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协商课程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庆  靳玉乐 《教育学报》2006,2(3):37-41,54
协商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思想,它主张协商学习,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并赋予学生以参与课程发展的权力。协商课程作为西方的一种课程思想,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需要积极发掘我国古今丰富的商量教学思想并进行理论提升,立足于本国教育实际以寻求协商课程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协商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分享课程权力,它以师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协商课程研究者以建构主义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人本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协商课程的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作了富有创意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后现代课程研究话语。  相似文献   

3.
李宝庆 《宁夏教育》2006,(12):39-39,41
协商课程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并修改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协商学习是指师生通过对话、协商,共同做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共享学习的权利,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主动而高效的  相似文献   

4.
协商课程——一种新的课程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协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目标课程模式的弊端,强调师生共同研制课程过程,重视伴随性、自组织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协商式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摒弃了传统课程模式的弊端,强调师生共同研制课程过程,重视伴随性、自组织的教育与学习过程,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协商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协商对话,它通过对学生的"赋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置、开发、实施以及评价等过程之中,从而促进课程权力的均衡分配。"协商课程"理念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协商,可以保障学生的课程权力和公民权利,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公民品质,提升公民教育的效果。因此,公民教育有必要以协商课程理念为重要基础,建构以公民课程和品德课程为核心的协商课程机制,发挥课程生活的隐性的公民教育功能,以此来提升公民教育的公共性与民主性,使公民课程真正以公共价值原则为导向,最终促进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伦理关系的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教师职业伦理由教师职业伦理关系、教师职业规范、教师个人德性和教师职业伦理秩序四个要素组成,四者息息相关。随着教师职业伦理历史演变至后现代社会,他律时期统一的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开始减弱,道德环境变得宽松,道德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多极化开始出现,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从"教师主宰"走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职业规范从他律时期的"服从"走向自律时期的"主动构建",教师个人德性走向伦理反省与自明,教师职业伦理秩序从"规则中心"走向"关怀中心"。  相似文献   

8.
协商课程是影响教学目标实现以及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努力运用协商课程的理念,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关注教学细节,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到:提高自身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满足学生的需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提供良好的协商环境,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关系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协商课程主要有三种实践模式:小型讨论会、“指定性作业“的选择以及“接合“学生意愿的教学大纲.这一理念及其模式对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责任性与高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协商课程与学习:民主课堂的蕴含与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郝德永 《教育科学》2005,21(1):20-22
民主的课堂学习模式,是西方学校教育的普遍追求与特点,也是今后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依据之一。本文通过对协商课程与协商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分析,阐明了建构民主课堂的蕴含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知识观指导下的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过于强调科学逻辑,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肢解整体世界,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了一系列毫无生命的抽象符号,给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带来种种弊端。后现代高校课程观力图使高等学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出发点或"原点",为学生建构个性化的世界图景提供更加开放的探究空间,通过更为合理的高等学校课程群或课程体系,寻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汲取了多家思想的精华,并在批判传统的现代课程观方面有所超越。通过对具有典范性的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分析,可以认识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特征,为理解后现代课程观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与反思,从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念来理解课程,构建了一系列有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课程体系。本文对后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透过它所提供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当前正在进行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知识观与大学理想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图景 ,从而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现代知识观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对现代知识观和现代大学观进行反思 ,并依据后现代知识观来重构未来大学理想和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立场理解课程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是目前国际课程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理论流派之一。研究者把女性及其有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以女性自身的特点建构和发现意义。提出“关怀”是女性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也是教育最原始的职责,并建议采取关怀的而非技术的思维方式来修正和组织教育,倡导整合的思维模式,建立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研究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课程观是课程的灵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对课程本质、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方式、课程目标和课程主体都有了全新的看法。新的课程观要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以新的面孔呈现。  相似文献   

17.
W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contexts and factors that promoted and inhibited curriculum change at two universities. Thirty interviews were analysed using a general inductive approach to identify factors and forces in three social contexts (lecturer, departmental, and institutional). Curriculum change was characterised by six forces: ownership, resources, identity, leadership, students, and quality assurance, each composed of factors that differed in their direction (enabling or inhibiting) and/or intensity (strong or weak). Academic developers should find the approach and lessons learned useful for planning interventions and identifying where they may encounter resistance or enabler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开始,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陛。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教学进行了反思。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Understanding how authority is negotiated in teacher education classrooms can inform efforts to foster democratic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s and prepare future teachers to teach democratically. We know very little, however, about how authority is negotiated in different classroom contexts, particularly in teacher education settings.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d how authority was negotiated in an undergraduate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 in which I – as the teacher of the course – involved students in actively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method, and assessment of the course through jointly constructing the course curriculum. Using self-study methodology to understand more deeply the problems embedded in my practice as a beginning teacher-educator, I generated themes from the data using the 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eriving legitimacy from mutually recognized sources, working from shared purposes, and confronting students’ deeply rooted familiarity with authoritarian teaching practices present potential frameworks for negotiating authority in teacher education – while illuminating the challenges of teaching democratically in authoritarian contexts. Such insights are important for helping future teachers experience alternatives to conventional teaching while accounting for the complexity of learning to bring democratic values to life in classrooms at all levels.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课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在近阶段已成为国内外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在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方面仍亟待完善。本文着重想就大学生创业教育及课程探索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