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这样一位名师,她所到之处不仅带来经典的课堂教学实例,更以自己对教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和独特视角给教师以感染。有这样一位名师,她的一堂课不仅为学生种植了对数学的热爱,更成为学生一生中的幸福点。  相似文献   

2.
“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是上海市高二《生物》第四章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也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本单元分两堂课,第一堂课是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二堂课是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本教学设计是第一堂课,即减数分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举措——开展“优化一堂课”活动已在教学中普遍开展起来。笔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开展“优化一堂课”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优化一堂课”活动不仅对该堂课的效果和质量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而且对其他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具有多种意义和作用。 1.“优化一堂课”活动可以从总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学校,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而课堂教学的实施,又是一堂课、一堂课地进行的。因此,每一堂课都是教学总体中的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其效果之好坏,质量之高低,都与教学效果和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教员  相似文献   

4.
为了引起教师对高等数学第一堂课的重视,本文以博弈论的观点,阐明了第一堂课对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教师自己.最后就如何上好高等数学的第一堂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1课前要求师:《老王》是初中已经学过的课文,初中老师都给大家上过了,而对我来说,还是一篇新的课文。大家能不能为我上一堂课?生:不能。我们不行的。  相似文献   

6.
一堂课的导入是这堂课成功的一半,本文主要是借鉴名师课堂实录,和自己的一些理解,与大家一起探讨小学课堂的导入。  相似文献   

7.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3~14自然段);第三课时总结全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课后练习4的要求),完成有关书面作业。其中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情况是这样。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丰碑》。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复习1~2自然段。略) 师:“丰碑”即高大的石碑,常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上一堂课中同学们提出过这样  相似文献   

8.
一堂课该如何结尾,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探讨的问题.其实一堂课的结尾设计和一堂课的导言设计一样重要,精彩的结尾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几种数学课结尾的教学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又是一所典雅传统的学校。从一幢并不显眼的小楼到楼宇林立,从24名寻梦者到400多名教职工,她年轻却自觉肩负起崇高的使命,光大书法艺术,弘扬民族文化,让墨香充满校园,用经典点亮人生。这是一所小学,又是一所大学。说她小,孩子的第一堂课从这里开始,孩子的第一个习惯在这里养成。说她大,2009年,易地新建了二小幼儿园;2010年,形成了集团化办学的新格局,2011年,裕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她以"传承华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尤其是结尾环节,非但不能忽视,还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巧运匠心,巧施良方,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结尾的创新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创设一个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结尾,从而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和巩固. 一、巧用"留白",妙留余韵 "留白"是绘画、书法的艺术手法,给人以无穷的想象,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精妙作用.好的一堂课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应是一个给人以无限暇想的省略号.结课时设置"空白",弹好"终曲",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求无限,形成开放局面,给学生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例如,讲《调节和控制情绪》这一内容后,可播放"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图片,然后提问:灾区的灾民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第一堂课”有两种:第一种是指教师对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上代数的“第一堂课”或初二学生第一次上几何的“第一堂课”,另一种是指每一学期或每一单元(新内容)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至关重要,教师上好这第一堂课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必须精心考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得丰富、生动,使之引人入胜。上好第一堂课,并无统一“规格”,须由任课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高中物理入学必须上好的第一堂课是绪论课的话,那么第二课则应该是数学知识的准备课.初高中物理存在着一定的台阶,除了人们常说的知识的特点,思维的方式,教学的要求等,还有一个不容小视的台阶,就是数学知识的衔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被忽视,处理的时候被"轻描淡写"了.因而,也就成为高中物理难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了"新基础"的两堂课,引发了我对关注学生的"学"的进一步思考。这两节课均可圈可点,但在教学时间上,却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第一堂课按照教学设计上呈现的内容和流程"只上了一半";第二堂课则是完成教案上的教学内容和流程后还足足多了十余分钟。当然,评判一堂课是否为"好课"有诸多标准,但就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而言,显然这两堂课均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精心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课,备好一堂课是前提。要备好一堂课,首先得解读文本。文本解读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基础,更是语文教学追求高效的有效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积累,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肖波 《教书育人》2012,(29):21-22
要让每一堂课都达到有效教学,除了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外,有效的备课环节就是上好本堂课并达到有效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一堂课的多次锤炼又为这堂课的最终成功注入了原动力。传统的一人一班上法,教师备课工作量大(很多时候都是在抄袭教案,实际上花在真正备课上的时间并不多),不可能对每堂课都像参加赛课那样花  相似文献   

17.
如何上好一堂课?衡量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这对于一个任课教师来讲,是极其重要的。根据我们的实践和兄弟单位的经验,要上好一堂课,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徐云 《考试周刊》2009,(45):49-50
一、引言 语文课精彩纷呈,因为每一堂课都是鲜活的,每一堂课都有无数精彩的生成,但同样每一堂课也有许多遗憾。  相似文献   

19.
从小学到大学,亲历的语文老师有几十位.有哪几位老师的哪些方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并在漫漫岁月中影响着自己的人生、事业和生活呢?仔细想采,却似乎不是这些老师所讲的某一堂课、所说的某一句话、所授的集一种知识,而是他们独有的思想个性、人生方式、治学经验、人格人品乃至传说的故事、轶闻……于是想到那句耳熟能详却无可靠出处的古话:身教重于言教.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本县劳动初小听了吴秀德老师两堂课,现在,把教学实况和我们的听课意见写在下面。第一堂课这堂课,一年级教的是“金竹子”(共两课时教完,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是使儿童初步熟悉课文,学会“金、竹、节、骑、北京”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