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朋友家,听到一位通讯员丧气地说:老师,我很喜欢写作,但我可能不具备写作细胞,写的东西寄出后大都石沉大海。很少见报,我真没信心啦……据说,这种情绪在部分通讯员中还较普遍。我说不清“写作细胞”这玩艺,也没见科学家论证过。反正我了解,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名家,无不是经过长期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幼年读书“口舌成疮”、写字“手  相似文献   

2.
我在北京晚报作记者。近一年多来主要负责医药卫生方面的报道,写了不少条独家新闻,被其他报刊转载。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和通讯员、采方对象交朋友,多听、多问。尽管这是老生常谈,可我仍认为很重要。北京有医疗机构上万家,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够用,那么通讯员就是你的眼睛和耳朵。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工作量饱和,哪有时间闲聊?我认为,只有建立了关系,加深了印象,人家遇到事情时才会想起你,告诉你。 有位急救专家从国外开会回来,呼我说要谈谈国外的情况。我明知发不了新闻,还是去了,洗耳恭听一…  相似文献   

3.
张作 《全国新书目》2012,(11):20-23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艺术,艺术又起源何时何地,这个问题只有猜测,答案一直被重重迷雾所包围。自有人存在以来,艺术注定就要萌芽。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走过了世界各个角落,陆续发现过人类早期文明的遗存。最近,考古学家AlistairPike又在西班牙北部地区发现了出自尼安德特人之手的岩壁图画,它们已然穿越了4万年时空,比大名鼎鼎的拉斯考克斯洞穴壁画早  相似文献   

4.
何森 《档案管理》2007,(3):93-93
过去人练功都喜欢在夜里,看上去偷偷摸摸的.因为夜里练功,周围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所以练功者的精神容易集中.  相似文献   

5.
如今,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记者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即便“蜗”在办公室,也能写出报道来.于是,便有记者不愿意下基层采访了,即便下去,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成了“车轮飞转,隔窗看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写打油诗揶揄:朝辞宾馆彩云间,百里万里一日还.群众声音听不到,小车已过万重山.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2003,(4):34-35
  相似文献   

7.
主题从哪里来?最近学习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方面的指示和文章,联系检查了一下我们这一时期的报道工作,觉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重新认识的必要。过去,在较长的时间内,我总以为报道主题仅仅来源于上级的指示和领导的意图。在我看来,什么时候该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怎么个宣传法,党委最清楚;在组织报道方面,编辑部比记者站得高,看得宽,望得远。因而每次报道任务一来,自  相似文献   

8.
标题,通常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尤其在报纸进入速读时代后,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往往来源于对一个夺人耳目的新闻标题的吸引。如何做好标题,显示着一个编辑的功力。笔者想结合编辑实践,谈谈好标题到底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员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稿子写到一定程度后,点子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好的新闻点子可以激发写作欲望。稿件也容易水到渠成。那么新闻点子到底从哪里来呢?下面我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如今,“论文”这个字眼日见多起来了。评职称,要论文。晋升某一级职称,需要省以上公开出版刊物发表的论文多少篇,都有明文规定,据说这一条现在抠得很紧;读研究生,也要论文。没有发表论文,就拿不到文凭。对此,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异议。其实论文在某种程度上也的确是衡量一个人在某方面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研究能力的标尺,规定有它的合理因素。所以尽管对此有些议论,规定也不见些许松动。 看来论文不写是不行了,被逼上梁山。一些平时埋头事务、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缺乏研究者,临到要论文了,却不知写什么好。真是“学到用时方恨少…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新闻记者必须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记者的新闻敏感从哪里来?不是靠天生的聪明,也不是凭一时的灵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新闻记者心中要时刻装“一把尺子”,这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你所了解的人和事分析透。这样记者的稿子才能摸准时代脉搏,成为一碰就响的好新闻。其次是要深入实际,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当前群众的需要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13.
人格,是一个人道德形象与思想品质的综合反映。在新闻领域,记者的人格就是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记者的人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而是一个多源共生、日新不息的形象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写评论苦,写评论难。苦在何处?难在何方?以自己的写作经历看,自觉苦在神思,难来灵感。工作中常听一些喜欢评论写作的朋友慨叹:"这个题目我怎么就没发现!""这个由头我怎么没遇到!""这个角度我怎么没想到!"等等。仔细忖度,这里所说的"没发现"、"没遇到"、"没想到",很大程度上涉及的不是评论写作本身,而是提笔写作之前的灵感问题。当然,这种灵感并非仅仅来自提笔之前,有时也来自写作之中和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充满变革的时代,耳闻目睹的是风云变幻、日新月异和丰富多彩、视觉和听觉常被意想不到的精彩、惊喜以极高的频率撞击着。在这个时代里能做一名记不但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因为,在你的身边正在发生着一个又一个让人悦目、瞠目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17.
“原创”是个让中国电视人既爱又十艮的词,坚于原创却又苦于原创,念兹在兹却尚付阙如。中国电视人一直在原创的道路上努力行走,却始终像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摇摇摆摆,跌跌撞撞。关于原创节目的探讨,在学界是个常态话题,本刊也曾陆续做过与此相关的专题,这次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此,源自最近几条与原创节目相关的“喜”闻:  相似文献   

18.
19.
人格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这就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加强作风建设,涵养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