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物质的量概念教学锦州石化职业技术学校王淑娟一、建立物质的量概念“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与“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讲授“摩尔”之前应首先向学生讲清“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对于这一完全陌生的物理量,学生不易理解,这是...  相似文献   

2.
也谈“摩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尔”这个概念并不难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给它下了很明确的定义。难以理解的是“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所以要树立摩尔的概念,搞清楚“物质的量”的涵义是个关键问题。 “物质的量”和“长度”、“质量”等物理量一样,也是基本的物理量,由于它的问世较晚,又由于“物质的量这个词作为科学名词,从结构和用字上都不够理想,在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  相似文献   

3.
<正>一、“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概念建构分析1.以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物质的量教学架构“物质的量”在整个中学化学计算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学生开始从微观角度和用定量方法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由于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内容较多、抽象难懂,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距甚远,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水平很难适应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森 《中学理科》2006,(12):87-87
本文尝试从“物质的量”本质的理解和“燃烧热、中和热”的定义这两个角度来对反应热△H的单位kJ/mol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避免引入大学教材中的反应进度、焓变等概念,以便中学阶段的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量”作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广泛应用于化学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物质的量”,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中学化学中讲授“物质的量”等知识,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庞琬人 《新疆教育》2012,(16):211-212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因此,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化学分析教学中的"物质的量(符号n)"与"摩尔(符号mol)"是极其重要的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数目的基本物理量,是化学反应中的粒子个数关系与实际的质量计量、体积计量相联系的桥梁。"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它的延伸概念。而技校教材未作详细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物质的量"概念中的"基本单元"以及"摩尔"感到难以理解,现就如何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概念讲解中的化学探究活动概念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所以在概念讲解时,教师应该讲清概念的来源,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形成概念,更能获得概念。例如,高一化学《物质的量》一节,为了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向同学们介绍物质的量的来源,再提问1摩尔究竟含有多少个微粒(N)?由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探究1摩尔的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n、N、NA的关系。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也能理解知识是怎样学到的,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二、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探究1.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概念多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特别是相近概念容易混淆;另一方面对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模糊不清,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时不知从何处入手.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关键在于理清"一条主线,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化学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直接讲解不能让学生形成深度理解。教师可深刻思考教材中对概念的呈现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去“看”现象,使其自主探究出本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验探究→原理探究→本质探究”的方式,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核心问题的诊断性评价标准,引导并评价学生活动,使其充满兴趣地探究概念,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化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宏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形成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 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质的量是涉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 相联系的物理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如何突破认识和学习障 碍,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利用 学生已有的认知,通过探究促进学生学习度的达成和核心素养 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积多年之教学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讲好物理概念的关键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表示什么”,二是“等于什么”。所谓“表示什么”是指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定义。众所周知,物理概念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具有抽象的特点。从识识论的角度来看,它是抽象思维过程的产物,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当学生首次接触到一个陌生的概念时,总想很快知道它到底表示什么。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准确的回答。所谓“等于什么”是指如何来量度这一物理量,或者这一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由于物理现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同一物理量又可以跟不同物理量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由此造成“等于什么有多种形式。物理概念的教学也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成效。对此,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并在讲述一个物理概念时一定要注意讲清“表示什么”和“等于什么”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果将这种教学思路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对大面积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物理量的“正”“负”表示的物理意义各不相同。学生由于搞不清楚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正确理解物理量“正”“负”的含义是准确掌握有关物理概念的前提。矢量的“+”“-0”一般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大部分标量的“+”“-”不表示方向表示大小。  相似文献   

14.
一、如何准确理解"物质的量"中各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SI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长度、质量等一样,它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是物体所含基本单元多少的量度,这个量度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表示物质所含基本  相似文献   

15.
现行教材根据有关规定,废除了“摩尔数”、“摩尔浓度”等概念的使用而改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对“物质的量”及其导出概念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笔者认为;教材中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规范性.一.关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由于“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在结构和用字方面都不够准确、理想.教材和许多资料对这一概念既缺少准确定义,也没有具体阐述,这就给学生理解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造成了一定障碍.而该章第一句关于摩尔概念的概述一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  相似文献   

16.
中学物理教材所涉及到的许多物理量中 ,用“比值”来定义的比如速度、加速度、密度、电场强度、磁感强度、电容……这类物理量很多。学生在处理与这些概念有关的问题时 ,往往容易出错 ,究其原因 ,关键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如何让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有较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们对摩尔的含义仍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主要表现在“摩尔究竟是什么单位”上。究其原因,不外是(1)对定义中的“物质的量”的涵义理解不清;(2)思想未能脱出克原子、克分子等旧化学量的局限。而这一分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对“摩尔当量”的涵义及其单位认识的分歧。本文就这三个问题加以阐述。 一、“物质的量”是对结构粒子计数的集合量。摩尔是这个量的单位——简称计数单位。 要明确“摩尔是什么单位”,首先必须明确物质的量”是个什么量。如要明确“物质的量是什么量”,则必须从它是SI制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这一特定地位出发。 作为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必然和其它六个基本物理量一样,分别标志着物质或物体及其运动的量的方面的一种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教学的重要部分,注重让学生体会一周、感悟边线,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灵活计算周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整体视角,以生活情境展开,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探究过程,旨在:一是要让学生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明晰“一周”的含义;二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加深对“封闭”一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伊始就学习的一个概念,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此时,学生认知新事物的思维习惯仍是“直观”“外显”“会意”的,缺乏从微观上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较难理解概念的本质。从狭隘的“得失氧原子”到本质的“电子转移”,很多学生并未理解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仅是死记硬背,部分学生甚至误以为高中否定了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架起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而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的形成,离不开阿伏加德罗常数,如同长度的衡量离不开其单位“米”一样,不然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就失去其历史价值.加强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认识,将更有利于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深刻内涵.所以我们说,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建立物质的量这一桥梁的“引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