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在军报上稿,是所有部队报道员的最高目标,我也不例外。去年初,我给军报邮寄了50多篇稿子,但全都泥牛人海,不见踪影。当时,有的战友说,要想在军报上稿,必须报社有熟人,否则稿子再好也上不去;有的战友劝我不要气馁,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军报上的章,坚持给军报投稿,一定会如愿以偿的。  相似文献   

2.
冯玉祥带兵     
王瓒亭  恬凝 《出版参考》2004,(10):38-38
冯常说:军人要严肃沉着,闻变不乱,处夜不惊。军队所驻之地,万幕无烨,既不见火亮,又不闻声音;既不许狂呼,又不许急走。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带兵     
王瓒亭 《出版参考》2004,(29):38-38
对军队的夜间训练 冯常说:军人要严肃沉着,闻变不乱,处夜不惊.军队所驻之地,万幕无烨,既不见火亮,又不闻声音;既不许狂呼,又不许急走.  相似文献   

4.
父亲与军报     
  相似文献   

5.
柴全经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柴全经,1964年12月入伍, 当过团、师、军新闻干事。1978年调入解放军报社,做过内参编辑、来信组编辑、编辑组长。其间,参与创办并编辑的《谢顾问答读者》专栏,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专栏文章收编成书,获全军首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二等奖。参与创办的专栏《寻根问底》获全  相似文献   

6.
军报为媒     
我爱军报。未婚妻也爱军报。是军报为我俩架起了一座鹊桥,缔结了一次本已无望的姻缘!说起来还真是一段情缘。那次部队施工回来,我一身泥土,却和她邂逅在一家照相馆,通过她一位同事的介绍,我们相识了。后来,那位同事告诉我,对方择偶的条件很高,你可要悠着点,果然不幸言中,才约会一次,相互间还不曾有一点了解时,她就发出了最后“通谋”。说心里话.由于对她极佳的第一印象和介绍人的一再赞扬,我非常欣赏她,认为她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可人家已不愿交往。正在我感到无望的时候,倾放军报》(1995年间月5日》在6版头条以大字…  相似文献   

7.
吴顺祥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吴顺祥,湖北天门市人,1950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营部书记、团宣传股干事、军宣传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宣传股长。1976年调解放军报社工作,历任军事部战备组、训练组编辑,总编室快讯组组长,要闻快讯部军事组组长,综合部军地组组长,总编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被评为主任编辑。1979年初,参加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荣立三等功。在编辑一线拼搏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夜班工作十几年,策划的版面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版面二等奖。2005年,被中国记协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8.
陈翊 《军事记者》2007,(3):69-69
时光荏苒,转眼我在军报通联部学习的日子就要结束。然而心里总觉得还不满足,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学会。我是2005年从军校毕业的,学的是指挥专业,从来没有接触过新闻报道,连中文也没有学好。要说写作,凭的就是自己小时候积累的一份爱好,一腔热情。2006年1月底,因为机关人事调整,组织上让  相似文献   

9.
解放军报印刷厂于1956年伴随《解放军报》创刊而建立,1969年独立建厂.隶属于解放军报社。建厂40多年来.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技术求新求变.目前在生产规模、印刷水平、企业信誉等方面,在印刷行业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孙振宇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孙振宇,河北省曲阳县人,生于1938年11月,1956年参加解放军报创刊工作,1988年被授于大校军衔,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学会理事。多次被总政评为优秀党员和学雷锋积极分子。几十年来,他以歌颂部队官兵、办好军报为己任。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南疆自卫反击战的采访,拍摄了大量战地照片。其摄影作品《今日上甘岭》、《向妈妈报捷》和《一代玲珑震海天》等多次获得军内外奖项。他拍摄的《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制作成大型宣传画…  相似文献   

11.
~~军报老干部摄影作品选~~  相似文献   

12.
带血的军报     
我第一次见到军报,是在8年前。那时,我才12岁,还在上小学。我的家在山村,很少能见到报纸,乡下人也不注重看报。而唯独我,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几份《解放军报》,那是我大哥给我寄来的,他那时在云南边防部队当兵。收到大哥寄来的军报,我就美滋滋地读了起来。那时我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比较注意报上的那些英模,还有部队上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每次看完报,我就把那些报纸宝贝似地收藏起来,再等着大哥寄新的军报给我。有一次,有个同学要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换我的两张军报,我都没动心。上了初中后不久,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连…  相似文献   

13.
要说部队是座大学校的话,那军报当是我的良师益发了。我在部队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由一个农村青年经过锻炼而提拔为军队干部,这除了各级党组织和部队首长的教育培养外,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从军报中吸收了大量的养分。提干后,我看到的报刊多了,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解放军报》。我不仅天天看军报、读军报,同时也留意起一些好的文章、诗歌来,并预备了一个十六开本的旧杂志,将自己认为有保存价值的诗、文统统夹在里面,每逢节假日,便拿出一些时间把它们认真剪贴起来。自打1976年年底始到1981年年底我离开部队之前为止,我共剪贴诗歌4册,…  相似文献   

14.
汤运红 《军事记者》2005,(11):59-59
读了18年的书,去年终于从军校研究生毕业了。带着光荣和梦想,我来到边防前哨的部队任职工作。  相似文献   

15.
3月4日,部队召开立功授奖表彰大会。在欢快的鼓乐声中,政委胡崇涛将一枚军功章戴在了我的胸前,表彰去年我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霎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战友们纷纷向我表示祝贺,许多人还问我:“你取得今天的成绩,最该感谢的是谁?”是啊!我的每一分成绩里,无不包含着领导、同仁和编辑的大量心血,他们都应该感谢!但掏心窝子地说,我最想感谢的还是那无言的老师——解放军报。每当想起这些,就总会想起多年来跟军报学新闻的经历。1999年初,团里搞新闻骨干培训。考虑到我是连队文书,文字基础好,指导员便给我报了名。听了半个多月…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春,我跟母亲一起到当乡武装部长的表哥家串门,受着“大人说话小孩儿听:’的世俗影响,我坐在沙发上听着大人们从东拉到西的闲聊。发闷之时,随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份报纸──《解放军报》。那时我已上五年级,一般的书都能读了,便从头看了起来。本来,我这个“顽皮鬼”因首次到表哥家不敢轻举妄动,想借此来打发时间,不料这一看,却被报中的内容所吸引:“兵器常识”,“论文杂谈”,“部队新闻”等栏目丰富多采……当年我还没满12岁,正值幻想年龄,一种我也要去站岗放哨当一名解放军的愿望在心中萌生、我和军报的这初次相会,她就…  相似文献   

17.
搞业余报道4年来,让我最感到欣慰的是军报帮我成功地做通了一次妻子的思想工作,化解了我和她之间发生的一次矛盾。1994年夏天探家,一直在工厂安心上班的妻子突然向我提出,要辞去厂里的工作,去南方打工,并告诉我,她的家住乡下的三姐在广州一家酒店打工,工资收入要比她高出四五倍,并且比她现在在厂里累死累活开车床轻松得多。我没有同意。尽管我知道,妻子想挣大钱是为了尽快改变我们家庭生活枯据的状况,但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国家职工,作为一名军人妻子,作为一名正处在创业阶段、勃发向上的青年,重要的是应当多掌握一些技能、多…  相似文献   

18.
19.
当兵近二十年,养成一种习惯:天天看军报。如果哪一天看不到军报,就像少了点什么。这个习惯不但使我长了知识,还使我学会了写稿。早在1984年,我在家休假。一天在县武装部看到军报发表了一条消息,是军委要求各级领导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通知,当时我便采访了我部老干部与五个直属连挂钩,开展“老干部为直属连讲传统,直属连为老干部送温暖”的活动,写了一篇《某军干休所与直属分队挂钩,两代人共建精神文明》的稿件,很快在军报头版发表,并配发了“编后”。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我都天天细读军报,结合工作实践学着给军报写稿,…  相似文献   

20.
军旅13载,记忆中美好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是作为一名基层部队的报道员,还是一名新闻干事,与解放军报的“姻缘”,恐怕每个人都有一串串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感激。回顾我和军报的关系,也是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军报给了我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