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辩证思维能力的不足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里出现“顾此失彼”的形而上学做法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为:忽略矛盾观;缺乏系统观;割裂“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观。辩证思维基本规律、方法、形式运用的能力是教师辩证思维能力的基本构成。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提高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以辩证思维为引导的教学反思;以辩证思维为取向的校本培训;以辩证思维为指导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不真空论》中的“真”有“真实”之“真”与“真假”之“真”两重含义.本论运用中道思维方法,以缘起性空为判断标准,通过对“有”与“真有”、“无”与“真无”以及二者关系的真假判断,揭示般若学“六家七宗”解空的偏而不即,阐明般若空义;但本论强调主体在经验世界中体证真俗不二、由俗转真,留有玄学“物我玄同”的思想印迹,同时暗含了对经验世界的肯定,这也就意味僧肇将中观学彻底否定式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转换为肯定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神话中分析中小幼教师的工作影子,以此说明中小幼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以近六年县域行动经验引导中小幼教师开展分层次有个性的草根研究.突出“小切口”、“真研究”和“扎根实际”的特征以及以小切口为形式、真研究为本质、扎根实际为条件保障的内在关系.从“角度切小”、“求真善美”、“过程扎根”三方面阐述草根研究经验性策略。引导教师从“工作思维”向“研究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4.
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存在着知识内隐和思维经验化两个需要破解的难题,需要以知性和理性为关键,借助先验逻辑框架进行路径建构,以“知性化—公开化—理性化—规范化”为展开路径,使教师行动研究在推动教师公众知识的诞生、促进教师共同体的稳固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知性化”指对知性的法规进行反思批判;“公开化”指把“他人”纳入研究的选题与成果展示中,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的方式公开研究者现阶段的想法或观点;“理性化”一般为从一个“原则”中推出一个知识的形式,能对行动研究中的现象进行合理归因;“规范化”指研究者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理论作为理解框架;通过以上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厘清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有序开展训练与考核的前提条件。从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来看,教学基本功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从教师学科专业功底的体现程度看,可分为基础(一般)基本功、专业基本功、特长(特色)基本功三种类型。教学基本功考核对象以新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考核主体(环节)为学校—区(县)—市(区);考核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考核周期多为一年一次或三年一个周期;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的重要依据。区域开展教学基本功考核要做到考核内容全面性和考核方式多样性统一;考核的周期性与考核的阶段性统一;考核要求的区域性与时代性统一;考核与岗位训练、校本研修、学科研训、区域比赛结合。  相似文献   

6.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专家型教师的引领,深化专家型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17位专家型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对其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文本分析,采用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的方式进行提炼,抽取“理想指标”“发展历程”“关键动力”三个核心类属。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理想指标包括“精神境界”“教育教学”“研究创新”“示范引领”四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专家型教师的发展历程要经历“职业初心—困境挑战—自我反思—学习图强—发展提升—教育理想”六个阶段,据此构建专家型教师的发展历程模型;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在于“直面挑战—持续学习—解决问题—追求理想”的专家思维,其外在动力在于学习共同体文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瑞金市金穗学校立足生源“杂”、师资“弱”的校情,通过创立校级名师工作室、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等方式,探索引领教师阶梯式成长的可行路径。一是组建“草根”名师工作室,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形成教师发展新模式;二是探索构建阶梯式成长机制,同时基于教师实际工作中的真问题开展深度研修,真正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三是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共研共享引领教师队伍整体提升,通过送教送研带领城乡教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向明 《云南教育》2001,(22):3-4
面对21世纪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的严峻挑战,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创建了“五位一体”的培训机制,建设了设施齐备的培训基地,规范了“三格滚动”的培训模式,制定了优化师资队伍的保障措施,促使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是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个突出特点。早在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盘龙区的教研室、电教室和进修学校得以搬在一起。1998年,校长李家永一行从东北考察回来后,在区及区教委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大胆改革,完成了原来仅仅是三个部门办公地点在一起的真…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以不断超越自身经验为基础,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成为个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变那种被动“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自主学习是成人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自我意识,激发需要;自我学习,掌握理论;自我实践,获取经验;自我反思,提升素养等来阐述自主学习的四个层次,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习得、情感共鸣、思维深化和生命成全展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洽共生的理想教学状态,是一种内具审美意蕴的生命运行节律和教学发展态势。其本质属性符合“符号—思维—意义”的知识递进逻辑;遵循“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发生规律;体现“情境—问题—建构”的教学演进程式。教学节奏的价值意蕴表现为把握生命节律,促进学生生命成全;注重审美体验,催生课堂智慧生成;引发高阶思维,实现教学生态重塑。其实现路径要求教师以教育情调为教学主张,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以教学立美为教育立场,催生课堂审美氛围;以教学机智为表现形式,启迪学生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1.
钟盛茂 《贵州教育》2013,(21):40-40
2013年的“国培”中,我觉得最有哲理的话便是朱德全老师在《走向“三心”的教师素养》中谈到的:教师心态要正,心情要好,心智要明。这三句话看似简单,町真上E要做到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个性研究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个性是教师的“完整自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显现。通过对教学个性的内在关联进行梳理,既可以为教学文化建设、教学制度安排乃至学校发展提供方法论借鉴,又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审视自身的真实存在,理解现实的种种“遭遇”,获得恰切的身份认同,重塑教师的教学生活。在教学个性研究的方法论上,将不流于对教师类生存方式的探询,而是从生命和生活的视角逼近教师的真实生存状态,考量教学个性的遮蔽与生发。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改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标准,它以构建“学生本位”为中心,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活动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摆脱“教师中心论”的阴影,扮演新的角色。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教师充当鉴赏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定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改中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14.
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是任何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要素。依据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存在形态,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分为“无书无我”“有书无我”“有书有我”“无书有我”四种状态。在新时代结合“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分析教师教学状态的现状,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更有利于我国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阈:生活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正是在这种“范式转换”的背景下,“生活体验研究”这一颇具平民色彩的教育思维和话语方式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日渐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则是传统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日渐失能,科学取向未能全面揭示教师专业成长本质。未来基于“生活体验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取向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研究——关注教师的“生活体验”;教师专业成长——关切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培训方式——关心“主体精神”与“个体生活实践”;教师培训策略——以能力为本位。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学提问思维方式的变革常常伴随着哲学思维的变革。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以"意义互动理论"摒弃"实体"观念、以"心智"思想消解主客二元对立。基于此,我国教师教学提问思维方式变革的可能性体现在:以"我"与"你"的平等关系为教学提问思维的视角;以情境"文本"生成为依托来诠释教学提问思维存在的方式;以知识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为教学提问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常规的核心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常规就是抓教师.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心理状态是“要我做”与“我应做”.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知识,更有责任感、事业心,只要稍加引导,完全能转入“我应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吴忌 《学语文》2010,(4):4-5
语文教育始终“存在”。但我并不想陈述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搞好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就从业经验而论,我早已深刻感受到语文教育确确实实被“遮蔽”了。到底被什么遮蔽.什么原因以及遮蔽的危害。可以列举出很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要“真教实学”,在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形式化的“假对话”,立足文本、针对教学实际,围绕“体现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精神;以启发思考、扩展思维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最高目的”这三个宗旨,设置阅读课堂对话的“真话题”,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真对话”。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当我第一次接触“跨越式”试验时,已是一位有着9年教龄的教师了。9年的执教生涯,让我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我已经习惯了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地侃侃而谈,习惯了我的学生们对我的喜爱,习惯了我恣意挥洒的创意……总之,我习惯了小学英语教师的“习惯”,不肯也不屑于去改变。就在此时,我被学校委以重任,承担我校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工作,并担任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行为变革研究》课题组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