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错题型一考查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例1已知Ksp(Ag Cl)=1.77×10-10,Ksp(AgBr)=7.43×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2.
<正>一、溶液中离子沉淀顺序例1已知K_(sp)(AgCl)=1.56×10(-10),K_(sp)(AgBr)=7.7×10(-10),K_(sp)(AgBr)=7.7×10(-13),K_(sp)(Ag_2CrO_4)=9.0×10(-13),K_(sp)(Ag_2CrO_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12),某溶液中含有Cl-、Br-、Br-、CrO-、CrO(2-)_4,浓度均为0.010mol·L(2-)_4,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_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3.
正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为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近几年高考题中频繁出现成为高考的热点.现从其高考命题的角度及规律方法予以探讨.一、考查角度探源角度1:利用溶度积常数计算判断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典例(2013·新课标卷1·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4.
离子共存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在某些条件下各组能否大量共存.近几年全国Ⅰ卷、重庆理综、广东理基、江苏化学、海南化学、北京卷理综中都有离子共存试题,其特点是:限制条件更加多样化,既有pH=1、pH=13的无色溶液、在强碱溶液中、在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等的离子  相似文献   

5.
利用去甲肾上腺素对牛血红蛋白模拟酶催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新方法.研究了以酸性铬蓝K作为氢供体底物的酶催化反应体系的催化特性和反应条件,其抑制程度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成线性关系,测定的线性范围为7.2×10-8~7.2×10-6mol/L,检出限为2.4×10-9 mol/L.对浓度为6.0×10-6 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1%.该方法已成功的应用于制剂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4-硝基苯酚(4-NP)为典型具有“三致”效应的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建立废水中4-NP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提高监测时效具有重要意义。在酸性水溶液中,以过二硫酸铵作引发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PANI),对4-NP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用扫描电镜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4-NP在该电极表面的反应为受扩散控制的两电子转移过程,修饰电极的有效面积是裸电极的1.72倍。采用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分别计算了催化速率常数kcat=1.50×104 L/(mol·s)和4-NP的扩散系数D=5.12×10-4 cm2/s。最优条件下,在7.50×10-7~2.31×10-3 mol/L浓度范围内,△I与4-NP浓度的对数(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 μmol/L (S/N=3)。该电化学传感器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有一定的抗干扰性。对实际水样中4-N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加标回收率在89.08%~102.30%的范围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一、利用原子守恒规律解题例1 10mL浓硝酸和1.92g铜反应,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由深变浅(生成NO_2、NO),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剩余酸用NaOH中和,共耗去1mol·L(-1)氢氧化钠10mL。则浓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mol·L(-1)氢氧化钠10mL。则浓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mol·L(-1) B.9mol·L(-1) B.9mol·L(-1)C.11mol·L(-1)C.11mol·L(-1) D.12mol·L(-1) D.12mol·L(-1)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用于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双抗夹心免疫反应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板上进行,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Ag-TiO2-CS)复合物标记的多抗作为信号源,经氨水溶解后产生的电活性的Ag+,结合高灵敏度的电化学方法间接检测H1N1流感病毒。通过对实验条件的考察可知,Ag-TiO2-CS标记过程简单易行,电化学反应结果提示,电介质对峰电流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H1N1流感病毒浓度在1×10-5~10μg·mL-1范围内,电化学信号强度与病毒浓度呈多项式曲线关系,H1N1流感病毒浓度在1×10-5~0.1μg·mL-1范围内,电化学信号强度与病毒浓度呈线性关系。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了ELISA...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技术,针对FCC结构单相CoCrFeMnNi高熵合金,研究10%~40%冷轧退火合金的晶界特征分布(GBCD)及其在0.5 mol·L-1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10%冷轧退火使特殊晶界比例提升到初始状态(45%)的1.6倍(71.4%),组织形成大尺寸晶粒团簇,即实现了GBCD优化,而20%~40%冷轧退火导致特殊晶界比例显著下降。10%冷轧退火对该合金GBCD的优化,降低其自腐蚀电流密度至3.990×10-6 A·cm-2、提高膜层电阻至4.666×104Ω·cm2以及增大电荷传递电阻至3 770Ω·cm2,使该合金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揭示了钝化膜致密性是控制该合金电化学反应的主导因素,提升特殊晶界比例可改善钝化膜致密性,促使膜层电阻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黄瓜品种津优4号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式,对幼苗进行盐分(NaCl 90 mmol·L-1)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离子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可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根、茎、叶、叶绿体中K+、Ca2+、Mg2+的含量随水杨酸浓度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且2 mmol·L-1水杨酸处理后离子含量增幅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不过多注意整个事件的过程,而是直接从起始条件或原因找到结果或其中一种较为突出的题眼的思维过程.它的特点是过程简洁、步骤简单,往往能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下面试举几例来说明之.一、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替换解题例1将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1.8 mol·L-1的HNO3溶液中,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标准状况生成1.12 L的NO(HNO3还原后的产物假定仅此一种),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NaOH溶液.若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应为多少.解析:NaOH的作用相当于用OH-代替与Fe形成盐的NO3-,所以NaOH物质的量等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有  相似文献   

12.
电催化葡萄糖氧化反应(GOR),由于其相对较低的热力学势和自然界中生物质丰富的葡萄糖来源,是各种电催化氧化反应中有前途的替代电催化水分解中的阳极氧化反应。然而,开发高活性、低成本的GOR电催化剂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合成了高催化活性、低成本、具有梭形结构的Fe-MOFs电催化剂,即MIL-88A(Fe),将其应用于电催化GOR反应中,具有高效的催化效率。实验表明,所制得的梭形Fe-MOFs电催化剂在1.0 mol·L-1 KOH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催化水分解阳极氧化反应需要约1.60 V的电位,才能提供100 mA·cm-2的电流密度。然而,在含有0.05 mol·L-1葡萄糖和1.0 mol·L-1 KOH的混合电解质中,只需要约1.54 V的电位,即可达到100 mA·cm-2的电流密度。由此可见,Fe-MOFs电催化剂在含有葡萄糖的KOH混合溶液中的催化GOR活性比在KOH溶液中的OER电催化活性更强,并且通过计时电位测试发现所得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稳定性显著。梭形Fe-...  相似文献   

13.
以一水合柠檬酸作为碳源,四乙烯五胺作为氮源,利用熔融法合成一种新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N-CQDs水溶液在紫外光下可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确定N-CQDs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N-CQDs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从保存温度、pH值、光稳定性等方面研究N-CQDs的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CQDs适合低温酸性条件保存,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Fe3+对N-CQDs具有强烈的荧光猝灭效应,Fe3+浓度在0~1 000μmol·L-1区间内与N-CQDs的荧光猝灭程度(F0/F)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16μmol·L-1。因此,所合成的N-CQDs可以用于Fe3+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授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与强碱弱酸盐溶液pH相关的计算问题,如果教师经验不够丰富的话,要想很顺利地解决这类问题,实属不易。笔者通过琢磨,得出解决此问题的几个注意点——只要会近似处理几个数据,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例题.已知H2SO3属于二元弱酸,其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1=1×10-2,K2=5×10-8。求解0.05 mol/L Na2SP3溶液的pH(在25℃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以景天科多肉植物胧月叶片为实验材料,对教材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改进。采取沾蘸法,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处理胧月的叶片。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叶插生根和发芽均表现出两重性,诱导多肉根原基分化的最适浓度为10-10 mol/L;促进胧月根部伸长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7 mol/L;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8 mol/L;叶片对萘乙酸的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42):155-156
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有关二元弱酸酸式盐NaHB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我们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稀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的二元弱酸酸式盐中NaHB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结论是c(Na+)>c(HB+)>c(HB-)>c(OH-)>c(OH-)>c(H-)>c(H+)>c(B+)>c(B(2-))。本文利用质子守恒以及假设c(HB(2-))。本文利用质子守恒以及假设c(HB-)≈c(NaHB),详细推导计算得出NaHCO_3溶液和NaHS溶液浓度在0.1mol·L-)≈c(NaHB),详细推导计算得出NaHCO_3溶液和NaHS溶液浓度在0.1mol·L(-1)到0.01mol·L(-1)到0.01mol·L(-1)内的关系为c(Na(-1)内的关系为c(Na+)>c(HB+)>c(HB-)>c(B-)>c(B(2-))>c(OH(2-))>c(OH-)>c(H-)>c(H+),这与我们高中教学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并且,笔者还探究了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NaHSO_3溶液,在溶液浓度为0.1mol·L+),这与我们高中教学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并且,笔者还探究了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NaHSO_3溶液,在溶液浓度为0.1mol·L(-1)到0.01mol·L(-1)到0.01mol·L(-1)内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Na(-1)内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SO_3+)>c(HSO_3-)>c(SO_3-)>c(SO_3(2-))>c(H(2-))>c(H+)>c(OH+)>c(OH-),也与我们高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常用单位是mol·(L·min)-1或mol·(L·s)-1。"无论是哪个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都会这样简单明晰地给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至于教师在教学中也常会过于简明直接地告之学生这一概念。但任何概念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任何定义都有其规定的合理性,教学中如果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只顾自己"教",则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以核桃隔膜为原料,利用Cu^2+使核桃隔膜色素提取液荧光猝灭的特性,对水溶液中Cu^2+离子进行检测的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常见的阳阴离子对测定不产生干扰,其对Cu2+的检测最低浓度为1×10^-7mol·L^-1,检出限为5.53×10^-8mol·L^-1(0.035μg/ml)  相似文献   

19.
甲基绿与安乃近在pH 9.60的碱性介质中相互反应生成具有3个负吸收峰的离子缔合物,产生明显的褪色现象。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2×104 L/(mol·cm);次大褪色波长为42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0×104 L/(mol·cm),安乃近浓度为4.0×10-6~1.8×10-5 mol/L对670nm和4.0×10-6~1.4×10-5 mol/L对424nm光的吸光度与浓度关系遵从比尔定律,据此建立了以甲基绿为探针测定安乃近的吸收光谱法。该法用于实际样品中安乃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正>一、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1.相同温度时,Ksp小的难溶物的溶解度一定比Ksp大的溶解度小吗?解析25℃时,Ksp(Ag Cl)=1.8×10-10,Ksp(Ag Br)=5.4×10-13,Ksp(Ag I)=8.5×10-17,Ag Cl、Ag Br、Ag I的溶解度分别为1.5×10-4g,8.4×10-6g,2.1×10-7g,可以看出Ksp越来越小,溶解度也是越来越小.受此影响,很容易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形成一个认识,K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