极强现实意义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美国社会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不用怀疑一小群有想法有决心的人可以改变世界,因为历史证明这些人曾做到过。"我所认识的中政参人就是一群"有想法有决心的人",他们身上透显的是曾国藩所言的"扎营寨、打死仗""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中政参》的"版图"被不断地刷新,其影响范围由三秦大地及至华夏九州,他们改变了《中政参》的历史,并正在编织新的梦想。那些流通在案桌上、阅览室书架上的《中政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史参》,我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从教之初,在老教师的鼎力推荐下阅读与尝试,从此年年必订、期期必看,一晃便是十五年。可以说,阅读《中史参》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每到新期刊将送达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莫名的牵挂。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史参》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历程。长期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我一生以教师为业,先后执教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后又返回中学这片“故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与《中政参》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读者、作者、追梦人和政治人,始终与《中政参》同行“在路上”。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祥云     
<正>身为语文教师,总会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期刊作为精神的栖居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语参》)和我几乎同龄,相遇不论早晚,关键是我在最好的年华里遇见了她,安顿了我惶惑不安的灵魂,成就了一段佳话。激荡岁月五十年,《中语参》教研的星火燎原,布满中国大地,语文人的文化自信、教研自信一路高歌猛进;革故鼎新五十年,语参人殚精竭虑,只为助力更多草根教师在教研上“日日新,又日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专业、权威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既是一线思想政治教师习得优秀教学方法、获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资源宝库,也是学校思政教研组长汲取教研智慧、获取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还是广大思政课教研员开展教研工作、推动区域思政课改革的强大依靠。一本优秀的刊物背后,一定有一群卓越的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在推动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归功于一群有情怀、会发光的思政编辑人。  相似文献   

8.
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毋庸置疑 ,一个教师的“师德”素养如何 ,必然会对其教育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它是教育的因素 ,教育的力量 ,所以我们说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荀子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站在世纪之初的起跑线上 ,教师应该不断地对自己的师德修养进行深刻的反省。一省吾身 :对事业是否一腔热忱有忠心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 ,教育兴则国…  相似文献   

9.
30多年前,作为刚走上政治课教学一线的新手,我有幸读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从此在自己成长道路上,以中政参这一政治教师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重要平台,利用它提供的探讨有关课程、教材、教法、考试改革等方面新问题的机会,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思考、刻苦钻研,撰写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伴随着中政参由稚嫩与简朴到现在的成熟与优秀这一蜕变,自己也由一个新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  相似文献   

10.
你,拥有大家闺秀的风采——生于西安,长于西安眉宇间浸润着睿智与灵秀你,举手投足间大气豪迈——彪炳日月,开创未来明眸里彰显着成熟和稳健最早结识中政参源于大学时代科任教师的高度赞誉,掐指算来,我与中政参"交往"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可以说,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对于中政参四十年的峥嵘岁月,时间并不是太长。然而,就是在这不长的生涯里,我越来越领略到中政参独特的魅力。也许存在一种前世的缘分。有一年,我要进行公开展示课,尽管先前的准备工作做了不少,可总感觉跟预想还有一段距离,当我有意无意地在学校阅览室翻阅中政参的那一刻,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涌上心头,从此中政参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一有空我就来到阅览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边的读书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不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语参》)创刊五十周年,这既是《中语参》之喜,也是中国语文之幸。五十年来,它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以独树一帜的办刊理念,成为语文期刊界一支令人瞩目的生力军,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一路走来,它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读者,走向成熟,走向辉煌,是语文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此可贺可庆之际,我谨向《中语参》全体编辑老师表示最真诚的祝福和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2.
"当一切外衣褪去之后,教育只剩下两个内核: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灵魂。教育的使命就是:让生命完整,让灵魂高尚。"这是《中政参》给我的深刻感悟。"我和你一样,来自天地之间;生命有两端,心用故事相连。根为叶宿命,花开从不孤单;梦想会绽放,身旁有你做伴。"这是我给《中政参》的一首小诗。作为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中政参》,自创刊  相似文献   

13.
春节来临,我们代表《中史参》全体编职人员,向各位读者朋友鞠躬拜年!鼠年之喜,早已洋溢于《中史参》的里里外外。瞧!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爆竹一声除旧》跃然于封面就足以叫人喜上眉梢,封二的一组鼠相漫画也出自丰子恺先生手笔,仔细琢磨《解放》《哀鸣》《拾遗》《老鼠做亲》《鼠救缢妇》《群鼠应声》《鼠母救子》画意,发现这鼠性竞个个心地善良人性十足,你内心也许会惊呼:何喜胜过人性之喜?!除旧迎新,猪走鼠来,说及人性一语,我们感慨万端。或许因为我们都是学历史的,俱知历史是研究人性或者人的学问,而历史教育则是通过历史教学,帮助学生长大成人的艺术,亦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的艺术。历史教育在本质上说,其实就是一种引导学生领悟生活的艺术。这一艺术的北斗星,毫无疑问地是人性之真善美。可以说,聂幼犁等先生为修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所做的  相似文献   

14.
正《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的神话启蒙几乎都是从这些故事开始的,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处,那就是《山海经》。很多人把《山海经》当做"古今语怪之祖",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里说从小就渴望得到一本绘图的《山海经》,因为那里面净是些"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见鲁迅也把它当作怪书来读。  相似文献   

15.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性问题,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如何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真正融入课程思政全过程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文章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从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总结提炼方法论,对于提升课程思政的专业性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很多西方人说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战争与和平》是最伟大的小说。就我自己而言,我认为中国的《红楼梦》是应该与之比肩的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不是因为这部小说被中国人称为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而是因为它的作者曹雪  相似文献   

17.
<正>不知不觉工作近二十年了,但我觉得自己并没有陷入职业倦怠,而是愈发热衷于研究课堂教学与撰写教研论文,这一切都要从我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政参》)的美丽邂逅开始说起。[注:若无特别说明,文中提到的2011年后的论文均发表在《中政参》(中旬)上]相识——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2001年,我在参加工作的同时订阅了《中政参》,开始了我与《中政参》的亲密接触。每每翻开《中政参》,流连于震撼心灵的《卷首语藏》、聚焦热点的《前  相似文献   

18.
师范教育中,文学课无疑是很重要的,因为文学能改变人的灵魂。作为执教多年的中师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文学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造成误区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社会或为了自己。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一种游戏的影响力比它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然后风靡全球,至今不衰;从《超级玛丽奥》到《魔兽世界》,从一个人玩到上百万玩家同时在线,它影响了不仅仅是一代人,也不仅仅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它的风暴席卷全球,它的粉丝从小学生到成年人,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没有任何一种游戏可以与之相比。有人说它是一种艺术,也有人说它是精神鸦片。因为它可以让人释放压力,身心放松;也可以让人玩物丧志,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它——就是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位新教师的随堂课,授课内容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三框“做有教养的现代人”。教师着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说那些社会上没有教养的事情,大胆学那些不文明公民的粗言秽语,大胆演公交车上因为踩脚而发生的冲突,大胆议对没教养的认识。可以说,整节课以生为本,学生原生态“个性”在课堂得到了张扬,但教学的德育功能却无法实现。课后,这位教师面带愧意地对我解释:这班学生太活跃。因为教者立意新,笔者给予她足够分量的鼓励,顺便与她共同思考、讨论了一个话题:学生信息是不是就等于学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