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作文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关涉儿童的精神成长与生命发展。一个男生和角蛙四年的生活故事创造了一次次写作的契机,这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从原点不断提升,从而丰润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聚焦教学案例展开教育叙事研究发现:作文学程圈由学生诉求而生,因学习远点而长,渐次达致儿童个体的精神远方。习作教学要立足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建构每个学生的作文学程圈。  相似文献   

2.
儿童版画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诸多可能性,版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对儿童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传递了学科育人理念,实现了美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去进行渗透,努力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审美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样就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好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育专家指出:"学生的"好问"应该受到扶持和鼓励:"好动"则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不能打击、压制.儿童在心理上还表现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主的需求,就是说儿童具有受到他人承认和不愿受约束的强烈欲望.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气氛中表现自我,在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美无处不在。优美的文字,唯美的意境,至善的思想……准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便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和收获。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体验并创造语文学习中的美呢?  相似文献   

6.
<正>顾润生:学校以“立美”作为学生“修德”的途径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高云梅:我校“立美修德:儿童道德学习新样态实践建构”项目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立足于德育、美育协同统一的实践逻辑,系统支持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并引导其过纯真、和谐、有秩序的道德生活,建构指向儿童道德学习的“立美修德”实践新样态。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去进行渗透,努力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审美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样就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1.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经验入手,拓展学习主题,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丰富其认知、情感和体验。 2.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感受成功的快乐;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培养认真、耐心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劳动与创造带来的快乐的向往,促进学生主动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动脑动手创造美,使其发展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以下简称“石小”)多年坚持“立美教育”,学校申报的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立美修德:儿童道德学习新样态实践建构”,秉持在学习、交往与生活世界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及分享美的儿童美学理念,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美是一种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将“美德实践”与“儿童美学”融合,提出“立美修德”的品格生长逻辑:立美即修德,修德在立美。项目继承发展了中国哲学对于实践美的基本理解,即知行合一,在道德实践中致良知,实现儿童的全面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让孩子们倾听大自然中好听的声音,如鸟叫虫鸣、流水声、松涛声等,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鼓励儿童倾听和分辨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等和生活环境中的汽车声、铃声等各种声音,尝试用嗓音和其他物品模仿这些声音的特点.指导儿童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针对幼儿的感知、模仿和创造的成长培养目标,设计出了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就奥尔夫教学法的创新性理念及实践意义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在实践中的感悟,试谈奥尔夫教学法的创新性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成长的过程大致包括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两个方面。生理成长需要足够的物质和营养的保障,心理成长则还需要足够的精神成长的载体和对美的需求。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是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方面。语文学习中独有的语言美、丰富的内容美、蕴含的情感美,以及学习过程中形象深刻的思维美是丰富儿童精神世界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香山小学坐落于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学校全力构建“创美”特色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打造育美文化和品牌,正在成为一所以视觉艺术教育为载体,促进师生人文素质提高及自主和谐发展,已有一定影响的实验性美育特色学校。学校的特色办学思想与目标是:通过儿童视觉审美创造的训练,促进儿童的心智成长,融美的创造实践活动于智能、文化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之中,使“知”与“美”合为一体。充分发掘学生智慧潜能,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即“知美合一,和谐发展”)。学校“以科研振兴学校,…  相似文献   

13.
美术是一门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并充满着浓厚艺术气息的课程,美术源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用心观察和领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有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美的独特价值,并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学会认识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生活与美术融为一体,生活是美术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土壤,为此,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通过引入生活元素,让课堂在生活中进行并且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从而构建别样精彩的小学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需要严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选择在美景中感知美、在品析中领悟美、在美读中表达美、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美等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想、品、赏的交融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接受美的熏陶,进而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学生将英语的习得过程与审美活动结合,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将美与审美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按照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读体会和组织交流讨论为方法,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以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和互相评价为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以“唤起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用亲切的话语和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接着通过看录像、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去感受文中春景的美、燕子的美,最后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春光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既能获得书本知识,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相似文献   

17.
[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读体会和组织交流讨论为方法,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以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和互相评价为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以"唤起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用亲切的话语和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接着通过看录像、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去感受文中春景的美、燕子的美,最后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春光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既能获得书本知识,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化学的自然美、和谐美和创造美三个方面,简述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美育的渗透,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热爱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造福人类的美好事业。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去进行渗透,努力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审美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样就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周璠 《考试周刊》2012,(25):112-112
从教以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自己的课处处充满美。一堂充满美的课,会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心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美、发现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呢?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美、发现美。结合教学实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力求课堂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