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
《边城》自问世以来,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译本,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它不愧是“震动中外文坛”的经典之作。沈从文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反映了湘西人生活的况味,其文本流露出的清澈、恬静、朦胧。哀伤的美学意蕴至今令人神往。下面分别以《边城》的风情美、山水美、人物美展开讨论,品悟其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以一个“乡下人”独特的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创造了一个湘西世界,表达了对记忆中的故乡的同情和热爱。正是基于一个“乡下人”的思想意蕴和他理想的矛盾,他创造出了更具有人性美,更近于人情的《边城》。  相似文献   

4.
湘西是个山川秀美、风物淳朴的世外桃源,湘西故事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情调。沈从凭着对故乡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灵的恋歌,而《边城》正是其中最优美动听的一守。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种象征性的抒情小说.借象征性的人物老船夫和人格化的自然来表现作者“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已有不少著作和文章进行论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方法,运用创伤理论,进一步探究翠翠爱情悲剧的成因——失去女儿的创伤:老船夫对翠翠爱情的延宕;时代创伤对傩送的挤压及失去父母的创伤:翠翠的害羞与沉默,一起扼杀了翠翠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边城》中的恋父情结与情爱悲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从的《边城》展示了一个地处边远的田园牧歌世界,生存的默契与依恋跨越了伦理界限,凸现在翠翠与祖父的情感世界中。这种默契与依恋铸就了翠翠的情爱悲剧。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师 ,以《边城》为代表的小说 ,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湘西乡村风俗画卷 ,具有艺术美典型的形象性特征、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和鲜明的独创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边城》这一美丽的“希腊小庙”和‘世外桃源”,融入了沈从文潜心构建“湘西世界”的情感和艺术追求。沈从文通过对“不巧”爱情悲剧的编织和痛苦人生经验的写照来构建“边城”世界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11.
李倩 《学语文》2004,(11):4-6
读了《边城》,我感到了一种隐隐的悲伤。《边城》里所有的人都那么可爱。那么善良,然而清纯的翠翠,爽直的天保兄弟以及疼爱翠女的爷爷,却上演了一部悲剧。其实,那悲剧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他们都太善良了。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沈从文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他用辛勤的笔、自然朴实的语言反映了故里湘西的生活,使湘西走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向了世界。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边城》。他说:“我的作品稍稍异于同时代作家处,在一开始写作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边城》中翠翠母女二人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上的悲剧,而人物性格中的弱处实际上也是作家自身性格弱处的一种不自觉的折射。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浸透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与乡土文化体验,作家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表现出了对于湘西文化的思考与忧虑。  相似文献   

14.
哈代小说中浓郁的宿命色彩被称做悲剧意识,或是悲观意识。沈从小说中也有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控制着人的命运,似乎人的命运总是成为一种无法逃脱的悲剧。前苏联艺评论家称哈代为“悲威而刚毅的艺术家”,“悲威”不是哈代小说唯一的基调。也不是沈从的小说的基调。本主要探讨的是这二人的小说如何展现他们“刚毅”的一面及其对悲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一片人间净土。但边城虽然是一片人间罕有的净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并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他们的生命里也充满了悲剧,充满了苦难,充满了无常。在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也确实读出了他对一切真、一切善、一切美的生命发自内心的祝福,从中读者也能获得心灵的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慰藉。或许,这是沈从文作品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最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6.
《边城》悲剧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他“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他用优美古朴的笔调,营造了自然与人性的和谐、风情与风俗的完美结合的意境。但是,我们在感受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诗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的存在—命运的不可把握,外来文化对古老的湘西世界的冲击,这些因素导致了小说的悲剧性结局,使小说笼罩着淡淡的忧郁。  相似文献   

17.
张治国 《学语文》2010,(4):20-20
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边城》(节选),无疑要带入沈从文这篇小说的足本中来做整体解读。显然,文本具有自足性,任何割裂文本整体的解读可能只有片面的深刻。  相似文献   

18.
王静悦 《函授教育》2002,(1):107-108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对它的研究文章字数已经高出原著数倍,然而“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所以本文沿着前些评论家的研究成果铺设的路继续走向“边城”。笔者认为,读沈从文的作品,可以窥见沈从文的为人。如能正确认识沈从文的为人。就能更好地科学地理解评论沈从文的作品。即“知人论文”。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湘西的生活经历给了他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和尺度。他淡然于动荡、变。疏离于社会政治,他潜心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他在《边城》中描写了湘西人生存状态中的一些恒常的东西。他本人在社会动荡之时。固守“常”,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边城》不只是描绘“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也是在哀婉地吟唱一首忧郁的恋歌。《边城》描写 翠翠的孤寂命运是建立在“水”上的,将翠翠的爱情故事也是放置在“烟雨朦朦”的水中世界去描绘的,让人体 味到一种水样的忧郁和阴柔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