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人都认为从秦汉到明清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说法,也习惯于把"封建"和"专制"合起来,说成"封建专制",以示这种社会性质的残酷与落后.  相似文献   

2.
孔子之后,儒家继起一位大师——孟轲。他博识且雄辩,洞察而爱民,矢谏以导君,谆谆肯教人。他的言行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本文欲就其几项经济主张谈点体会。 一、孟柯所处时代及其生平简介 孟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79年。当时封建制度正在确立,在统治阶级内部,激进与保守、彻变与渐变的斗争还很激烈,各家政论歧异。不过,拓疆的野心是各国君主亦然,兼并战争炽热,人民为战祸所苦,渴望能早日结束这个业障。这样,孟子的“王道观”和“定于一”的思想就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3.
“井田制”问题是史学界讨论了多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刊将近期收到的七篇不同观点的文章摘其要点,汇集刊出,供讨论研究。由于“井田制”问题史学界还存在分歧意见,暂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因此在没有发现更多的出土材料之前,我们不拟继续刊发同题文章。至于史学界感兴趣的其它问题,今后本刊仍拟不定期组织一些类似的“笔谈”,希望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嘿!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老封建也买保险了。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吧!告诉你,他就是我“爷爷”。以前,不知道保险公司的人到我家做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代,儒家的改良思想与法家的变法主张是诸子百家中两种最为活跃的思想理论。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王道”,因其保守的改良思想与当时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不相适应,故未被统治者采纳。而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主张“霸道”,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为时代所接受,但其“严刑峻法”大失民心,却不利于统治者。如果统治者兼采儒法之长,刚柔相济,或许对立国安邦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孟子与商鞅,是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两个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而改良与变法,则是奴隶制即将崩溃,封建制即将建立时应运而生的两条不同的路线。孟子代表儒家,提出“王天下”,即“王道”路线;而商鞅代表法家,实施的是一条“霸道”路线。商鞅认为,治国治民的基本政策应是厚贵与重刑。他主张“严刑峻法”,以  相似文献   

7.
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的观点,不仅具有文学批评理论建构的意义,而且具有文学作品阅读实践的指导作用。“知人论世”既是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基本方法。从一定的角度而言,“知人论世”是读者打开文学作品堂奥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恻隐、羞恶、辞让和非四心是其具体表现,孟子据此来划分“人”与“非人”,以人的社会属性来界定人的本质属性,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探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性善论”是为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阶级政权服务的,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则是一种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田正利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10-12,15
孟子对“性”和“人性”有着严格的区分。“性”指人的生理欲求,被视为导致恶的根源;“人性”则是仁义礼智等良好道德的发端,被看成使人为善的内在根据。孟子主张的只是“人性善”,而非“性善”。基于这一认识,他提出了“扩充善端(人性)”和“抑制恶源(性)”的道德修养原则,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搞清孟子思想中“性”和“人性”的概念及二者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孟子一些重要论述的涵义及其在研究、探索人性和伦理道德问题方面的思想特色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性"的讨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先秦儒家对"人"的本性的深入探讨,其中尤其以孟子"性善论"最具有代表性,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陈支平 《历史教学》2007,2(14):13-20
中国人使用"封建社会"一词,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封建社会"一词之所以为大部分中国学者乃至民众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时代名词,是因为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形成生产方式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欧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它们各自由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也理所当然地是在同一个历史阶段里,因而其社会本质也是基本一致的.我们只有以超越时空的广阔深邃视野、以粗线条的规律性的探索归纳,才能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来辨识"中国的封建社会",从而避免过去那种对号入座式的纠缠不清的繁琐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使用"封建社会"一词,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封建社会"一词之所以为大部分中国学者乃至民众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时代名词,是因为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形成生产方式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欧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它们各自由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也理所当然地是在同一个历史阶段里,因而其社会本质也是基本一致的.我们只有以超越时空的广阔深邃视野、以粗线条的规律性的探索归纳,才能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来辨识"中国的封建社会",从而避免过去那种对号入座式的纠缠不清的繁琐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孟子的人格讨论他的文气,由此进入孟文的艺术境界.由仁者之心发而为深沉肫挚舒卷自如的气韵之美;由自本自根的心志主体发而为浩乎沛然之气势之美;简明有力、由博返约的裁断之美.  相似文献   

14.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人性理论,他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以其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性善",建构了一个仁政的学说."道性善"是孟子哲学的中心思想,"称尧舜"则是孟子"仁政"学说的证明,两者构成了孟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两大重要部分."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不动心"即是衔接二者的枢纽.  相似文献   

15.
16.
孟子"好辩"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一书的论辨艺术前人多有论述,本认为,孟子的“好辩”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实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远大抱负,孟子的论辨技巧十分高超,如引人入毅,层层进逼,以诡辩对谵辩的手法颇引人入胜。同时在论辩时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7.
18.
人教版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页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一语;第8页有“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等语。有的学生对此不能理解。以下对“自然经济”与“封建经济”两个概念加以辨析,以供参考。一、“自然经济”与“封建经济”两个概念是不同的1.从纵向的角度看,“自然经济”较“封建经济”存在的时间更长。就中国而言,“封建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形成,中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文官政治之先河,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参政,加强了皇权,是与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取士任官制度。科举制不仅传播儒家思想,培养庞大的“士”阶层,还使儒家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对加强社会安定,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吕途 《华章》2010,(19)
外交活动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和戎"作为其处理外交事务的根本宗旨和实现自强的一种手段.这是他理智地看待弱国外交之举,是符合近代社会历史条件的,不能简单斥之为卖国、投降.不过,他的"和戎"主张也存在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