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南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积淀。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中,渭南将服务礼仪纳入《渭南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通过出台《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礼仪规范》、开展服务礼仪培训、评选服务礼仪“标兵”等举措,将礼仪精神贯穿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各项服务之中,推动“华夏文明之根守护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华彩渭南文化形象塑造工程”建设,契合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示范区创新发展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成就突出,呈现出八大亮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取得了突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社会化发展快速推进增强了发展动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有了重要突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走向普及深化;融合发展新实践带来发展新机遇、展现了服务新场景;公共文化示范区引领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应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一核心任务,重点谋划、着力推进六项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社会化发展,实现动力变革;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持续创新和提升数字服务能力;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作为国家层面体现政府责任的公共文化服务“底线标准”,将公共图书馆相关指标纳入其中,具有鲜明特色。各地分类制定的地方公共文化相关标准有诸多创新和发展,推动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能力,助推了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创新了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新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在经费保障、硬件设施及服务活动方面与已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有所呼应。随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理念逐步向效能导向的全局观念转变,公共图书馆行业已有标准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参考。公共图书馆应顺势而为,通过标准化建设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早日实现。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4.
探讨文旅融合视域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特点,构建“十四五”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新场域,能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文章依据场域理论深度解读《“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建议构建“十四五”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新场域,包括健全基础设施网络、落实多层制度保障、践行均衡强基层理念、坚持技术创新驱动、推进多元化服务供给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工具选择策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梗阻问题,本文对28个省/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文本进行了编码分析和内容分析,从构成框架、具体内容方面提炼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特征,揭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政策工具选择的区域差异和梗阻状况,最后提出各省/市制定和实施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应以多元政策主体利用不同政策工具实现差异化政策目标为导向,采取“基础建设型”“资源供给型”“服务利用型”不同工具选择策略,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表6。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6.
为稳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非结构性访谈,对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经历了资源导入的探索发展、制度建设下专业化发展、政策突破下创新发展的1.0、2.0、3.0阶段,形成了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标准规划,践行“运营先行”理念、促进“建管用”有效衔接,打造多元运营模式、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探索优惠收费服务、健全造血机制,完善腾退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新场景的实践经验。在社会化运营“选—用—管—培”的全流程管理链条中,东城区存在缺乏承接主体及资质标准、政府购买资金缺乏合理测算机制、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存在政策瓶颈与现实困境、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系列问题。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持续高效发展需进一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增进社会化运营正确认知,创设多元激励机制、培育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制定社会化运营承接主体资质条件指南,制定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规范指南,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营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百度新闻上相关事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构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模型。具体提出了以下5方面对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法律制度体系;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运行程序机制;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信息管控机制;创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监督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方向、重点任务、路径方法,是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首先需要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确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构建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是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目前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管理运营服务的方式来激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活力,取得了成效,也暴露了问题。疏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通道的着力点,首先应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承接组织的培育力度,其次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再次是政府监管应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标准体系建设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要任务。通过对文化行业标准化体系现状及案例分析发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缺位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特别是标准体系建设能够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文章提出由准入标准、运营标准、志愿标准以及评估标准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体系架构,并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和公共文化建设“五大结构性”矛盾,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制度设计根据扶贫攻坚新形势、文化建设新任务、社会治理新问题,按照坚持法治思维、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新民风建设引领、制度创新驱动的原则,充分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以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三培育”“六结合”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制度设计思想。其中,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旨在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观念变革、治理结构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乡村文化回归其发展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1.
以交叉共融理论视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第二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探析以交叉融合方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绩效评估机制的治理流程上引发创新思考;考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出场的现实语境与发力点,从“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双重维度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面落地并逐步完善,是“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形成了上下衔接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向社会公布服务项目、支付类别、服务对象、质量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具体内容,是深化此项制度的主要要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应进一步扩大免费开放范围、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落实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提供制度,亟需有针对性地破解政策障碍。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保护制度,首先要细化法律的原则规定,其次要加强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社会监督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需要解决公共文化机构作为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的合法性,以及政府购买方式、流程的适配性问题。创新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合格承接主体的培育和资质评价制度,建立支撑社会化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购买经费测算机制,构筑适应社会化运营管理需求的专业人才养成体制。全面落实政府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实施细则。年报制度是带有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机构责任制度,尽快出台年报编制指南、完善年报公开规范、探索年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是需要逐步完善和细化的主要内容。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3.
许瑞霞 《图书馆》2023,(2):107-113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试验田,厦门市作为第一批验收通过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后续建设中不断探索,发挥自身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中坚作用,依托集美新馆探索出“高位嫁接”“空间融合”“服务创新”“技术升级”“深挖资源”的“厦门模式”。文章通过总结“厦门模式”的创建举措、服务成效、创新经验,思考该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其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卓越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在其中承担着中坚力量,在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方面,始终引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在总结归纳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其中的创新举措与成效,包括图书馆标准体系初步成形、普遍均等服务理念走在前面、共建图书馆遍地开花、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担重任等。提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完善标准体系、补齐均等化短板、多元参与、科技融合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是柯平先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该著作是立足国家战略、深入探索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经典之作,也是紧扣"法治""公平""效益"原则,持续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发展的应时之作。著作的问世得益于柯平先生丰富的专业积淀、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勤勉的实践调研。著作集实证研究、理论建构、标准研究于一体,兼学术性、政策性、实证性、实用性于一身。著作体现中国特色,探析服务内涵,引领服务实践,推动服务进展,对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迈向普惠均等的高质量发展,彰显以人为本的精神情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中精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发展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担当、发展特质以及其在文化强国中的角色定位中认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从转型起步发展、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三步走”中系统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回应“人本”需求、“效能”要求、“时代”诉求三大着力点中彰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义,从“空间-人-资源”三位一体的总体逻辑中邃密空间再造、供需匹配与资源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确立了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遵循,形成了“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提升服务效能的重点任务,部署了以社会化增强公共文化发展动力的新任务与新方式,明确了推动与科技融合发展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完善了经费、人才和法律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对于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十三五”时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8.
文旅融合背景下,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旅游服务结构与内容,是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法,对国外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方向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相关实践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机制、提升理念、打造品牌及评价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守正创新,构成公共文化服务全社会共建共享新格局,实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十四五”时期,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文章探讨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与建设现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标准化建设、服务理念、服务网络、服务实效性四个方面,探索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道路,以期为全国各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成绩斐然,突出表现在:①构建了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标准化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②扎实推动和服务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特殊群体阅读权益得到明显保障,“图书馆+”和“互联网+”服务创新成为新常态,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城市阅读新场景,“图书馆之城”建设加快形成全球阅读典范城市;③数智赋能开创文化惠民工程新局面,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④古籍保护工作硕果累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显著。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十年发展中显现出四个主要特征: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增强公共图书馆发展持续动力;③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双轮驱动,打造创新发展“中国样板”;④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并示范引领国际发展,开启“中国经验”的世界化时期。面向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图书馆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以开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图景。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