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而科学地去"小学化"需要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提升保教质量。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在很多地区(包括部分欠发达地区)实施,为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实施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课程建设现状,本研究选取贵州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儿童观和课程观趋于合理、教师准备游戏环境的能力逐步提高、游戏支持意识得以提升但实践能力需加强、课程审议得以落实、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引领和经济支持不足、课程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等。最后笔者提出几点建议:构建区域内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心,促进幼儿园间的联动发展;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师培训机制,探索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改革,打造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等。  相似文献   

2.
美国俄亥俄州社会课程幼小衔接的举措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适应是影响幼小衔接质量和儿童能否顺利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因素,因此社会课程衔接在幼小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尤为必要和重要.美国俄亥俄州近年在促进社会课程幼小衔接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对促进我国社会课程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具体来说,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在教育体系上为幼小衔接提供了制度保障,其从学前学校或幼儿园一直到六或八年级的自然延伸的年级跨度结构能为儿童提供持续性的经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业成就、学校参与、社会技能等.从幼儿园的角度而言,教师除了努力促进家长参与外,还采取多种途径与措施促进儿童个体的成熟、提升儿童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学会接纳自己的学生角色.从小学的角度而言,教师也在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学校和高年级同学的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并想方设法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在社会课程的幼小衔接上,俄亥俄州更是保证了课程标准、内容、实施与评价的连贯性、过渡性与整体性,形成了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良好合作与交流机制,创设了包括幼儿园、家庭与学校在内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儿童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3.
参与是幼儿的内在发展需要,幼儿参与课程评价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参与是幼儿的基本权利,且幼儿具备参与的能力,幼儿理应与成人一道成为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当前幼儿参与课程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社会氛围差、评价形式单一、缺乏适宜的评价机制且幼儿独特的评价方式未得到重视等.为支持幼儿参与课程评价,教师应当树立幼儿参与的理念;建立适合幼儿参与的多样化评价机制;重视幼儿独特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支持幼儿自主探究能力与品质的发展,幼儿园应大力建设探究性课程,并应依据儿童发展证据明确课程目标与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使课程具有以幼儿生活与兴趣为基本线索,以幼儿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既鼓励幼儿协商合作,又重视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实践特征。建立在儿童发展证据基础上的幼儿园探究性课程基于幼儿发展的实际与潜能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实施路径,协同“反思型教师”和“伙伴式家长”,把幼儿培育成“小小探索家”。  相似文献   

5.
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为幼儿园课程提供最佳配套条件的数字化资源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包括教师资源、儿童资源和家长资源三部分.这个资源库具有个性化、互动性、共享性、社会网络性等特点,能够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教师设计和实施课程提供最大的自由度.并能支持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思.方便教师与同行、家长的及时沟通.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必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幼儿园课程开发是否需要幼儿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幼儿园课程改革能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关联,幼儿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能否和如何获得专业发展,都是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本质是立足幼儿生活,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教师基于儿童真实问题探索予以适宜、有效支持的过程。基于儿童生活的真实问题生发的课程能够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丰富儿童的成长经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基于儿童真实问题生发课程面临着教师视域与儿童视域之间存在沟壑,教师对儿童的兴趣和问题的敏感性不足、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的支架能力不够以及生成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等方面的挑战。基于儿童真实问题生发课程的路径有观察分析、价值甄别、确定策略、及时回应和评价调整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幼儿园教师评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纬虹  申毅 《山东教育》2003,(27):11-13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师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幼儿园教师评价的现状如何?是否符合上述两个《指导纲要》的要求?能否有效地支持和帮助教师“从多种…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主题课程指向幼儿个体的整全成长和社会性发展。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主题课程实践要在强化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支持作用,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来预设和生成课程主题,通过游戏、一日生活等方式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实践。幼儿园要为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提供有效支持,促使主题课程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了解儿童的体验、评估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评价始于观察。在课程评价中,我们可以将观察定义为“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即:教师能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能探寻幼儿游戏行为背后教育契机;教师能理解并筛选有教育价值的信息,能利用观察结果做出教育策略的判断,支持并满足幼儿的需要。儿童行为观察与支持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也是“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更是幼儿园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课程需要价值观的引领。包括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冰岛在内的北欧5国非常重视关怀价值观,这既与其悠久的学前教育机构历史有关,也与相关哲学、心理学方法论的深刻影响有关。北欧国家在制定幼儿园课程政策时都强调了教师创建关怀关系的责任,与关怀价值观相对应的关键词在其课程政策文本中的出现频次和占比普遍较高,为儿童提供关怀被确定为幼儿园的重要机构职能。在关怀价值观的引领下,北欧国家的幼儿园逐步形成了保育、教养和教学三者相统一的课程模式。教师不仅通过关怀来满足儿童的需求,而且为儿童提供了以关怀方式行事的学习准则与榜样,这有助于儿童建构和内化关怀价值观。与此同时,关怀还被视为一种文化扩展和学科交流的手段。教师通过关怀和参与儿童活动,积极引入新的内容与知识,并给予相应的活动建议,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可见,要实现价值观对幼儿园课程的引领,应从理论上加强对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避免将其简化为技术上的行动;应注意政策引领,增强价值观的导向力;应构建整体性的课程模式,发挥价值观对幼儿园课程自上而下全方位的引导与目标指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采多  田鸿 《福建教育》2023,(20):29-31
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直接体验者和主要参与者,幼儿在课程评价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基于我园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实践,梳理了幼儿可参与课程评价的内容,总结其参与课程评价的可操作性途径以及教师在幼儿参与课程评价时常用的指导方法、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更新对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认识,提高其组织、指导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每个幼儿园都在寻求着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并努力推进着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今天,更多的课程参与者意识到园本课程不再是课程专家与园长的责任田,而是每一个课程参与者合理地利用有益的教育资源,在相互尊重、支持、接纳、分享中共同成长的课程。家长,作为特殊的课程参与者,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园本课程中,并在课程资源的提供、家园合作的配合与参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4.
对孩子而言,课程就是他们每天做的事.只有源于孩子需要的课程才是有生长力的课程.幼儿园应关注孩子自主发展的需求,改革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提升教师设计与实施课程的能力,使孩子真正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主人,使幼儿园课程能够真正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体育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由于教师课程理念落后、课程资源开发不足、课程组织不合理,当前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存在机械、片面、低质、低效等问题。建构园本体育课程,应以幼儿身体发展为基础,指向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园本体育课程不仅要合理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体育活动情境,而且要采取适宜的课程实施方式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对体育活动的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与课程》是杜威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后创作的教育名篇。《儿童与课程》打破传统世人对杜威儿童中心论者的看法,对儿童与课程、儿童与教师以及教材提出了新的认识,打破传统的二元分裂论。当下幼儿园课程改革应当关注儿童生活经验,关注教师的新角色,强调在做中学获得的经验,看到儿童当下和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发现教师在课程目标设计方面缺乏目标取向均衡性和目标设计全面性;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缺乏内容取向经验性和内容组织逻辑性;在课程实施方面缺乏实施取向协调性和实施过程游戏性;在课程评价方面缺乏评价取向多元性和评价组织平衡性。针对"价值融合"已成为课程取向的发展趋势、"儿童发展"是课程存在的唯一价值、"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精神,教师应树立"引导、支持、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的儿童观,建立"幼儿为中心、游戏为精神、体验为目的"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与旨归是为儿童的智慧生长提供机会,让儿童学会用智慧统领知识.要提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智慧,就要对儿童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儿童是幼儿园课程的永恒主语.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园中的儿童、教师心里的"儿童"和课程内容中隐藏的"儿童",让这三个"儿童"在幼儿园课程中相遇、交谈,共同建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情境,并在情境中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园本课程建设是指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的过程,它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吸收相关园本课程研究的理论成果与一些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园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即:以幼儿园为基地,加强与多方的合作;以教师为主体,吸引多方的参与;以实践为依托,强调动态的课程决策;以幼儿发展为目标,采用及时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