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引发热议,作为元宇宙重要角色之一,虚拟数字人已在各领域得以应用,在图书馆应用中也具有无限潜能。年轻一代用户对现代技术与服务的期待以及元宇宙环境带来的挑战都要求图书馆及时采用新技术升级用户服务,而虚拟数字人可赋能智能问答、阅读推广、用户培训等多重图书馆用户服务场景。为推动虚拟数字人技术落地应用,图书馆要开展技术合作并及时制定技术标准、重视行业与社会虚拟数字人技术人才培养,重视相关法律规范研究制定实施,从而促进图书馆行业虚拟数字人技术应用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的深度场景化加速了媒介形态的变革,也推动了数字阅读不断发展。笔者基于可供性理论总结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概念,该概念包含数据可供性、技术可供性、感知可供性以及社交可供性四个维度。文章结合元宇宙虚拟经济、数字化身、虚拟情境以及虚拟社交网络等要素探索元宇宙阅读场景,并展望数字阅读在元宇宙中的场景建构路径:阅读画像驱动元宇宙阅读场景迭代,人机融合实现用户自主创新与创造;智能技术实现元宇宙阅读的人景融合,数字分身感受阅读场景的“全真信息”;虚拟情境助推数字化身的场景连接,沉浸体验实现抽象阅读的内容场景化;阅读社交化丰富内容创作与传播,参与式阅读实现用户想象思维的具象化。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元宇宙场景的想象是推动互联网形态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想象的可供性”视角,探讨了人与元宇宙场景中四个基本要素(数字替身、虚拟社交网络、虚拟经济、虚拟情境)之间的关系想象。数字替身被想象为能将人从现实世界中解放、虚拟社交网络被想象为数字替身之间能跨越空间实现面对面交流并建立新的社交关系、虚拟经济被想象为一个应与现实世界经济系统连通的全新经济空间、虚拟情境被想象为能给用户提供身心完全介入的沉浸式场景体验。本文从技术角度认为元宇宙实现还需要取决于VR硬件、产品形态、算法、市场接受程度等方面的突破,不能过度放大对元宇宙的想象,要防止非理性的炒作。  相似文献   

4.
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核心数字资产和交互载体入口,已在泛娱乐、医疗、金融等诸多行业落地发展,图书馆界尽早研究和开展虚拟数字人服务,有助于推进图书馆元宇宙生态构建。文章在系统梳理虚拟数字人理论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分析虚拟数字人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提出虚拟宣讲、参考咨询、用户教育、沉浸阅读和“阅读疗愈”等五大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智慧服务场景,探讨虚拟数字人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障碍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预示了数字革命中新一轮的技术应用创新和网络发展的整合,对传媒领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广电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本文基于对元宇宙的概念、特点的研究,分析了元宇宙给广电行业带来的新机遇,试图结合当前广电媒体布局元宇宙的发展情况,从沉浸式体验、搭建元宇宙平台、数字藏品的开发以及虚拟数字人的应用等方面探索元宇宙与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洪少华  卢晓华  刘洪静 《传媒》2023,(23):58-60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虚拟数字人技术的成熟与落地,国内主流媒体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虚拟数字人在专业服务、偶像娱乐等场景中的应用,推出了虚拟记者、虚拟主播、虚拟主持人等一大批“数字媒体人”。针对当前虚拟数字人在主流媒体的应用痛点,可在拓展应用场景、突出情感设计的同时加速构建虚拟数字人的商业运作模式和身份认证体系,推动虚拟数字人的更新迭代及其在主流媒体的应用完善。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起源于游戏又超脱于游戏,未来元宇宙将经历云游戏、数字孪生、虚实共生三个发展形态,应用规模和数量会快速扩大,产业规模会急剧扩张。当下元宇宙产业将主要在VR/AR/MR硬件设备、游戏、NFT、通信等领域,主要参与者有Meta、Roblox、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2,(1)
元宇宙是用户以数字人形态进入虚拟空间活动的一种场景,是从小说想象延伸至产业的概念,正在被设想为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认为元宇宙是典型的具身传播,是基于VR应用基础上的游戏与社交深度融合的场景再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具身传播视角分析了互联网三个演变阶段:感官的"看得见听得着"、触觉的"感受到"、意识与身体的"想得到摸得着",而元宇宙就是第三个阶段的大脑意识带动身体融入虚拟空间的场景想象;并进一步从空间、时间、规制等角度分析了元宇宙不是一个虚拟的伊甸园再造,以及如何看待人与元宇宙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化数字化背景下,优化出版传播场景,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已经成为发展融合出版的关键着力点。融合出版用户体验场景建设包括现实用户体验场景(公共文化场所、一般公共场所空间)、虚拟用户体验场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虚拟现实用户体验场景(虚拟现实阅读、虚拟现实展览、元宇宙出版、元宇宙课堂、元宇宙展览、元宇宙演出等元宇宙应用)三种建设模式,应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重点问题:提升出版资源标识工作,有效支撑文化大数据解析体系建设;完善数字智能技术集成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场景呈现及普惠性;拓展建设主体跨界共同体,深化互惠衍生价值等。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深度融合,而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技术的重要应用如何创新图书馆服务已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概述数字人概念、特征、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概念,并阐述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内涵特征、信息模型、应用场景和发展建议。图书馆虚拟数字人以“数字替身”的身份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和资源利用等提供更智能化和人性化的途径,在替代馆员、知识组织、服务提供、智能咨询、阅读推广、情境陪伴、素养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并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和服务质量,是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柳嘉 《传媒》2023,(16):53-55
近年来,AI、元宇宙等技术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相关产业和赛道持续火热,Facebook、微软、苹果、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省级卫视等主流媒体也不断加入其中。虚拟形象作为元宇宙概念中数字人化身的代表,正逐渐成为打破虚拟世界与现实空间边界的关键突破点。以丰富的虚拟形象人设、内容和场景占据用户心智,并为娱乐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AI角色拓宽了娱乐节目的沉浸互动形式,强化了大众在虚实融合中的感官体验,提升了内容与平台的传播热度。  相似文献   

12.
数字藏品(NFT)作为元宇宙发展的关键,得益于元宇宙的火爆而发展迅速,国外市场规模大、相对成熟,而国内市场处于早期阶段但发展速度快。数字藏品的新价值体现在作为元宇宙新型经济系统的关键、促进文化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等方面,而其风险则体现为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其未来在短期内聚焦于文旅产业,中期内体现在虚拟世界中的虚拟物品确权,长期内则恢复其金融属性,全面助力元宇宙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是技术群聚效应催生的互联网应用和数字生活空间,它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维度和感官维度,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虚实融生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人类感官的补偿性满足。元宇宙提供了人关联社会的新尺度、体验外部世界的新通道,具有虚拟补偿性、全息化沉浸、具身交互性等特征。元宇宙的勃兴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建构产业应用新场景、互联网平台呼唤资本增值新动力、用户期待具身交互新体验等方面。元宇宙带来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无限可能,但我们在接受新媒介增强人类感知和社会实践自由度的同时,应对其所衍生的社会风险抱有警觉和审视。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是与真实世界拓展交互的虚拟世界,它是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所构建的虚拟活动平台。在图书出版领域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图书出版提供新生态的运营体系、有效转化资源输出模式、实现立体化知识传播、强化版权管理及保护措施,并为读者提供沉浸式场景体验和提升信息获取效率。文章在分析元宇宙技术赋能下图书出版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对未来图书领域元宇宙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探索,以期为出版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赋能,为当前数字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为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建立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和信息框架,包括“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存在相互交叉互动关系的组成部分。称之为“记忆数字人”,目的是更好地彰显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文化记忆机构在元宇宙中参与构建和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并支撑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调研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分析元宇宙中记忆媒介演变,展望元宇宙中记忆机构职能和业务变革,探讨“记忆数字人”模型在元宇宙中对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如何支撑记忆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李安  刘冬璐 《现代传播》2022,(12):161-168
元宇宙加速了传统数字营销向虚拟营销的转变,营销的对象从现实中的用户变成了数字替身Avatar,品牌代言从邀请真人明星到被虚拟偶像替代,销售的实物商品变为NFT数字藏品,消费行为发生的“场”将加速从线上的商城和线下的商场演变为全新的交互式沉浸场景。“人”“货物”“场景”的重构,形成新的元宇宙营销生态系统,要求品牌通过数字替身Avatar、虚拟偶像、NFT数字藏品和虚拟文娱体验等核心观念与手段,打造符合元宇宙特征的品牌体验。本研究基于对元宇宙语境下的品牌营销生态系统逻辑进行梳理和解析,为品牌营销的转型思维和建构策略提供新的指导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相关技术体系的日渐成熟为文旅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分析了文旅演艺内容的优化、虚拟文化空间的再造、资源保护方式的重构、数字藏品平台的打造、线上云游模式的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革新等文旅元宇宙应用场景,探索通过重塑思维、挖掘特色、打造品牌、扩大传播、强化治理等关键举措,赋能数字文旅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基于系统论视角,在厘清元宇宙系统数据、信息、知识、资本、数字技术、虚拟数字人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元宇宙系统是由虚拟文化、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等子系统及其功能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方式,并明确了以“要素协同、子系统协同、元宇宙与本宇宙协同”为基本内容、以动力和反馈机制为制衡的元宇宙系统协同发展机制。基于此,文章进一步对元宇宙价值论的形式价值、目的价值与价值准则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和介绍。最后,结合元宇宙系统论和价值论内涵,文章对“元宇宙出版”这一新范畴的新模式和新业态进行了展望,包括元宇宙出版话语体系构建、元宇宙出版产业链重构、元宇宙出版价值重塑和元宇宙出版数字技术赋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崔保国  陈媛媛 《传媒》2022,(16):9-15
<正>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29710.3亿元,增长率从上一年的8.40%提升至13.54%。中国传媒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对互联网与平台经济的治理力度加大,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传媒数字经济在媒介视野不断地扩大下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在元宇宙这一虚拟数字生态中,媒体积极布局新赛道,传媒生态系统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朱永琼  宋章通  方浩 《传媒》2023,(3):55-57
随着“文旅元宇宙”的提出和发展,作为其核心要素的虚拟数字人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有温度的交互体验和文旅服务。本文针对当前“文旅元宇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虚拟数字人加速“文旅元宇宙”技术的应用落地、优化其产品体验方式、重构产业生态三个层面探索虚拟数字人在“文旅元宇宙”中的应用,期望能为实现“文旅元宇宙”乃至整个文旅产业的升维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