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邬治国 《青年记者》2012,(24):74-75
电视媒介视听兼备,文艺性节目是它的强项,在向受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潜隐着审美教育的功能。电视的审美教育在于不断提高广大受众的审美能力,感化人们以美的规律去创造,以美的情趣去生活。艺术性电视专题片就是突出审美教育功能的电视专题的重要一类,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至新闻娱乐化造成的“娱乐浮肿”日益明显,这值得主流媒体反省并深思电视娱乐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电视有了无限广阔的表现空间,人们拍电视的方法也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尤其是数码科技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审美方式,人们带着“重新使用  相似文献   

4.
成锦艳 《今传媒》2013,(4):88-90
《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最富生命力、最具国际化的节目.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它伴随着中国电视文艺由综艺向娱乐的进程,经历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完成了其作为综艺节目由审美到娱乐的流变,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审美走向娱乐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5.
从接受心理看电视编导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视扩大了人类的社会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利用电视为载体而形成的电视艺术,以其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对其他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左右着受众的艺术审美活动。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者——电视编导与它的欣赏者——受众之间就构成了一定的审美关系。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编导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对象。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受众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客体。电视节目就象一架天平,它一端是编导,一端是受众,面对这种现实的审美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化社会的感知中,审美越来越成为一种间接体验,随着电视真人秀的泛化,电视消费对日常审美的影响日趋明显,本文通过选取电视交友类真人秀的审美价值及其困境进行阐释分析,发现其为受众呈现了快感、移情和满足等审美价值,同时也带来了消解意义的"镜像化"困境表现,提出重建审美"镜像化"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作品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变化,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生活、时尚以及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对电视新闻美的体验。然而,电视受众对电视作品的收看、理解与评价,会有较大差异。这是受众在收看电视时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审美结果。受众对电视频道的选择取决于受众对电视新闻审美价值的评估。电视新闻画面与审美的关系近些年,建立在现代高科技装备基础之上的电视艺术已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成为亿万受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可谓稳坐荧屏前,一览世界小。这种广泛而深刻的传播效应在于现代科学技术极…  相似文献   

8.
随着受众对信息类节目需求的增大,特别是对电视服务类节目收视审美的提升.电视服务类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通过对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娱乐化现象的分析,找寻此类型节目的美学化的表现特征,探求其娱乐化要素的表现形式成为生活服务类节目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媒介中,电视日益成为君临一切的媒介霸主。人们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和世界观、人生观都受到电视媒体的巨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有人把电视称之为“文化快餐”,电视成了人们接受信息、交流情感、娱乐消闲的首要媒介载体。电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主要源于它图文并茂的传播优势。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始终无处不在地左右着影响着电视的流程,使电视更加人文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李颖娜 《新闻传播》2009,(12):36-36
电视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与文化消费的精神生产系统。电视语言的实质.是人类视觉和听觉的问题.是指电视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非线性编辑作为电视编辑的艺术语言形式.在丰富电视语言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泛娱乐化风潮中,严重扭曲了电视的文化传播功能,助长了社会的浮躁风气,降低了大众的价值判断、文化认知和审美功能。各家电视媒体不同的表现体现着不同的精神追求,是对媒体社会责任、发展道路、文化理念的检验。增强文化自觉,坚守文化品格,传播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做精做强内容,形成独特风格,打造自身特色,是电视媒体实现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视节目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节目想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和审美需求,必须要恰当合理地使用电视剪辑技巧,通过电视剪辑将节目素材等进行重新构建,为观众带来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3.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和电影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遵循电视的媒体传播特性,同时又需要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和表现形态.本文将从电影电视化传播的形成、传播形态与媒体特性、国内外案例分析及前景与挑战四个方面就电视电影的特点进行阐释,试图找出符合电视电影规律的传播特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孙晋 《记者摇篮》2012,(12):40-41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所以屏幕热点也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标准而不断地变化着:上世纪80年代是电视文艺节目热;90年代初是电视纪实节目热;90年代中期是电视新闻节目热;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是电视娱乐节目热。时下,娱乐节目像一股骚动的旋风,冲击着中国的电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对“美”的追求董石才电视每天都在传递着美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电视台节目主要包括新闻、专题和文艺三大类,可以说这是电视台节目的三大支柱。专题、文艺节目包容着审美的要素,如风光名胜、名山大川、人...  相似文献   

16.
刘艳萍 《青年记者》2012,(17):52-53
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不同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信息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与审美情趣.中国电视业正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过渡,许多方面尚不成熟,节目品位的低俗化不仅影响了电视作为大众媒体的社会形象与社会公信力,同时也对电视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有着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目前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平台,中国电视在过去的近40年里始终作为大众审美的先行者和启发者而存在着,电视文化始终以宏扬主旋律为己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宣传主流文化,倡导主流价值观。由于早期娱乐手段、传播手段的稀缺,电视节目可以主导人们生活习惯,甚至可以影  相似文献   

18.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张凤铸电视是20世纪的最伟大发明之一,电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是艺术“本体论”必须回答的问题。性质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特质,是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我认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如下:一、传播的逼真性...  相似文献   

19.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  相似文献   

20.
罗攀 《新闻知识》2006,(9):48-49
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并占据了人们相当大的娱乐空间,这种娱乐形式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吸纳某种化的重要途径。看电视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消遣形式,电视媒体以其高覆盖率及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引领着大众的注意力,但近年来诸多频道同质化的节目反而使得注意力更稀缺。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唯有带来轻松和快乐体验的娱乐才能深入人心且吸引注意力,因此出现娱乐化的趋势是必然的。这种娱乐化趋势已不仅仅是一种影视现象、娱乐现象,更是一种化现象,它正引领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