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话里道弘同志说厚枢同志给他一份1938年7月2日张元济给郑振铎信的笔迹影印件,他在《张元济书札》中没有找见,又问《张元济书札》封底因何有书号而没印定价。所说此信已收入《张元济书札增订本》。至于为什么没有定价和有增订本,就说来话长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出版》2010,(6):23-23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来源:张元济和严复同为戊戌变法之先进人物。张元济在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的工作期间,二人密切合作,不仅为中国近代的译书出版作出了巨大贡献,还为中国版权保护制度的创立多有建树。严复在翻译《原富》期间,已开始借鉴西方版权保护成例,试图用以保护著(译)者的权利。张元济对严复的版权保护主张多加认同。  相似文献   

3.
《四部丛刊》是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时编辑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之一。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共出了《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该书全部采用善本影印,对古籍版本的流传及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翔实资料对《四部丛刊》的出版过程作了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4.
柳和城 《图书馆杂志》2002,21(12):72-74,66
《续古逸丛书》是著名出版家张元济(1867—1959)仿黎庶昌《古逸丛书》例,主持影印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大型古籍丛书。从宋本《孟子》开始,到宋本《杜工部集》止,共收我国各个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精品四十六种、写本一种,计四十七种。起自1919年,迄于1957年,历时三十八年。所据底本借自国内外众多公私藏家,其中取于藏书家朱翼庵藏本的有八种,占六分之一,仅次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数。朱翼庵为何许人?他的藏书情况怎样?他与张元济有哪些交往?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5.
历代正史汇刻本,到清末民初,流通最广的只有清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但该本校刻不精,错误不少.张元济为求史之真,纠正殿本缺失,经数十年收集各史较早刻本加以影印,定名为《百衲本二十四史》.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曾称誉此书为:"最标准的本子".  相似文献   

6.
严复与孙中山都以"救亡图存"和"抵御外侮"为己任,希望通过振兴中国经济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在经济思想上,双方却存在很大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奠定了两人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波 《兰台世界》2013,(11):46-47
严复与孙中山都以“救亡图存”和“抵御外侮”为己任,希望通过振兴中国经济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在经济思想上,双方却存在很大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奠定了两人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8.
柳和城 《图书馆杂志》2004,23(5):76-77,75
笔者偶阅《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下册,见有《清绮斋藏书目》两种:一、清绮斋藏书目四卷清张宗松藏清道光二十三年管庭芬抄本清管庭芬跋姜殿扬跋(北京图书馆藏)二、清绮斋藏书目四卷清抄本佚名录清管庭芬跋(上海图书馆藏)我对这两部书目曾作过考释,上述著录略有误。北图本第二篇跋文非姜殿扬所撰,上图本则渊源可考,“佚名”说似不确。另两处关于《清绮斋藏书目》  相似文献   

9.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严复不直接翻译斯宾塞的著作,却首先翻译批评斯宾塞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原因众说纷纭。本文以为,《进化论与伦理学》能为严复普及达尔文的理论,进而宣讲斯宾塞的思想提供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辞书学知识和文献研究法,对CNKI统计的近三十年(1983-2009)辞典中“吴汝纶”词条进行梳理,分析概括其释文简明准确、重点突出、特征鲜明等特点,指出其存在主题不突出、表达不严密、评价失当、内容滞后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小霞 《编辑学刊》2016,(4):104-107
商务印书馆在我国出版界有响当当的名气。它由最初一个不起眼的小印刷作坊到后来成为当时民族出版行业的巨头,其中的巨变可以说和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的加入密切相关。文章在重点梳理分析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编辑思想对于当下出版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新  熊诗倩  翟欢 《出版与印刷》2020,(3):99-102, 86
文章通过研究《张元济日记》中有关“商务书馆”名称纠纷的记载,并对照《申报》关于此事的报道,条分缕析,厘清“商务书馆”名称纠纷的缘起和经过,以及张元济先生如何运筹帷幄,快速化解纠纷。其中,体现出的张元济先生高超的商业智慧,至今仍值得出版人学习和体悟。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是我国翻译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严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翻译家的代表,被誉为"译界泰斗"。他的代表性译著《天演论》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标杆,他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更被中国翻译界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菊生)先生早年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经手出版过大量外国翻译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史地和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1926年他退休之后,主要从事《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及《续古逸丛书》等大型古籍丛书及其他古籍的整理印行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五四语境下,翻译文学的经典建构在新文化精英们建设新文化和新道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赞助人理论的观照下,本文从译者的译介、编辑部文化精英的介绍与评论、刊登特别启事及译作的再版等方面,探讨了《新青年》编辑部对《娜拉》经典化的赞助路径.对《娜拉》经典化赞助路径的探析,对当前通过翻译文学经典化的赞助,来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对于英语著作的翻译从数量和领域大为拓展,最终动摇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传统文化的根基,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双重转型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8.
刘芳 《中国编辑》2018,(9):93-96
《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与《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是近期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与张元济相关的两种文献。其中,《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是张元济为"一·二八"事变后幸存的涵芬楼珍本古籍所编撰的版本目录底稿;《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则收入了张元济等围绕《孤本元明杂剧》与相关人士的往来信札470件,完整地记录了堪称"战时出版奇迹"的《孤本元明杂剧》整理、校订、编印、发行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种文献文本的分析,试图还原以张元济为代表的老一辈编辑家的诸多工作细节,及渗透于其间的理想信念、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这对当代的编辑而言不啻一笔来自先贤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百衲本《金史》以至正初刻本配补洪武覆刻本影印,然而有两大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所采洪武覆刻本中夹杂着八叶补版叶,与现存洪武覆刻本多有歧异;二是张元济为解决底本断笔等问题而采取描润办法。我们若将百衲本《金史》与其所据底本覆核比勘,里面隐藏的问题便随之呈现出来。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校勘此书时选用百衲本作为底本,可惜并未注意到以上两个细节,所以也就没有抓住百衲本与诸参校本间所见异文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