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亚 《现代语文》2007,(9):112-114
本文从焦仲卿所处的时代,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其对爱情的执著等方面,对焦仲卿的既孝顺母亲、又忠于爱情的复杂个性进行剖析,阐述其在爱情与孝道之间进行坚定抉择的思想,体现出焦仲卿反抗封建礼教、反抗封建传统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
不断加深的爱——析刘兰芝的爱情心理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宇 《学语文》2005,(5):14-15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善良。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刘兰芝同焦仲卿的爱情。备受人们歌颂。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刘兰芝以死殉情也是早已决定的。但认真阅读原诗,我们认为这种通行的看法值得商榷。刘兰芝对焦仲卿并非一开始就一往情深,她的爱是不断加深的。直到最后,才达到爱的顶峰,以死殉情。  相似文献   

3.
李恂生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3):44-45,36
《孔雀东南飞》以生动传神、深刻隽永的个性化语言,有力地刻划了刘兰芝这一古典文学中优秀的妇女形象。其个性化语言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对焦仲卿无瑕的爱情信念,二者相互促动、相互生发并相互辉映,体现了她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质,并给焦仲卿以精神力量,影响了他走上反抗道路。  相似文献   

4.
如何分析认识焦仲卿的性格,是评价焦仲卿形象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文学评论中所沿袭的焦仲卿性格软弱论,值得质疑。只要将焦仲卿和刘兰芝在矛盾冲突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及由此而采取的不同斗争方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就可看出在反抗封建专制和恶势力的斗争中,焦仲卿不仅不存在性格软弱问题,而且有着难能可贵的叛逆精神。他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制度重压下,由孝爱双全最终成为“不孝之子”的不朽典型  相似文献   

5.
张四兴 《教学随笔》2016,(5):152-152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焦仲卿别论     
我国现当代多数文学史家和评论家,对中国古代杰出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这一主要人物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性格特征一个方面,且认为其性格软弱,而很少从艺术审美价值、诗歌史上的地位等角度去认识。实际上,焦仲卿是一个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坚强反抗者、一个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丰满形象、一个改变了古诗中男子受谴责地位的光辉人物。  相似文献   

7.
焦仲卿别论     
我国现当代多数学史家和评论家,对中国古代杰出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这一主要人物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性格特征一个方面,且认为其性格软弱,而很少从艺术审美价值,诗歌史上的地位等角度去认识,实际上,焦仲卿是一个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坚强反抗,一个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丰满形象,一个改变了古诗中男子受谴责地位的光辉人物。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论文都认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性格是软弱驯良的,本人认为焦仲卿的性格并不比刘兰芝软弱。  相似文献   

10.
在古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临别时对焦仲卿的妹妹说:“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为什么称丈夫的妹妹为“小姑”?这先得从“姑”的称呼说起。新石器时代,妇女在社会上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母权制为特点的氏族社会”。(《中国史纲要》翦伯赞)这时人类尚处于群婚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的分析,提出了其悲剧形象意义的二重性:一是刘兰芝在内在情感中反抗了封建礼教,对焦仲卿的爱情是被动的,二是在行为模式上为封建礼教唱赞歌,做楷模。这种内在情感与行为模式矛盾的二重性,才是其艺术形象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也蕴涵着说不尽的话题,此诗何时完点?产于何地?新妇兰芝究竟为何被遣?对焦仲卿巩其母到应应如何评价?如此等等。对此,尽管从古至夸论者不绝,却还不能说疑云尽扫。奉文就以上诸项问题提出己见,认为这一名篇完成于南北朝时的南方(苏皖滨江地区);主人公兰芝之被遣、仲竹之被逼,并非全然因为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也由于焦母是一位“综合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在粤教版高一新教材的“古典诗歌”这一单元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弃妇”形象,《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与《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妻刘兰芝,前者为“情感的弃者”,后者为“婚姻的弃者”。本文试图从深层意义上解读分析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刘兰芝与焦仲卿本为一对恩爱夫妻,却因焦母的反对,这对鸳鸯被生生拆散了。刘兰芝被逼无奈,回了娘家;焦仲卿忍气吞声,曲意抚慰,苟且度日。兰芝回娘家不久,提亲之人络绎上门,因心念仲卿,守情不移,拒绝了来人。后来为兄长知晓,遭之痛斥,兰芝心知兄长的脾性,佯为答婚,实已暗下求死之心。  相似文献   

15.
千余年来,《孔雀东南飞》中主要人物已获定评。焦母、刘氏母兄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刘兰芝则因其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纯洁美丽,不为利诱,不为权迷的高贵品质,成为中国妇女的道德楷模。相比之下,对焦仲卿的认识尚不甚清晰。长期以来,人们因他对焦母的遣媳欲从不忍,对爱妻的归家欲罢不能诸表现而多认其为一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也蕴涵着说不尽的话题。此诗何时完成?产于何地?新妇兰芝究竟为何被遣?对焦仲卿及其母到底应如何评价?如此等等。对此,尽管从古至今论者不绝,却还不能说疑云尽扫。本文就以上诸项问题提出己见,认为这一名篇完成于南北朝时的南方(苏皖滨江地区);主人公兰芝之被遣、仲卿之被逼,并非全然因为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也由于焦母是一位“综合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诗中有句云 :“共事二三年 ,始尔未为久。”课本(必修 )注曰 :“(我们 )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 ,(结婚生活 )才开头 ,还不算很久。”笔者认为 ,此注背离原意 ,致使焦仲卿的形象遭到歪曲。若照注释所言 ,则焦仲卿未免有不懂孝道之嫌。试看仲卿求情时所说的一番话 :“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按 :这里先说对娶兰芝为妻感到欣幸。)“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按 :次言夫妻恩爱 ,生死相依。)“共事二三年 ,始尔未为久。”(按 :照注释的意思 ,这里是说仲卿对爱情生活的陶醉。)“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 ?”(按 :最后指出兰…  相似文献   

18.
另一种写法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作者从自己熟悉的课文中,拈出一个刘兰芝来,并且把她和秦罗敷以及古老的情诗粘合在一起,对焦仲卿的休妻和刘兰芝的改嫁作出了“别一种”解释。如果说《玉在椟中求善价》之类是用“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套解人物性格的话,那么,《<孔雀东南飞>新传》之类就是用具体的故事来演绎“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相似文献   

19.
读《孔雀东南飞》,世人都赞美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的壮举,但我并不认为焦仲卿值得歌颂,相反,其实他才是杀刘兰芝的真正凶手。“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哥”。当焦仲卿说出这一句推御责任的话时,刘兰芝已看透了他懦夫的本性。虽然焦仲卿对兰芝许诺“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但清醒的兰芝也知道再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兄长逼婚时,刘兰芝所说的是“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并不是气话,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也许,刘兰芝预备短痛之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一切都被焦仲卿破坏了,快马加鞭而来的一句“贺卿得高迁”,将兰芝…  相似文献   

20.
在教参和日常的教学中,都认为焦母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的确,焦母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她不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或化身。我们应公正地理解焦母这个人物形象,认清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