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百荣 《新闻传播》2024,(5):103-105
近年来,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农产品滞销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许多地方尝试借助新媒体直播平台,推销当地农村的特色滞销产品,不乏领导干部也加入直播行列,有效地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有的县长、市长加入直播行列而成为“网红”,帮助农民脱贫翻身,顺利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探讨“领导直播带货”产生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优化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2.
陈光 《传媒》2022,(1):61-62+64
<正>在2019年3月30日举行的淘宝直播盛典上,淘宝"村播计划"正式启动,宣布将在全国100个县培育1000名月入过万的农民主播。同时,通过打造脱贫IP栏目带的形式,深入农产品原产地,帮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打开新市场。淘宝"村播计划"启动一年以来,仅淘宝直播平台上的农产品直播已经进行了140余万场。  相似文献   

3.
冉亚敏 《传媒》2021,(15):79-81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恢复阶段,先于其他行业复苏的是电商直播行业.本文通过央视主播朱广权与淘宝主播李佳琦合作开展的跨界公益营销"谢谢你为湖北下单"为案例,结合此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与电商直播平台联合展开的几次公益营销,探析主流媒体与电商直播平台利用"头部"平台的引领,通过场域的共振实现多方共赢,并借助受众的狂欢心理完成主流价值观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申奥 《视听》2024,(4):142-145
在知识经济风靡的当下,东方甄选抓住机遇,开拓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模式。其头部主播董宇辉凭借密集的知识输出和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在主播与消费者之间构筑了较稳固的关系网络,实现了电商直播影响力的社会扩散,持续赋能其货品销售渠道。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依据来阐释主播与消费者间的互动机制,并结合引爆点理论分析构筑主播与消费者间稳定互动仪式的策略,可以发现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的互动仪式机制包括成员聚合、情感共鸣、仪式破圈三个维度。参与式文化与主流媒体互补叙事,加速社会下公众知识需求激增,乡村振兴与农产品电商直播契合,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的破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国内网络直播平台"斗鱼TV"为例,采用数据分析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性地分析受众使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现状.研究发现使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男性受众多于女性受众.接近半数的受众通过手机APP使用直播平台,且通常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较为完善的场合使用的几率较大.不同性别受众对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认知印象并无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呈现消极化态势.  相似文献   

6.
借助新媒体的特性和优势,以农产品新媒体营销为切入点发展乡村经济,是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预防返贫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陈坪村的樱桃销售为案例,结合实地调查进行了以“云樱淘”公众号为依托的新型农产品社交化营销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发现了微信小程序被接受程度低、品牌构建维护能力不足、新媒体营销人才短缺、前期成本较高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农户媒体素养、借助技术支持、寻求本地媒体资源和提升平台能力等优化策略,为特色农产品营销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直播平台兴起和网红涌现是2016年新闻传播领域最新的热点现象,2016年还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或网红元年。①
  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红是从受众角色向传播者角色转变的标志性现象。从传统媒体时代的读者、“阅听人”(audience),到网络直播时代的网红,受众参与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化,影响着专业媒体机构乃至整个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8.
马莹莹 《东南传播》2023,(8):125-128
线下淄博烧烤火爆,线上乡村网红的“云摆摊”直播以其独特的情感互动方式也吸引了大量网友,形成了游弋在网络里的烟火气。本文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探索乡村网红与受众的情感链接是如何达成的。研究发现,人本身的情感需求是促成这场直播仪式的内在动力,而直播的形态在其中发挥了补偿作用,借助于直播间的互动,达成了情感的流动;其次,乡村网红“在场”与“离场”的叙事文本相互耦合,通过“离场”的情感输送文本带来了受众的情感密集度较高的回应,从而达成了情感链条。  相似文献   

9.
吴越 《采.写.编》2023,(12):190-192
目前,直播带货作为直播电商发展的新风口,引领直播电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拉动社交、内容、电商等各平台的流量势能,助推传统媒体转型,直播带货几乎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带货主播通过其特有的优势对受众产生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电商直播带货也为消费者购物带来弊端,直播带货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直播带货中电商主播对受众的角色认同和在直播中受众的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进而提升直播带货中受众的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0.
尹心航 《东南传播》2017,(12):133-135
随着网络直播如火如荼的发展,直播作为一种营销媒介被直播平台和商家经营起来,以"直播+品牌+发布会"、深入体验和实体店直播为主的形式展开。从商家在直播前的创造性策划到直播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新思路再到直播后的二次传播,生产、消费、受众及市场中的每一环节都在商家和用户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互动性。在这种"创意闭环"的众包式营销直播下商家更了解消费者的背景,实现了话语权的下放,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沟通与协商。商家所设计的产品将更具有创造性、个性化,一种区别于传统大规模工业机械化式的生产模式逐渐走近我们的生活,并推动媒介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权珍琦 《传媒》2019,(9):18-21
山东乡村广播将目标受众精准定位于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第一书记等农村最先进生产力代表。打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平台、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平台、安全放心农产品推介平台、乡村禁毒广播站四个具有融媒体属性、产业属性的项目平台,紧密粘合了全省几百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实践中,努力发挥专业主流媒体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需要借助媒体宣传。随着全媒体的高歌猛进,各类新旧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形式可谓“百家争鸣”,这也是媒介属性的迭代。但无论平台、渠道等如何日臻完善,新闻传播的根本仍然是“内容为王”。面对发展变化的媒介形态,我们要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的优势,加强农产品品牌传播的精准选题与策划,助力农产品传播多元化、深入化,为乡村振兴开拓农业发展体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词共现网络的方法,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栏目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三农中国》的主热点话题领域为"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农业气象信息";次热点话题领域为"扶贫攻坚""对农政策"。分析发现,该节目基本满足了农民受众的农业经济信息需求及对农政策信息需求,但是对农民信息需求度较高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农民子女教育等问题关注不够,缺乏针对农民工受众群体的信息资讯传播。  相似文献   

14.
2019年被称为“电商直播元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美妆行业线上渠道的布局再次加快,内容种草和直播电商成为了美妆行业的重要销售渠道。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众多意见领袖的带货分享,使得直播成为了巨大的流量入口。这其中,从抖音平台美妆短视频板块起家的李佳琦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见领袖。本文从分析抖音平台李佳琦在美妆视频平台常用的话语传播策略入手,分析其是如何通过话语传播策略满足消费受众的情感和身份认同需求,并最终形成以语言策略为核心的消费符号的,从而揭示电商直播行业的营销套路,并为未来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直播现象在2016年呈井喷式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直播平台已经进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 3.0 移动视频直播时代。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然后从传播主体、传播模式、受众分析以及场景融合几个方面探析网络直播现象,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网络传播的引导与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直播是一种塑造出版品牌形象的有效方式.文章结合公关文化的情境、仪式、修辞三大特征,诠释直播浪潮下出版行业新动向.从情境分析层面看,出版与直播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构建具有亲民意蕴的文化空间;从仪式分析层面看,"直播+出版"营销模式创建的集体记忆,可以帮助出版社完成从受众情感培养向出版品牌树立的跃迁;从修辞分析层面看,出版行业跨界直播,能够促使受众对出版社形成情感归属与品牌认同.  相似文献   

17.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充分认识到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上游新闻客户端开设了综合社交平台“裕农朋友圈”。运行以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该频道将目标受众定位为“新农人”,准确发布涉农政策资讯及解读,邀约专业人士为农民网友提出的问题提供权威解答,构建了一条与农民顺畅互动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笔者在南村和江村的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传播学角度比较分析了乡村意见领袖的特征及对乡村和谐的"双刃剑"作用.政府部门可从传播渠道、传者和受众三 方面引导,促进乡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个人网红被孵化公司批量生产,被营销和推广的KOL (相关意见领袖),将其产生的注意力资源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进而衍生出了日渐红火的网红经济。网红按照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和诱惑,受众为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付费,从而形成这一固定的经济模式。而网红被建构成为固定的、取悦受众的形象,力争"眼球效应",在被关注的过程中与受众互相建立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视角下进行研究,被资本操纵下的网红经济形态,从建构网红形象、内容生产,到流量变现,最后引导受众进行购买就是消费本身的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力思考网红经济的价值影响,认识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提出网红经济形态下的正确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20.
以直播为媒介的平台实践对消费者和企业的互动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梅罗维茨的场景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和虚拟民族志观察对图书直播场景中的互动实践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主播身份调试与场景调性冲突、直播主体间有效互动缺失、把直播作为关系连接的长线思维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进而提出UOP整合,优化主播结构;重视直播社群建设,运营私域流量,搭建关系连接渠道;以强互动增强用户体验价值的互动模型和创新思路,以期从理论层面增加场景研究的丰富性,并为提升图书直播互动效果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