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深度学习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科理解,促进学习内容结构化,知识学习功能化、素养化。教师应“纵向”分析学生的“过去—现在—未来”,“横向”分析学习内容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评价目标”,确定丰富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还应通过情境、联结、本原、意义解读,挖掘学习内容的多重价值,创设情境以持续引发认知冲突,及时联结以建立知识内在关联,模型认知以实现学习内容结构化,再设情境以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应嵌入评价,持续推进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本原性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诊断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范式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定主题,创情境,善思辨,妙评价”四步研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习“内驱力、体验力、思维力、迁移力、反思力”为主要目标,以及课堂观察诊断评价、SOLO分层评价、表现性评价为激励手段的项目式联动学习范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有效落实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专业意蕴的课例研究,要通过教案、课堂与反思呈现出来。“教学评一致性”的教案应体现评价先构的逆向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应体现信息优化的深度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的反思应体现实践现场的课程理论,从而创造“教室里的课程与教学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堂评价”走出了以往的课堂评价随意性大、针对性小、情境性差的范式框架,具有具象化、精细化、针对性强的特点,“课堂评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情境”是新时期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完整理解“情境”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前提。基于中西方学界对“情境”的不同认识,分析指出完整理解语文课程中的“情境”应在新课标整体框架下进行,在与2011年版课标的比较中理解其发展,重新梳理“情境”类型与含义。教学实施时,应确立语文课程“情境性”理念,统整课程内容,设计统整的、系列的学习情境,优化评价情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真实性学习的内涵和教学模式结构,并以“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为例探讨了基于真实性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要创设真实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梯度任务以促进思维进阶、注重精准评价以优化课堂反馈,从而打造高质量的信息科技课堂,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落到实处,让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了笔者在教学中怎样利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指导学生学习。介绍了“发现学习”的概念,总结了发现学习的四个优点,以及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发现学习”:首先选好教材,激发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兴趣,包括选好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准备,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材料;其次调整课堂结构,有效实施课堂目标,包括课前的诊断性评价、课始的20分钟播放动感的录相。  相似文献   

8.
旁观式与浸入式是师范生专业技能教学的两大经典范式,基于仿真课堂实践的教师技能教学范式介乎其间,兼容了二者的优点.仿真课堂实践是借助三大模拟,即情境模拟、角色模拟与教学模拟来复制中小学课堂全景、全程,以此培养师范生应变性教学技能的一种新思路.实践育师、全身卷入、情境体验、智慧催生是仿真课堂实践内蕴的科学理念.基于仿真课堂实践的教师专业技能教学在操作上应该采取“四环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创设贯穿课堂并体现学科价值的有效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理论预测、实验探究等方式完成一系列有难度与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与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真实情境为评价载体,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进行过程性诊断并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学习需遵循具身性、情境性、体验性、交互性及生成性原则。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课—剧”融合教学理念,将校园心理剧应用于心理课主题教学,构建了“课—剧”融合之“六环五阶”具身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建立“具身”教学新范式,促进学生知情行统一协调发展,提升心理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1.
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组织,针对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来课堂学习评价.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不能保证课时。二是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高中信息技术课一般可划分为四种课型: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作品制作课。为了简化评价的操作。  相似文献   

12.
教学情境涵盖教师为辅助学生课堂学习所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和基于资源预设的课堂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情感与文化氛围等。地理大单元教学情境包括单元主题情境、课时情境与单元测评情境,具有聚焦核心地理事项、结构化与系统化、实践性与驱动性、地域性与综合性等基本特征。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学情境具有信息与提示、联系与线索、模拟与再现、替代与弥补、情感与文化、评价与诊断等基本功能。优化地理大单元教学情境应领悟三组关系、规避三类情境。基于情境的问题设计应做到清晰界定、专业化表达和阶梯化呈现。  相似文献   

13.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探讨辅立码课云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依托辅立码课云平台,收集、诊断、评价课前、课中及课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关键能力发展情况,同时对云平台生成的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学习数据价值,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辅立码课教学平台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同时为教师的课堂评价提供了数据化信息,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推动教学变革,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义务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非指示性”作文评价,是新时代教育的需要。依据“非指示性”语文教学理念,笔者认为,“非指示性”作文评价,指的是作文教学中应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评价观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作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的学习目标模糊、课堂评价缺失、情境创设有误等突出问题,提出以系统思维优化关键节点,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一是紧盯“学生学会”,定好可测利评、系统一致的学习目标,持续引领教学进程;二是做好课堂评价,在提升教师课堂评价能力的基础上,做到评价导航,及时诊断反馈;三是创设有效情境,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大任务”、构建“项目化”学习情境,不断拓展教学深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6.
通达翻转学习以认知灵活性理论和通达学习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教学诊断与自我诊断为手段,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是慕课时代翻转课堂和通达翻转课堂中国化的产物,体现出鲜明的自主性、情境性、诊断性、发展性和体验性等特征。通达翻转学习本质上是慕课时代翻转课堂依据自身发展规律而必然出现的新生事物,采行主体协同与自主选择、情境预设与目标导向、诊断学习与问题解决、体验成功与自我激励等实施策略,构建动态平衡发展的通达翻转学习运行质态,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学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亟需变革,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先行转化。项目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迭代思维,让深度学习发生。本文以项目式学习在“坚持改革开放”教学中的实践为例,尝试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探究,从项目确定、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翻转课堂”通过“传递信息”和“吸收内化”过程的翻转,在师生角色、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技术应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课堂。提供多元的课前“信息传递”方式.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以学定教、先学再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过程性评价,坚持多元化评价,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对变革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构一种基于“问题—对话—评价—重构”方式开展的课堂实践活动——“分享—创生”学习范式,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分享—创生”学习的含义、内涵,教学的基本形态、范式结构、操作流程以及教学具有的基本特性和这一范式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初中物理情境创设研究”课例,探讨在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创设“问题链”,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又能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的特色课堂。通过情境问题讨论及恰当的评价引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高度参与的生成性课堂学习中教学相长,将物理知识转换为学科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增强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