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 材简析买书》是一年级下册 ,加与减(二)的内容 ,教材首先利用生活情境买书 ,让学生提出相关的加法问题 ,了解加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算一算”出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 ,了解算法多样性。教材还安排了“试一试”“练一练”的内容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 通过探索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发问题。师 :《儿童书店》新到了一些图书 ,我们一起去看看 ,买一些大家喜欢的图书吧!(板题并出示主题图)…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两个单元(第3单元和第6单元)完成了1~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打开课本,我们不难发现,除了2、3乘法口诀外,其他每个乘法口诀的编排都有如下特点:情景图——连加、列表或数轴方式呈现加数与和——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口诀。这样编排,既富有数学生活情趣,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乘法口诀教学时,要注意抓住以下三个共通点:一、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情境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  相似文献   

3.
李秀莲 《山东教育》2003,(16):49-49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之一,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也应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怎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以下两个问题情境:情境一首先出示一张表格水糖甲杯25克9克乙杯20克7克然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请同学们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想办法比较出两杯水中哪一杯比较甜,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  相似文献   

4.
课前思考 “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通过“数糖果”情境,在学生已有的“跳着数”的知识基础上,体验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后续学习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2.使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和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写出相应的连加算式.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手工作品几乎千篇一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出示材料,猜制作内容。二是创设情境,猜制作过程。三是展示作品,猜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情境感知1.出示大雁图片。请学生介绍“大雁”的知识。2.动画演示:大雁慢慢飞着,“嘣”的一声,大雁落下。同时提问:这只雁怎么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自由选择伙伴,自主选择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等。3.相机指导。让学生找出难读的句子,请同学解决。4.引导学生采用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互换角色读等形式进行练读。三、创设情境1.出示大雁就自己同胞的遭遇而向法院递交的诉讼状。2.提问:看到诉讼状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为大雁进行辩护。)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文中为更羸找到…  相似文献   

7.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原有的生活基础和学习过程中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审美”的规律,设计了“发现美之旅——欣赏美之旅——创造美之旅”这三个环节,充分调动并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感情。每个环节各为一课时,也可相机调整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发现美之旅1.创设情境激兴趣多媒体呈现一幅幅清新美丽的图片:春色图、星空图、流星雨……在学生的惊叹声中,多媒体出示:“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请学生齐读。2.揭示课题明目的师:今天,老师要和…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曾兴致勃勃地去听了一位年轻数学教师执教的“连加连减”课。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进而列式计算。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有3个鸭子,游走了2个,又游来了2个,共有几个?”“有8只丝瓜,摘了3只放在篮子里,手里有1只,还有几只丝瓜?”学生观察仔细,数量关系描述准确,教师大加褒奖:“说得很好!”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听了学生的描述,心里却不是滋味:鸭子能说“3个”“2个”吗?丝瓜说成“8只”“3只”合适吗?学生的描述不够完整,表达不够流畅,什么地方的鸭子?哪儿的丝瓜?谁摘丝瓜?对此,数学教师没…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1~43页。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探究,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2.经历观察比较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小机灵”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评析: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学生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0.
【活动设计】一、激发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听算”:2+2、5+5+5+5、3+3+3+3。师: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编“连加”算式,相互进行“听算”吗?学生相互编这样的“连加”算式,分小组进行“听算”。教师出示学生编的部分“连加”算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连加”算式,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样的“连加”算式与“加数不相同的连加算式”比较。师:同学们能给这样的加数取一个名字吗?在学生取名为“相同加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相同加数”是二位数、三位数…  相似文献   

11.
陈晶 《四川教育》2005,(6):42-43
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田野中小动物活动的场景,我试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根据所提问题列出连加算式。因为缺少教学挂图,我只能对身边的资源进行挖掘,让学生通过“数手指”列出连加算式。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情境,在其呈现方式上实现“五变”:变例题为生活化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静态为动态生成;变统一为个性化;变重结果为重过程.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重视学生探索过程中的评价和解决问题后对过程与方法的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按照教材上的情境图做好3个圈及各种小动物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套圈游戏。(教师马上在讲台前摆好教具)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和老师比一比,每人套3个小动物,看谁得的分数高,就是谁赢。进行游…  相似文献   

14.
1.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喂鸡”这一生活场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我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做了适当的调整,以动画的形式将小女孩喂鸡这一生活活动展现给孩子们,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内容,并根据图意和有关数量关系,提出了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三单元表内乘法(一)包括两部分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现就如何教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几点建议:一、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乘法的意义,难点是被乘数、乘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关键是通过直观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1、弄清“相同加数”与“个数”的概念,为建立乘法概念奠定基础.为了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同加数?什么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能够把同数连加的算式用“几个几连加”的形式叙述出来.教学时,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16.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在新知的导入或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学伊始,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并利用问题情境呈现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可先出示1、1、1,问这3个1相等吗?然后在1后面添0成1、10、100,现在还相等吗?  相似文献   

1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页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借助“乘车”这一情境,使学生感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进而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对于连减的两种算法并未提到过。一次送教下乡,恰逢学生提起这两种算法,于是我灵机一动,就地取材,与学生“玩”了一回数学。以下是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境的创设并不只是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关键是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服务.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0以内数连加"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课件出示几只小鸟衔着几张卡片飞来,每张卡片上写着一道100以内数连加的算式,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一道或几道完成.  相似文献   

19.
【问题】一位教师试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有一教学环节引起了听课教师的争议,其过程如下:教师出示三角形,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当学生指出“这是三角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后,教师接着指出:同学们会度量角的度数吗?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于是学生拿出学具(三角形纸片和量角器),开始度量三角形的三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再计算三内角的和是多少。一会儿,教师开始请学习小组进行汇报,于是有的小组说:“我们经过度量、计算,发现三角形三内角的和是178度”;有的小组说:“我们的结论是181度”;有的小组说:“我们…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 1.复习引入 (1)出示题:85+143,学生独立笔算。做好后指名口述笔算过程,教师板演笔算过程,集体讲评。 (2)出示口算题:6+3+4,9+7+2,4+5+6,教师指名口算。 2.新课学习 师:同学们,如果是一道连加算式,我们应怎样笔算呢? (1)出示题:85+143+126 指名读算式,教师说明:几个数连加,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教师板演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