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亦武 《东南传播》2016,(10):31-32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深入是大势所趋,闽南话对台广播如何在融合与创新间,在情感的宣传上,走出一条"可听"的"味道"元素,以情感共鸣拉近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体现闽南话对台广播的功能与特质,无疑是闽南话对台广播同仁的思考方向。本文以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阐述情感元素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元素,提升对台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闽台一家一脉相承。因此对台广播节目如何巧妙的运用闽南乡土元素,是广播人在传播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和思考。文章以东南广播《斌斌说南音》节目为例,阐述设置此类节目对传播闽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粹,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有着积极作用。闽南文化类节目正是对台广播与台湾民众之间"越走越亲"的一剂暖心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浅析传统文化元素在对台广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在节目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促进两岸交流沟通成为业界关注的主要话题。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就传统文化在对台湾广播中的重要性、对台湾广播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涵盖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在节目中更好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民歌榜》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一档公益性音乐节目,2003年3月开播,2004年即获得首届中国文艺十佳栏目。在之后十多年中,《中国民歌榜》作为全国唯一民歌类排行榜的广播节目平台,以权威的排行、专业的音乐品质向台湾听众推介大陆民歌,成为中央台在台湾岛内广受听众喜爱的精品音乐节目。十多年来,《中国民歌榜》推动着"对台湾音乐广播"在如何更好地向台湾听众展现大陆多元音乐文化方面不  相似文献   

5.
杨昭彦 《视听》2016,(7):29-30
在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将对台工作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赋予广播人更加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以地处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龙海人民广播电台为例,探索新时期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发挥近台优势,办出接"地气"、聚"人气"的对台广播。  相似文献   

6.
黄月慧 《东南传播》2011,(4):127-129
对台湾广播是祖国大陆以居住在台湾地区的民众为目标受众的定向性广播,担负着争取民心、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特殊作用.旅游类广播节目因其旅游题材政治关联度较低,又和中华文化传承、民族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具有在"随风潜入夜"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对台宣传优势.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在台湾26家电台"置入"播出...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港澳中心委托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任台湾岛内首次进行了对台湾广播听众抽样调查。在台湾听众中,有56.8%的听众对我们的广播的需求不是政治需求和知识需求,而是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这一抽样调查也进一步明确了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的定化——通过好听的声音传递情感和思想。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种种人为阻隔,  相似文献   

8.
高佳桢 《东南传播》2010,(2):119-120
音乐作为广播声音三要素之一,在各种广播节目中对想像空间营造、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旅游节目作为众多广播节目形式中的一种,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音乐元素为节目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了音乐在广播旅游节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柳欣 《中国广播》2009,(5):60-62
对台湾广播,就宗旨、性质和任务而言,在媒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工具,而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又因内涵深邃、情感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而具有更加独特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较好地发挥了欣赏、娱乐、教化等功能,为台湾同胞播送了大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成为台胞了解大陆的桥梁与感知祖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仍应加强主业建设,不断挖掘广播的传播潜力,同时注意吸收新媒体元素,补强广播的传播功能。对台湾广播可以以新媒体为桥梁,开拓入岛落地渠道。媒体应坚守诚信,把握底线,建设既有包容性、更有可控性的新媒体,凸显主体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连新元 《新闻记者》2012,(10):43-46
今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频仍,广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如何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情感抚慰的作用,本文以北京"7·21"暴雨报道为例,对此深入探讨,提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广播应成为信息的集散点、议程的发源地、感情的共鸣箱。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13.
李明 《中国广播》2009,(6):66-67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是当前中央对台湾工作的重点。而青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如何做好青年人的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台湾当局刻意“去中国化”的教育和宣传,当代台湾青年对大陆了解甚少,对大陆的无知与偏见普遍存在于台湾年轻人身上,如何吸引这些人来关注我们的广播,关注大陆的方方面面的发展状况,作为广播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海娟 《传媒观察》2014,(10):69-7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在台湾施行了严厉的战时新闻统制,广播成为总督府进行舆论强化与战时动员的重要工具。台湾总督府既加强海外广播,又对台湾民众实施"皇民化"教育。同时,通过广播节目的调整,强化战时舆论管制。总督府的战时广播宣传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和战时扩张的帮凶。  相似文献   

15.
<正>为纪念福建对台广播开播65周年,2015年7月26日,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策划主办的首届"亲亲闽台缘"听友见面会在台湾嘉义举行。100多位台湾听友从台北、桃园、台中、台南和高雄等地赶到嘉义,与东南广播的主播见面、互动交流。台南听友李文仁说,"以前听大陆广播,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次见到老家福建来的电台主播,真的感觉蛮亲切的!"报名参加活动的台湾听友逾1000人,但由于场地限制,最终只能以"有奖问答"形式,筛选  相似文献   

16.
乐艳艳 《东南传播》2014,(5):I0002-I0002,158,159,F0003
<正>乐艳艳(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对台广播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入岛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然而,优势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媒体优势正在丧失;两岸进入全民传播时代,民众需要直接交流情感与思想,广泛参与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对台广播如何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传播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台湾岛内民众一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岛内媒体竞争激烈,而岛内意识形  相似文献   

17.
大陆对台广播在台湾30万的听众,这30万听众对岛内局势有什么影响。岛内目前的局势将对台广播的发展形势产生何种影响,而作为台湾民众的母语之一的闽南话又将在对台广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将就如何针对岛内受众心态、加强对台广播传播有效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设置情感类谈话专业频道的意义何在?情感谈话广播中的主持人应该如何定位?怎样发挥情感广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天津生活广播这个全国第一家以情感谈话节目为主的专业化频道开播的意义在哪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天津电台8月15日举  相似文献   

19.
广播观念产生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它决定着广播电视的体制特点和主要运营模式。台湾广播观念渊源于中西方新闻和文化思想的共同影响。一方面,它具有三民主义新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功利思想的鲜明特色;另一方面,西方的自由主义传播观念及实践给予它巨大的示范作用。台湾广播观念解严前后发生了显著变迁。解严前,以“辅导”观念为中心,强调广播的政治功利和社会责任;解严后,转向突出“监督”观念,强调广播媒体的独立性和监督权力。未来台湾广播政策的关键依然是如何在自由与责任间谋合,因为台湾广播观念始终崇尚自由,但更强调责任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叙事故事化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广播新闻事件。凸显的主要元素为事件的过程、事件中的人物命运和情感,注重对新闻要素中原冈和怎么样的阐发。它主要是吸收了新闻和故事两者之间所具备的要素的交叉和互补的特点,形成了广播新闻叙事故事化的特点。这是近年来在广播新闻界积极尝试的一种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