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如下三个令人忧思的课堂提问启发教学小镜头: 镜头(一):教师教《狼和小羊》的第二课时,一开课就问:“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到了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狼就把小羊怎么样了呢?”有几个学生回答:“狼把小羊吃了。”老师说:“小朋友说得很对!狼把小羊吃了以后怎么样呢?”(出现冷场)老师催促:“同学们想一想:狼吃了小羊以后怎样呢?”(还是冷场)有  相似文献   

2.
在二(4)班上《秋叶》一课时,我采用了“质疑”导课的形式,没想到孩子们对着秋叶问了个没完没了,35分钟的课竟用了近30分钟去提问,剩下几分钟也被几个机灵鬼“抢去”解答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谈课堂提问     
查泽林 《教育艺术》2002,(12):26-26,40
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消极地“学”为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 ,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课堂提问 ,可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进行。课堂提问 ,也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一、课堂提问类型1 课前提问 :传授新知识之前 ,提出前节课重点内容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问题 ,既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又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或导出新的课题。2 课间提问 :新知…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和实现,存在被“虚化”倾向,亟待我们正视和纠正。一、误用无问题性的课堂提问倾向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学相长的连接点,是教师与学生主体间互动的纽带。课堂教学提问,对于教师的教而言“,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德加默);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肯尼思·H·胡佛);对于教学过程而言“,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布鲁纳);对于教学艺术而言,“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6.
新近,我听了小学四年级两堂语文课。这两堂课分别由两位教师主讲同一个内容:《猫》。第一堂课大体是这样教《猫》的:教师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看书。学生没看上三两分钟,教师便提问。通过学生齐答,得出猫的性格特点——“古怪”,旋板书。进而教师又提问,学生又齐答,纷纷从课文中找出“老实”、“贪玩”等分述猫“古怪”的词语,教师将其一一板书后,随即在它们后边加上破折号,又根据学生的齐答,把与每个词相应的具体内容一一填上黑板。如:  相似文献   

7.
沈林福 《中学教育》2002,(11):30-31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四十五分钟 ,学生听、记四十五分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克服以上三个“不利于”的教学法是通过上课老师的“提问法”变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实效。一、一个好问题的标准。要对学生本人构成问题 ,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可接受性。指学生能够接受这个问题 ,还可表现出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 (2 )障疑性 ,即学生当时很难看出问题的解法、程序和答案 ,表现出对问题的反应和处理的习惯模式的失败。 (3 )探索性。该问…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好的课堂提问,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美国的乔德哈利曾给教师的提问提出过三个阶段的模式:(1)鼓励学生发问。(2)偏重于求同思维方面的问题(应用与分析)。(3)偏重于求异思维方面的问题(综合与  相似文献   

9.
一、缘起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现代教育理论有一个重要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那么,学生学会了提问,提出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又该怎样应对学生“提问题”呢?我认为除了师生当堂讨论交流解答外,可以将学生提出的典型而有趣的数学问题作为“教材”,开设一节趣味数学课,引导学生探索研究,不失为一种处理学生“提问”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面记的是我县秣陵公社前晋单班小学陈友椿老师的一堂课的简况。这一堂课,一年级语文教《鸡鸭鹅》(第一课时),直接教学安排了13分钟;二年级算术为练习课,指导学生做练习24,直接教学安排了5分钟;三年级语文教《狼和猫》(第二课时),读讲课文,直接教学安排了17分钟;四年级算术,开始新授《运算顺序和括号》,直接教学安排了10分钟。我们听课以后,认为这是上得比较好的一堂课。现在把我们对这一堂课的意见一并写出来,和同志们研究。上课开始了,教师先走到一年级课桌前,拉开自制的折迭式小黑板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一、填字:一( )树,二( )花,三( )葡萄,四( )梨;二、默出学过的“艹”“竹”头的字和“木”“才”旁的字。指导儿童认真地写在作业本上。接着指导二、三年级的小助手领同学们进行自动作业。二年级小助手站在课桌前指名同学背6的乘法口诀。三年级小助手出示写有拼音字母的卡片,让同学们看着卡片默写“卸”“摔”“驮”  相似文献   

11.
所谓启发式,不是诸如“好不好”、“是不是”、“有多少”之类的简单提问式,而是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加以点拨,然后因势利导,“开其意,达其辞”(见朱熹《论语·述而》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做到这点,就要注意:切忌炒现饭,贵在创新意。有一次我讲《木兰诗》,听课对象多数是师专毕业后先教过几年初中、现在正教高中的语文教师。他们希望讲授的内容要深些。有几个中年教师直截了当地说:“《木兰诗》我们讲过多次了,请你不要再讲了。”我说:“这是指定的篇目,我就试着从新的  相似文献   

12.
一、入门 气功师练气,先要意守丹田,使其进入意境,数分钟后,才能运气、送气。指导学生作文,也必须首先使其进入命题作文的意境并守意,然后联想,最后运笔。 怎样使学生入门?请看一次作文指导:大家都喜欢唱《水浒传》的主题歌名曰《好汉歌》,现在请听录音机唱。当录音机唱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句时,全班跟着哼唱起来(学生初步进人意境)。提问:1.《水浒传》里有多少个好汉?2.这些好汉有哪些性格特征,你能举出一、二个事例来证明他  相似文献   

13.
清人刘开云:“君子之学必好问。”对于教师而言,则为:“教师之教必善问。”细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课堂提问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问”的层级微解答距层级心理学上把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微解答层级的问题,一般属于呈现性问题,学生看书即能回答。主要侧重于“写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学生不必动什么脑筋。短解答距层级答案与课文内容有些变化时,学生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找到答案。主…  相似文献   

14.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15.
沈明明 《成才之路》2010,(15):15-15
不久前,我参加了某中学的“××课堂教学法”研讨会,会方开设了《蔚蓝的王国》《狼》两节语文展示课。教师在讲授《蔚蓝的王国》时,先是一段配乐朗读,然后带着学生简单疏通了一下课文大意,然后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音乐伴奏声中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蔚蓝的王国用水彩笔画下来,学生一片茫然。15分钟后,有的学生还未画好,教者只能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6.
荡倚冲冒。《黔之驴》 课本注: “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似乎言未尽意。荡,放纵;倚,靠近,冲、冒在这里同义,即触犯。“荡倚冲冒”可译为:(老虎)放纵地靠近驴触犯它。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后狼”、“前狼”,课本未加注释,有的资料译为“后边的狼”、“前边的狼”,不妥。“后狼”应是“后得到骨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教育始于质疑。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不敢放手,学生不敢提问,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倡质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改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师道尊严的观念在不少教师中仍然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处于“尊”的地位,学生处于“从”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精神受到抑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具体习题本身的解答,而忽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换言之,只教“答”,不教“问”,忽视了“…  相似文献   

18.
一、赏“问”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所发现的问题,教师更应抱以欣赏的态度,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运用上的疑点。如果教者因怕学生提问打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时间或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冷僻古怪自己答不出来难堪,而回避学生的提问或对学生的提问作一番含糊其辞的解答,这实质上是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扼杀。学生只有在提问得到教者的支持、赏识时,他们的思维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也才会有勇气在今后的学习中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养成主动探求、积极质…  相似文献   

19.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能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有价值”。尤其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要允许、鼓励和倡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善于质疑。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理解的偏差,认识的误区,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作为,对学生的提问不屑一顾、轻描淡写,甚至有的教师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离不开“问”(提问)、“授”(讲授)、“启”(启发)、“练”(训练)。但是,一堂好课却不能满足于有问、有授、有启、有练,还要看能否问得妙、授得明、启得开、练得活,能否把握好这四个方面的“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提问。所谓问得妙,就是所提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比如在讲授“积的乘方”时,教师的复习提问可结合具体题目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