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教材章节: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课程类型:复习课教学模式:指导—完善模式化学反应速率,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中的一节内容,它作为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化学平衡的重要知识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以及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化学平衡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了解人们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如何根据化学反应规律,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内容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其  相似文献   

2.
<正>“化学平衡常数”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中的内容。学生已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知道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和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会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本文以此为起点定量研究化学平衡、表征化学反应限度、判断化学反应方向、揭示平衡本质,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由定性上升到定量,从而建构“化学平衡常数”的认识模型,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是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核心 ,并且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本章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主要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动力学范畴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节《化学平衡》和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是在已有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可逆反应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介绍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及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 ;第三部分是第四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以化学反应速…  相似文献   

4.
在职业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包含溶解平衡、电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一个平衡理论体系,而化学平衡则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分析其他平衡移动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涉及到的两个问题,化学反应速率描述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平衡描述的是通过化学反应有多少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即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平衡问题实质上也是速率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以可逆反应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为理论基础,来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因此,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由于教材中采用文字来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化学平衡的移动,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本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图示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平衡的移动过程,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很准确的判断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及平衡移动的方向。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成动、定、变”三个字,也就是说,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随着平衡体系条件的改变,化学平衡会发生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打破,将建立新的化学平衡。下面是在反应体系的其他外...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名称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复习二、教材分析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三个单元:1.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3.化学平衡的移动。本课题是针对第2单元的平衡常数和第3单元的平衡移动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高中化学安排"化学平衡常数"内容的多重意义。在反思基础上尝试调整"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理论"的教学顺序,引导学生由浓度商Q发现常数K的存在和特点,形成化学平衡常数概念;通过练习和应用丰富、发展学生对K的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勒夏特列原理和转化率问题做准备,并由化学平衡常数引申到化学反应限度。  相似文献   

7.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点知识,儿其是改变条件时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和化学反应方向这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下面就此关系通过改变浓度举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比较这两个概念1.化学平衡移动。所谓平衡移动,是指同一个反应的两个不同"终态"间的关系,是"旧"平衡与"新"平衡之间的关系。但在改变化学化学反应条件后,还没有达到平衡前,这只是一个化学反应方向问题。2.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反应方向,是反应进行的一个过程,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均可讨论化学化学反应方向问  相似文献   

8.
<正>"化学反应限度"是中学化学的一个教学难点。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多误区。例如,学生把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的化学平衡与日常生活中的平衡等同起来,认为所谓的平衡就是指静止的、不变的状态~([1]),而非动态平衡。学生不是把平衡混合物看作一个整体,而是认为化学平衡的两边各自独立进行,在逆反应开始之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我们通常以NO_2与N_2O_4之间建立的化学平衡为基础,来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6《实验化学》及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均引入了利用注射器来完成该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预期现象是压缩活塞,观察到气体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经过反复实验,我们发现能看到气体颜色明显变深、随后气体颜色变浅的变化过程并不明显,学生难以观察到。因此学生在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的认识上没有真实感和认同感。对此,我利用传感技术重新设计了实验,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考点.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①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②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为了突破这一理论难点,我是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  相似文献   

11.
从经典热力学的角度探讨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共移动的本质,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其变化的本质,最后综合探讨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学科性认识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反应原理》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理论,在人教版选修4分为三部分内容: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内容有焓变、电化学、燃烧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难溶电解...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化学平衡》中给出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我们把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而没有明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从而导致现在高中教师、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通过一道习题,点出一些常见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从而明确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部分,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繁杂、抽象,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难以理解。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判断,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化学平衡发生怎样移动,学生可以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等理论进行推断,所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轻车熟路。但是在解决某些化学反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1.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因此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看来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将是高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中,编者设计了锌与硫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锌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的不同来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希望通过该实验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强调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  相似文献   

17.
尹丽娅 《考试周刊》2011,(23):195-19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和简单计算,以及对化学平衡影响因素与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的考查,化学平衡的典型计算也时有出现,本文主要通过几个典型例题分析学生在复习时较易出错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常态课堂引导学生对模型进行评价、修改以明确模型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这是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走向高阶思维的路径之一。一、问题的发现高中阶段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问题一般使用两种方式:一是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二是使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又称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本人在施教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分析,是高考的基本考点,也是高考的难点,广义上讲,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也可归属于化学平衡,在高考题中,这4类平衡的内容是很常见的.笔者通过分析近年部分高考题,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难点进行简单梳理,希望对学生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它建立在化学反应速率之上,为教学电离平衡服务,在化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这一内容,首先要做好化学反应速率的复习,为教学新的知识做好铺垫。其次要使学生从心底里承认逆反应的存在,为教学化学平衡做好心理准备。然后引出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这一课的重点是勒夏特利原理。要让学生在体验化学研究过程中自己归纳概括出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