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兆亮 《新疆教育》2012,(10):51-51
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学生成功地进行了课前预习,就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就有了较强的选择性,明确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行为进入良性循环,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孔秀玲 《小学生》2010,(4):70-70
1课前预习,思考疑难 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和有关思考题应进行预习,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记忆要领,演练例题,粗解习题,初步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内容。预习会使学生主动学习、走在教材内容前面,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带着疑难问题去听课,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课前预习应是一个连接课堂的很有必要的环节.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就会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上学习的欲望就更强烈.问题产生兴趣,兴趣激起思考,思考引导质疑,质疑进发求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做的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  相似文献   

5.
一、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增添学习兴趣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成功地进行课前预习.就会提前清除上课途中的绊脚石。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尚存疑虑,其上课听课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为学习新的知识铺一条平坦之路。带着问题听课.疑难一解决.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知识视野也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6.
一、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并高效率地取得学习成绩的基础。如果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对新内容就有了初步了解,在上课时就能集中精力,理解重点和难点及关键问题。 具体操作是: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提纲,提纲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鼓励他们克服依赖教师解答问题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再在课内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二、听课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听课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要转变…  相似文献   

7.
1.重视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质量的重要保证。课前要自觉地预习下一次的学习内容,了解其大概内容和重点内容,注意难点,并发现疑问,这样,到上课的时候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并带着问题去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听课质量。如,在学习初二课文TheM oonlight Sonata前就可以先将  相似文献   

8.
凡事预则立。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在到课堂听讲前,先有一个预习的过程,学习效果就会好得多。没有学生在预习时提供的疑难问题,老师只凭老经验备课,上起课来就难免要无的放矢。而学生事先经过预习,对新课的难易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便能带着问题听,思想集中,再把自己预习时领会的与老师讲解的进行对照,从而发现差距,印象特别深刻。对一些难点,听了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理解得深,接受得快,一般都能当堂消化。如果他们一直坚持这样做,就能培养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即自学的能力,这将会使他  相似文献   

9.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更要有目的的课前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得好,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实验证明,课下经常预习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的前提,如果不搞好预习,学生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就产生了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弄不懂的难点,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预习"这个词语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与复习之间的联系及其茅盾等等。但我想最根本和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预习的兴趣,并使学生把预习活动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就如同他们的一日三餐那么自然。  相似文献   

1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一个与课堂教学拥有同样举足轻重,而且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那就是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以便教师更好地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在预习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预习技巧,提高预习质量;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要使课前预习收到实效,老师的指导方法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老师可谓用心良苦,以为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不然,课前预习,弊端多多. 其一,课前预习,常常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回答老师布置的预习题.这样,其实是把课堂上的事情转移到课外,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使完成也是应付了事,质量难以保证. 其二,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容易降低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小学生由于认知的限制,学习容易浅尝辄止.经过简单的课前预习,不少学生会认为这篇课文已经读过了,已经"懂"了,学习新课时则失去了新鲜感.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上课会心不在焉,教学怎能取得良好效果呢?  相似文献   

13.
预习环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环节对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以及课后的知识掌握情况至关重要。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提前标记出自己的疑点与学习难点。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为中心话题,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开始上新课前的自主的学习活动过程。课前预习的好坏,对学生的听课质量乃至学习成绩都影响很大。预习的过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生对地理课产生了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就会不断追求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要靠科学的学习方法才可实现,读练结合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一、课前预习,读练结合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大有裨益;预习的过程是读书、自学、接受新知的过程。课前预习可以做到提前想,提前做,争取学习的主动权。预习得好,可以体验到新知识的理解过程,可以发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层次结构,可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听课,提高听课质量。1、布置预习提纲。由于时间关系,布置的提纲要简洁、明了。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章节,为了加强理解,布置的预习…  相似文献   

16.
1.提前预习,有的放矢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预习,有利于正确处理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进行课前预习,是正确处理听课与记笔记二者关系的关键。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很多,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因此,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将课本上讲到的内容、重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等大致有个了解,这样,听课记笔记就比较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开展有效的"学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序言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在学习之初老师能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劲头十足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其课前预习的习惯,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地理解新课内容,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检阅自己哪里懂了、哪里还有疑问,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预设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会在作业环节布置预习任务,却没有将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感到茫然,他们往往敷衍了事地读一两遍就算了事,导致课前预习起不到任何效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老师可谓用心良苦,以为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不然,课前预习,弊端多多。其一,课前预习,常常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回答老师布置的预习题。这样,其实是把课堂上的事情转移到课外,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使完成也是应付了事,质量难以保证。其二,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容易降低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小学生由于认知的限制,学习容易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