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是湘教版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原因在于本节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课标、教材、学情三个方面进行基础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内容的重难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课题】人教版高中地理一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气压带和风带。【问题背景】高一地理上册内容抽象、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高一的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高一地理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普遍感觉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地理知识,这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跳出传统教学的视野,打破旧观念,不断在教学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版本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气候这节内容在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等,为学习气候奠定了基础,学生初步了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本节课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二者位置与强弱的变化,影响到其它各自然地理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以后的自然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单元第二课"气压带和风带"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考点,突破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瓶颈具有重要意义。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精心设计带有悬念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在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第三节,共包括下列两部分: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节大气环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知识的实际应用,又为后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相似文献   

6.
韩宇 《学子》2014,(4):77-77
正课堂教学是实现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构建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尤其重要。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最后通过学生的接受情况去验证。我在进行地理学科"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教学设计时,认真学习领会地理学科高中新课程标准,科学构建高效课堂,以突破难点为核心,做出以下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  相似文献   

7.
对于“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之间的关系,一些人总是理解不透彻,以致于遇到问题时便深感头疼。为此,笔者特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以对大家有些帮助。一、弄清三圈环流的成因、过程和影响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我们以北半球的低纬环流为例:低纬环流是由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不同造成的。赤道地区纬度最低,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因而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在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如图A所示);暖空气上升至高空后,一部分向北极上空流动,一部分向南极上空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受地转偏向力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知识回顾]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这里要注意的是,北移和南移是气压带、风带在某一季节相对于春分、秋分时的位置而言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1.气候类型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区,冬季,在干燥的信风控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降水丰沛,草木茂盛。非洲食草…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材初一地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气压、风、气压带、风带”一节的教学,从本人多年教学情况来看,发现该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对以后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广,尤其是在气候方面的影响最大。对于该节的教学如果教师不能教好,学生不能学好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涉及有关知识那就更难掌握,从笔者所在学校情况来看,学校为了提高总体素质,所以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都采用同一学科多个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至少安排4个科任教师,这样就形成了较有挑战性的竞争机制,因此也就激发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各显神通。针对该节的教学,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很好的利用地图逐层分析,而是一次性地把全部内容板书黑板并要求学生一定背得的填鸭式办法。这种方法就算学生能够记住,但这种死记硬背的时间不会持久,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认的反感。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教学探讨戴竹君笔者在讲授“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阅读高中地理课本上册第62页第二自然段:“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人气三圈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圈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是全球气候形成的基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平衡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气候的形成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分析和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可以全面分析和了解全球的气候。一、有关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几个重要概念1.地球自转、公转与黄赤夹角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的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原课标的部分内容移至选择性必修中,而这部分内容虽然难度高,却是地理的核心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快速课给学生呈现这部分内容,设课要求是难度不高,涵盖面广,了解为主,兼顾情境,重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因此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为了直观地展示太阳直射点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我设计制作了一框话动投影片,具有转动、平动两种动感效果,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此投影片为旋转、抽拉复合片。以旋转力使旋转片转动并带动抽拉片平动。复合效果如图1所示。一、制作方法1.制作定片(如图2所示)。片中部偏左绘出半径为R的圆(表示地球),并标出重要的纬度;片的上部绘出夏至日,春分、秋分日,冬至日的显示框,显示框的高度为…  相似文献   

15.
支架理论的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潜在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教师要介入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找到最适宜的介入点,最近发展区为教师的介入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犹如一座航向标,指引着师生共同到达理想的彼岸。关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及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而对于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研究成果并不多,具体到以学科为依托的"知识"维度目标的检测更为少见。对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测评,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行为或者行为潜能获得更大变化。本文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为例,对其"知识"目标达成度进行检测,以期为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目标达成度的检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气压和风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基本知识 ;2 要求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影响气压高低变化的因素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风教学方法 :读图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教具 :马德堡半球、投影仪、气压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第四章主要讲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要了解世界气候就要从气温、气压、降水三个方面去分析 ,前面我们讲了世界气温及其分布 ,这节课我们讲气压。〈承转〉由于这一节的内容较多 ,本节课我们只学习“气压和风”。二、讲授新课〈板书〉(一 )气压〈讲授…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二、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够运用实际案例,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二是能够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探究式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以高中地理教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整合知识点,将复杂的气候成因简单化,通过探究式教学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以"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为例,首先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的背景,然后仔细论述了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最后分析了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