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曹操兵败赤壁是形成三国鼎立的主要原因,其实赤壁战后并未完全形成均势。曹操占领汉中后完全有能力也有机会趁机入蜀,消灭刘备,并进而沿江东下消灭东吴,统一中国。而遗憾的是曹操最终放弃了汉中,而刘备却牢牢控制住了汉中这个入川的门户、蜀汉的生命线,以与曹操抗衡。汉中的得失与归属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曹操统一中原后的用兵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统一中原后,于208年急下荆州。本文检诸史实,论析这一用兵方向的错误;认为应改为西取汉中,并论证取汉中的可行性及其战略效益。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集“功首罪魁”于一身的两面人物。他有治世安天下的雄才大略,同时又妒才嫉能,老奸巨猾,阴险残诈。在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里,聪明、善说、学问深、有才华的杨修就在曹操手下死于非命。原作者把它归之为身死因才误——耍小聪明,恃才放旷。我认为这样的评  相似文献   

4.
如今是36世纪60年代。现在的科技足以——到未来,回古时。我心血来潮,准备去三国鼎立时诸葛亮和曹操争夺汉中的大战之地——汉中郊外。我把变形刀、等离子手枪等武器一股脑地塞进背包内,坐上时光机就踏上了三国之旅。“啪”的一声,我就来到一个泉水清清的地方。我想:“这美丽的地方就要被破坏了。”突然,一支箭“嗖”的一声飞到了我跟前。我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有成千上万支箭飞射而来。  相似文献   

5.
东汉末,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是蜀汉开国之战。关于作战的经过,《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籍皆有记载,魏晋以降,研究者亦颇多。本文仅就清光绪《定远厅志》中与正史所载相悖却影响较大之说——刘备取汉中时,张飞自定远、西乡间道向汉中进军——加以考辨。清光绪五年(公元1897年),定远厅(今陕西镇巴县)同知余修凤组织纂修了《定远厅志》,在卷十九《武备志·兵事》中载:  相似文献   

6.
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取汉中,汉中政权首领张鲁的归向问题成为西部益州政局的焦点。张鲁对刘备兴复大业的战略问题、对益州政权的分配问题乃至刘备对马超和刘璋的处置问题不满,因而拒绝了刘备的招降,归于曹操,汉中政权至此结束,西部益州政局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曹、刘汉中争夺战,刘备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刘备集团比曹操更重视汉中;二是刘备能集中全力争夺汉中,曹操则难以做到;三是刘备集团占有地利优势;四是在汉中,刘备集团的将帅比曹军优秀;五是刘备在汉中的作战方略正确。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开启了刘备事业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8.
曹操本信奉黄老,有神仙情怀,同时又怀疑神仙不死,对神仙之说且信且疑。曹操终未沉迷于神仙迂怪之说。渴望延年以完成统一大业导致他崇信长生之术。曹操的游仙诗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呈现出求仙与反神仙、求长生与求功业的复杂性。其游仙诗以游仙为艺术外壳,借游仙题材以咏怀。求仙与反神仙都旨在求功业,求长生亦为求功业。其游仙诗重在精神超越而非迷信神仙,有深刻的言外之旨。  相似文献   

9.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这一回的后半部分主要写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激战中败守斜谷,进退两难,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结果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处斩。其间着重插叙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故事情节,交代了杨修之死的前因后果,从中展现出杨修的个性特征,烘托了曹操的典型性格。  相似文献   

10.
鸡肋     
杨修,字德祖,从小就极其聪明。长大后,他当了曹操的谋士。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从长安发兵,直逼汉中。刘备凭借天险顽强固守,曹操久攻不下,心中十分苦恼。可是他为人骄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语文课的任务是学习新课《赤壁之战》,在引导学生自学全文之后,我与学生一起首先探究“战役的起因”。学生很快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一句得出结论:曹操是战役的发动者。这时,张皓突然站起来质疑:“老师,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于红珊说:“曹操发动战争,当然是坏人。”“不对,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应该算是好人。”安丹争辩道。叶慧站起来有理有据地说:“课文最后讲,‘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丢盔弃甲’、‘逃跑…  相似文献   

12.
虽然打败了马超,可曹军也疲乏得不行,不能再继续前进了。于是曹操留大将夏侯渊镇守长安,自己先退回东方休整。虽然这次曹操没能进取汉中,可是西进的举动不仅仅刺激到了马超、韩遂,也刺激到了西川刘璋。刘璋前次和张鲁翻了脸,就任命庞羲为巴西太守,派他进攻汉中,结果屡战屡败。时间一长,庞羲对刘璋的出击指令也怵了  相似文献   

13.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前面说的是:魏王曹操得陇望蜀,占据汉中后,趁机要夺刘备手中的益州。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汉中也被诸葛亮智取。连连战败,只好收兵于斜谷界口驻扎,处在进退维谷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一篇中,我们讲到毛氏父子把曹操定格在“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上。但是,这并不等于作者(或注者)在全盘否定曹操,或者说是在简单化否定曹操。《三国演义》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是立体地、形象地描述曹操形象的,而不是一味地贬低。在突出其“奸”的一面的同时,也着力描写了其“雄”的一面。在曹操身上,奸臣权相的本质是他的核心性格,另一方面又有雄才、机智、豪爽、爱才和富有政治远见的特  相似文献   

15.
加官在南北朝时期是官僚系统的普遍现象,侍中与散骑常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加官,官员一般在得此加官号后便长期拥有;《三国志》所载曹操“已定汉中”之汉中,并非“汉南”,因为从时间与语句逻辑上分析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关羽“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片断。《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这一情节的:“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日:‘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  相似文献   

17.
加官在南北朝时期是官僚系统的普遍现象,侍中与散骑常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加官,官员一般在得此加官号后便长期拥有;<三国志>所载曹操"已定汉中"之汉中,并非"汉南",因为从时间与语句逻辑上分析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准备领兵进攻中原。这时,曹操与孙权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刘备命令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兵北上,攻取襄阳与樊城。曹操部将曹  相似文献   

19.
曹操写作的公文和书信,清晰地勾勒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演进历程,折射出曹操与汉朝皇室的微妙关系。依据曹操文书,可把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反对擅行废立,初挟天子,奉辞伐罪,为“不逊之志”辩,昭然若揭。曹操的文书是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军政方略的动态显示,为我们加深认识这一方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