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是语言的精粹,而七绝又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以擅长七绝而翘楚晚唐诗坛的著名诗人杜牧就是这方面的“碧海掣鲸”手。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杜牧唯绝句最多风调。”杜牧能用七绝艺术地概括和反映生活,写景抒情、咏史感怀无所不胜,这与他对诗的锻句炼字有很大关系。下面拟从杜牧的一些七绝诗中来管中窥豹。 先来看他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一扫封建文人的悲秋老调,别出机杼地把晚秋景色描绘得十分明丽、清晰。特别是尾句中的“红于”二字将“霜叶”、“二月花”这两个本无联系的景物紧紧衔接起来,使常见图、习见景声震金玉,光耀珠玑。如  相似文献   

2.
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论据,主要指人们熟悉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以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另一类是事实论据,即具体的、可靠的事实,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因而是证明论点的极具说服力的材料。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名句都是锤炼语言的精华,它们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朴素自然,或描摹逼真,或意味深长。自幼受古诗词浸染的中国人,对中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在作文中,若能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定会使得你的作文秀拔于人。  相似文献   

4.
在陕西科技大学校园内,现代化的建筑群中一处灰墙红瓦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科大古陶瓷研究所。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作为材料,它远比金属、塑料古老,仍是21世纪支柱材料之一;作为文化,它为诸多文明信息之源,从诞生至今,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在全球范围内,世人皆知chinacomefromChina(瓷器来自中国),我们的文明古国,曾因瓷而闻名于世。陶瓷的历史和应用始终处于不断地研究、开发和光大之中,吸引着众多中外陶瓷领域的探索者。陕西科技大学创办于1958年,时为北京轻工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  相似文献   

5.
近日看到有这样的一道语言运用题: 在党的十七大记者招待会上,年仅12岁的小记者季家希向教育部长周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我知道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了减轻我们的小书包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为什么我们的书包还是那么重呢?第二,现在同学们总说睡眠的时间太少了,每天一大早,天还不亮的时候就上学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呢?”  相似文献   

6.
在观摩四川青年教师何艳的<忆江南>课堂实录之前,我着实替她捏了一把汗,原因有二:一是<忆江南>这首词本身颇多争议,一方面,日本人近藤元粹说这首词是"诗余上乘",另一方面,当今学者潘慎等认为是"白氏宝库中的燕石",特别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批判得很.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10,(6):F0003-F0003
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推动名校向前发展。杭州二中现已形成了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在全省有相当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学校有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特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91名。国家级表彰优秀教师4名,省级教坛新秀13名,市级教坛新23,名,学科带头人18名,名师培养对象3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21名。  相似文献   

8.
王学华 《新高考》2007,(10):8-9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各地报刊上登载的一些关于高考阅卷情况的文章,几乎都提到了我们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且多数是惋惜缺乏文采。其实,石蕴玉则山朗,水含珠而川媚,作文中如果嵌入珠玉式言语那定会令文章生辉,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得到发展等级分。而要能嵌入这样的语言,下列意识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书如阳光,沐浴其中,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众,现拾以“三”类之者,与各位共赏。读书“三味”与“三余”。绍兴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从寿镜吾先生达五年光景的读书之所,“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酭”,据有关资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  相似文献   

11.
“有偿读书”与“自主读书”——兼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王希禹念了五六年七八年甚至十来年书,为什么没养成读书的习惯?甚而念出了仇恨;一见着书就困就头疼,这是谁的罪过?我以为,就是因为,学生的读书都是有偿读书。自打念书那天起,就是为了答老师问而读书,为了考...  相似文献   

12.
书如阳光,沐浴其中,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众,现拾以“三”类之者,与大家共赏。读书“三味”与“三余”。绍兴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从寿镜吾先生达五年光景的读书之所,“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据有关资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取三国时董遇所说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  相似文献   

13.
丁家才 《海南教育》2014,(18):32-33
纵观人教版小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至六年级的习作训练,都是采用“命意”方式来要求学生作文的,“命题”的几乎没有。但学生的习作又不可能没有题目,而且学生考试的时候,作文不写题目也是要扣分的。所以怎样指导学生命题,就成了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文是人们从事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单元精读文章后面都有一篇略读文章,而这些文章的阅读价值不亚于精读的文章。略读课文是精彩内容的延续;它不容轻视、更不容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什么该“略”,什么不该“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与教师教研谈话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读书学习上应改变方式,特别是读什么书,怎样用书上的先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用不上。”还有的老师说:“我学习了很多方法,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相似文献   

17.
由于学校教育实践过于强调功利性,学生与文本交流时丰富的感受体验被工具理性所剥蚀,读书之"悦"缺失,导致学生的不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以便形成良性循环,教育理论与实践应关注"悦读",分析其特点,探寻其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读书内化,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理念。语文课上,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是学生的基本活动;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内化,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呢?  相似文献   

19.
柳方平 《中国教师》2009,(23):63-64
<正>近日重温儒家之集大成者荀子的《劝学》篇,如饮甘美的醇酒,寻味无穷;如遇久别的故人,倍感亲切。我再次被这位睿智的哲学家的醒世劝勉而感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20.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当我们遇到"拦路虎"的时候,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读通课文是阅读的"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