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四家参与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样本企业进行访谈调研,从中国一带一路网等收集二手数据,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推演总结出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价值共创的主体和模式,得到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价值共创主体运行模型。研究表明: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价值共创主体主要是由价值创造者和价值推动者两大部分构成,价值创造者的功能定位于主导与合作,由价值主导者和价值合作者组成;价值推动者的功能定位于促进和协助,由价值促进者和价值协助者组成。在这两大价值共创主体的共同作用下,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价值共创的模式可归纳为:标准产品输出与优化、技术标准共建与创新以及技术标准应用与推广。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标准应用与推广模式是中国企业技术标准“走出去”最直接有效并能产生高回报率的价值共创方式;标准产品输出与优化模式是通过产品“走出去”带动标准“走出去”的典型价值共创方式;技术标准共建与创新模式是价值创造者和价值推动者协同互动以产生新技术标准的价值共创方式。中国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开发海外市场时应找准自己的“角色”,并综合考虑宏微观因素对其战略决...  相似文献   

2.
以1 256条有关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标准化项目为有效样本,在有关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驱动因素、作用机制以及联盟模式类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联盟的运行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联盟的三种运行模式主要为:标准扩散与应用采纳型、技术合作与标准共研型和标准优化与迭代升级型。深入探讨各运行模式的实现路径可知:标准扩散与应用采纳型以沿线市场的产品需求为导向,目的是推进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技术合作与标准共研型以沿线市场的新产品需求为导向,目的是通过联盟共研新的技术标准;标准优化与迭代升级型以沿线市场的产品升级需求为导向,目的是实现技术标准的升级优化。通过分析三种运行模式的路径与应用情境,为探究和丰富中国企业技术标准走向“一带一路”市场的多元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李涛  高悦 《科技管理研究》2023,(10):157-164
构建标准合作网络有利于加速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标准制定与推广,但对于技术标准化这一动态过程,目前关于标准合作网络与企业技术标准化以及网络嵌入性影响机制的研究均较为缺乏。因此,基于合作网络视角,将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划分为静态的技术标准制定能力和动态的技术标准推广能力、网络嵌入性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个维度,以2001—2020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参与起草相关标准的145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法探讨网络嵌入性对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中心度与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能力和推广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网络密度与技术标准制定能力呈负相关、与推广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过高的网络密度会阻碍技术标准的发展却有利于知识在网络中的传播;关系强度与技术标准制定能力呈倒“U”型关系、与推广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负向调节中心度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且负向调节网络密度与技术标准制定能力的关系,但对网络密度与标准推广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企业应加强产学研政合作,在标准合作网络建设中注意主动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并把握合适的关系强度,按照自身战略目标和所处环境来选择最优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与国家标准馆,以汽车产业1985年-2010年协作研发网络中所有3800家企业申请的专利及参与制定的技术标准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协作研发网络关系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研究发现,企业在网络中的关系强度与关系广度均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关系广度比关系强度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更直接;技术多元化中介于网络关系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企业的弱相关多元化中介于关系广度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而关系强度则通过强相关多元化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研究还发现,企业进行强相关多元化有利于其在技术标准制定中获得主导者优势,而进行弱相关多元化则更利于其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跟随者,获取更多领域标准制定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2000-2015年间中国502家生物医学工程企业的9233篇合著论文数据构建科学合作网络,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获取其在2001-2016年间申请的共16754条发明专利数据,我们实证分析了科学合作网络关系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企业合作伙伴动态性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科学合作网络中的关系广度和关系强度均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科学合作网络关系广度有助于提升企业合作伙伴扩展性,关系强度则对企业合作伙伴稳定性有正向作用;合作伙伴稳定性和扩展性在科学合作网络关系广度和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之间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专利审查高速路是一种专利审查工作共享机制,其产生源于各国应对专利审查积压问题的需要。中国已经与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专利审查高速路建设合作,且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专利审查高速路建设合作,有助于激励各方的技术创新,有助于各方加强专利保护。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专利审查高速路建设合作,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模式,推动专利审查高速路的不断完善;企业要善于使用专利审查高速路,以便形成专利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凤朝  徐茜 《科学学研究》2012,30(2):241-24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不同发展阶段中国科技政策制定主体合作网络图谱,提炼网络结构演化的模式特征;通过合作“广度—强度”二维矩阵分析政策主体在网络中的角色演变,并识别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核心主体在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生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功能演变及其对网络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中,整体结构优化与主体功能提升相互促进,并呈现出同步演化特征;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具有体制改革推动和科技发展需求拉动的双重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积极开展创新合作,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转移转化、合作网络与平台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和新形势对“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创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总结经验,找准科技合作领域。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一带一路”的科技创新建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研判了未来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任务,进一步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战略需求与发展基础,提出了具体的科技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WOS数据库中跨国农业科技论文合著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回归模型,剖析2006—2020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且各指标优化速度快于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2)“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全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去中心化趋势均较明显,多核共存特征更加突出。(3)中国和意大利在合作网络中同时扮演着核心者和中间人角色。(4)合作网络呈现出双向溢出、主受益、“经纪人”3种类型的块集聚特征,亚洲国家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主引擎。(5)制度、经济、科研和认知邻近对3个阶段的合作网络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空间邻近对合作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应进一步重视跨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明确自身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与角色,充分借助网络核心国家的重要作用,加速融入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核心网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合ICT产业及制药产业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基于网络特征差异及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索和验证专利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同组合的四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中,虽然高合作广度低合作深度、低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以及高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三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曲线效应作用差异。企业网络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企业吸收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通过网络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的作用差异。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优化专利合作行为来动态调整专利合作网络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科研合作有助于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共享科学资源、降低研究风险,提高科研成果生产率,本文从六个时间阶段分析中韩科研合作网络的演化路径,为两国科研机构的学术合作发展提供新的启示。【方法/过程】采用中韩合著的SCI论文进行产出力、影响力的分析,构建其学科网络、机构合作网络,深入挖掘中韩科研合作模式,绘制中韩科研合作演化路径。【结果/结论】最终发现中韩科研合作的模式先后经历了被动分散、“一对一”较为单一的合作模式、以人才流动为纽带 “一对N”、“N对一”的自发式合作模式、海外办学平台建设的“面到面”的平民化合作模式到从学院出发以学科发展为目的的“点对点”的任务型合作模式及“战略联盟”、“校企合作”、“地方合作”等自由化多样化开放化的“N+N”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作在科学知识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科学知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运用2000-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学科在web of science刊载的32715家中国组织参与的合作论文585348篇,构建组织间科学合作网络139090个(个体网)。同时从德温特数据库下载了1893家中国组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申请的专利16112条,将参与了科学合作(合作论文)与产生了技术创新绩效(专利申请)的组织进行匹配,最终聚焦于174家企业,利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科学合作网络关系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发现,企业在网络中的关系广度与关系强度均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强度比关系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直接;知识多样性(学科多样性和技术多元化)中介于网络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学科多样性中介于关系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而关系广度则通过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还发现,企业进行学科多样性和技术多元化均有利于其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论文基于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我国2011—2017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分析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短期来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长期来看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进一步分析该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后,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边际动态影响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控制行业因素和企业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后,结论保持不变。最后,论文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将东道国和企业因素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东道国风险容忍度,伊斯兰宗教文化更加偏好金融风险规避,其风险容忍度较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产生显著差异;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风险容忍度,更有利于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本文不仅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拓展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如何以经济合作促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的研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竞争力评级,着重对江苏省与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研发合作与学术研究合作两个方面进行项目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思考了近年来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实践做法,为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文章梳理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水资源管理与节水技术、水环境治理与人类健康保障、土地退化防治技术与示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陆地生态系统修复机理与模式、面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6个方面,提出了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研究领域。期待通过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合作,助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并且受到季风气候控制,极易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危害严重,是阻碍“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科技与体制机制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跨境综合防灾减灾需求。因此,文章通过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灾害风险协同管理国际合作模式,提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科技合作建议,倡导创建新型减灾合作机制,启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科技项目,实施“一带一路”减灾国际科研能力合作。“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推动我国防灾减灾先进理念、技术与模式走出去,构建多国协调的巨灾风险防控信息共享与减灾联动机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海外投资安全,培养防灾减灾高级专业人才,整体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曹霞  宋琪 《科学学研究》2016,(7):1065-1075
本文采用中国有机化学行业的产学合作专利数据,进行专利地图分析,并以参与产学合作的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为因变量,构建非平衡面板数据下的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产学合作网络中,企业的关系势能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合作网络的地理边界拓展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有机化学行业的产学合作近几年增速放缓,且已呈现出地理边界拓展的形态,回归结果支持了部分假设:企业的直接关系规模和间接关系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正相关,合作网络的地理边界拓展正向调节间接关系规模、间接关系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米兰  黄鲁成  苗红  吴菲菲 《科研管理》2021,42(10):28-39
为挖掘国际养老新兴技术合作网络的结构拓扑特征、合作模式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复杂网络多尺度理论,构建了养老新兴技术合作网络自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包括复杂网络全局分析、合作模式演化分析及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层面国际养老科技新兴技术合作网络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和复杂网络特征,随着时间推移,网络规模不断增大,连通性增强,但不同阶段合作网络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中观层面合作网络核心由初期的个人逐渐过渡到产学研主体,低广度-低深度型合作模式的绝对主导位置日益削弱,高广度-高深度型模式迅速提升,不同类型主体间合作模式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路径,整体合作深度、广度在持续加深;微观层面合作演化影响因素中,技术创新能力始终无显著影响,而地理邻近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合作主体类型、合作广度、技术相似性的促进作用逐渐削弱,技术互补性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养老科技合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共生理论,选取2009至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论文合著及产出面板数据,构建共生度指标,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沿线国家科学合作协同互惠现状与共生演化过程,揭示合作与创新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所处各个共生阶段的沿线国家对共生情况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型;互惠共生与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竞争力以及开放程度相关,中国作为共生网络的核心国家已经与多国建立起稳定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共生的国家对的增速加快,共生网络规模、连通性与聚集性增强,沿线各国在网络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升,实现合作共赢,推进“一带一路”整体的协同发展。以期为中国及“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相关政策强化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