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地理研学旅行的特征与教育意义、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原则与教学应用,提出了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为背景的研学课程开发构想,以期为学校有序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地理视角详细分析了红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事项,首先分析了红色研学旅行的相关理论,明确红色文化、地理实践力与红色研学旅行的关系,分析地理课程内容中与红色研学相契合的部分;其次从红色研学资源开发原则、开发策略角度,确定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整体过程,明确开发路径;最后提出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实施建议,保证其有效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3.
雷有军 《学周刊C版》2019,(7):185-185
我国对研学旅行的关注持续升温,促进乡土资源开发与整合,对发展研学旅行市场及其相关产品以及提升我国素质教育的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乡土资源开发对研学旅行的意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工业研学资源开发是利用工业企业的产品、园区和服务为广大研学旅行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提供的增加知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文旅和工业互融互利,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教育国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杭州工业研学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杭州一切可利用的工业研学资源,拓展杭州工业研学旅行市场,为杭州青少年教育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核心部分,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依据.湖南省研学旅行资源丰富,但研学课程开发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停留在表面、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文章以湖湘特色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根据资源价值分层次、分类别来开发研学课程,设计具有湖湘特色的研学实践项目,挖掘体验性和探究性强的湖湘特色活动,打造湖南特色研学课...  相似文献   

6.
以“古田县银耳生产”为例,从地理主题的选择、研学思路的确定、研学活动的开展、研学成果的评价与使用四个方面探索高中地理主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地理研学旅行深度融合的方法,以解决常规研学旅行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研学旅行课程线上资源的价值愈发显著。加强对研学旅行课程线上资源的研究,可以为高质量开发和利用线上资源提供理论指导,能有效助推我国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文章以边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为例,构建了“目标导向:确定线上资源开发目标”“广开渠道:开辟线上资源挖掘渠道”“深挖细选:挖掘和筛选线上资源”“分门别类:划分线上资源类型”“动态管理:建设线上资源库”的研学旅行课程线上资源开发路径,提出了基于特性利用资源,凸显线上资源的特殊价值;跨学科利用资源,发挥线上资源的整合作用;混合式利用资源,发挥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效应等研学旅行课程线上资源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地理资源在研学中的作用进行解读,然后基于自然地理资源,给出了研学旅行的设计要求,最后以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为指导,按照确认研学目标、践行研学活动、开展研学评价的流程,探讨了研学旅行设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遗产非常丰富,但开展研学旅行的较少。研学旅行是新业态,市场潜力巨大,利润高,能为各自然遗产地带来新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同时拥有突出普遍价值资源的自然遗产是使研学旅行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良好场所。自然遗产的研学旅行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需从开发高质量研学旅行产品、培养高水平研学旅行导师队伍、遴选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然遗产研学旅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依托开封乡土资源,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乡土 资源开发研究为基础,通过胡同文化研学、文化遗产研学、文化 场馆研学等课程开发,实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从国家层面也出台了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来,整合当地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是研学旅行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前儿童研学旅行作为一个新兴话题,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西安市高校中学前儿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为依托,阐述了其开发优势、原则和项目设计。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文景观、教学科研、辅助设施和连带整合资源方面。在开发中应遵循安全性原则;"游"、"学"结合原则;主动参与性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原则。在实施中需要注重儿童日常生活地点、参与人员和活动的组织实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出区域认知视域下研学旅行的内涵价值,从区域丰度、区域象征、区域深度三个方面挖掘伊犁河谷西部的研学旅行资源,通过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与伊犁河谷西部研学旅行资源的关联,对该地区研学旅行资源进行开发和总体设计,探索在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下伊犁河谷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4.
美术因其学科特点,通过研学旅行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本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探索开发两个系列的课程资源,即博物馆文化系列课程资源和自然风景系列课程资源,形成适合本地区学生学习的美术研学旅行课程。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研学旅行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将《课标》作为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的指导依据,筛选博物馆研学资源,确定研学旅行目标,设计研学旅行方案和手册,制定贯穿整个研学过程的评价标准。在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研学前做好准备工作,研学过程中周密组织实施,研学后做好成果的展示与反思,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解决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是学校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感受玉门优秀的社会文化,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玉门高中开发本土课程资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旅行感受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热爱家乡的人文素养,因此主要针对玉门高中学生研学旅行的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前研学旅行出现了"重游轻学"的问题,研学旅行以研究性学习和旅游体验为主要功能,研学旅行产品应当突显教育性的核心特征。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进一步融合,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可依托高校、科研单位、博物馆等场所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目前对于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研究较少,高校作为区域的文化高地和教学场所,能够赋予研学旅行更强的科学文化属性。在研学旅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的情况下,基于RMP理论从资源供给方着手,分析了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基础,提出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思路、开发原则和开发策略,丰富了研学旅行的产品体系,促进研学旅行的高质量发展,为高校提供研学旅行服务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学旅行是实践性的综合活动课程,作为研学旅行基地,博物馆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并借助场馆资源开发专题课程,让学生在研学体验中开展深度学习。开发博物馆课程要明确博物馆学习的特点,博物馆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策略和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本文借家长、学生的两份问卷调查结果及实践经验,尝试从深入整合乡土资源来解决去哪儿的问题;完善体制,建立研学旅行课程化协商制度——解决怎么去的问题;规范研学课程、培训研学导师——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设计多样研学旅行方案、探究《活动手册》开发——解决怎么学的问题,通过这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红色资源独特,具有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类型丰富、保育并举等特征,但在教育领域的利用不够充分。河北省研学旅行发展迅猛,但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不够优化。从资源优化利用的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红色资源与研学旅行两者之间,在价值认同、素养培育、课程设置、多元融合等方面存在诸多契合之处。据此,从优化利用红色资源入手,探讨河北省研学旅行在资源解读、内涵深挖、线路规划、课程创建上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