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末王逸所著《楚辞章句》一书,是我国第一次对《楚辞》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章句体论著,为后人准确解读《楚辞》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流布的方式与历史均较为复杂,本文首先将就其流布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论述,然后对王逸《章句》一书的流传版本系统情况加以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2.
《楚辞·九歌》是一组浪漫主义祭祀乐歌,语言清新而优美,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后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论述,但由于年代远久,研究者又不同时代,很多观点与看法难能统一与一致。本文拟从《九歌》源流作系统论述与分析,以期揭示《九歌》来龙去脉与历史演变,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王逸所著《楚辞章句》一书,是我国第一次对《楚辞》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章句体论著,为后人准确解读《楚辞》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流布的方式与历史均较为复杂,本文首先将就其流布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论述,然后对王逸《章句》一书的流传版本系统情况加以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在其所创作的楚辞体作品中,作品的诞生均直接联系着当地的音乐,对楚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九歌》作品中,《九歌》以一组文辞优美、情致深婉的诗篇,糅合动人的传说、迷离的意境、优美的景色,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描述不同的神女爱情故事,并以祭祀歌舞为题材反应南楚的社会生活、自然风貌,在民间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对屈原的音乐创作进行阐述,分析《九歌》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的组诗。《九歌》独特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浪漫精神、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将中华民族的神话、宗教、历史、天文、地理等古文化史,都非常巧妙地编织在绝丽的篇章里。  相似文献   

6.
程迎接 《兰台世界》2015,(3):155-156
《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的组诗.《九歌》独特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浪漫精神、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将中华民族的神话、宗教、历史、天文、地理等古文化史,都非常巧妙地编织在绝丽的篇章里.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屈原生平,《九歌》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屈原音乐的忧患意识,并初步探索了屈原音乐忧患意识对我国封建社会音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茅盾从比较神话学角度,认为《楚辞》的来源是中国中部民族的神话。《楚辞》中某些篇章如《九歌》、《天问》、《招魂》等在文学类型上就是神话,与屈原的人生情感经历无关。在中西神话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楚辞》中具体神话的阐释,茅盾简单勾勒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神话世界。茅盾对《楚辞》做出神话学的阐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虽然在阐释《楚辞》主旨的时候,过于强调神话材料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作者的主体性改造,但总体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楚辞》涵盖了屈原的人生使命和心路历程.王锡荣教授的《楚辞新论及其他》对屈原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认为屈原的个人哀伤充分体现在作品中,用文字之妙展现哀伤之美,通过凄美传说寄托全部情感,塑造了百转千回的意境.屈原一生都在感叹时光流逝,因为他政治抱负成空,失去报效祖国的途径,但又不甘心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有记载的27部楚辞类著作中,已知付梓的有13部,近50%。这样大规模的刊刻《楚辞》,从根本上改变了宋代《楚辞》的传播方式,让宋代《楚辞》的传播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1.
明代汪瑗撰写《楚辞集解》作为重要的《楚辞》注本之一,对后世楚辞学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考察汪瑗撰写《楚辞集解》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楚辞集注》之不满;二是无失扶抑邪正之意;三是悼念不得志者;四是发前人之所未发。本文试阐述之。  相似文献   

12.
朱新林 《图书馆杂志》2012,(7):84-88,93
龟井昭阳《楚辞玦》是江户时代古文辞学派治学特点在《楚辞》研究上的体现,是江户时代《楚辞》注解中的佼佼者,是他研治《楚辞》的精粹所在,正如"玦"字义,足以与浅见炯斋、卢东山、冈村瓮谷等人《楚辞》研究成果鼎足而立。目前,梁容若《中国文化交流史论》、星川清孝《楚辞研究》、戴锡琦等主编《屈原学集成》、李庆《日本汉学史》未著录,崔富章师《楚辞书录解题》著录较为简略,竹治贞夫《楚辞研究》、稻畑耕一郎《日本楚辞研究前史述评》、徐公持《日本的楚辞研究》、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等研究成果亦语焉不详。由于该书是"日本学者独立地对《楚辞》所作的第一部注解书",在日本《楚辞》学界具有重要地位,故本文对其书作者、体例、内容略作考证,以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13.
《楚辞述注》与来圣源之世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崇祯十一年来圣源刻《楚辞述注》附《九歌图》版画,陈洪绶绘,首洪绶序为其自书上版,刻绘兼美,现存有初印、增刻两种文本书眉均刻有评语,多出来氏,而人数多寡不同。本文利用《萧山来氏宗谱》证明,参评来氏诸人均属一族,其中陈氏好友来风季等为大房一支,陈氏妇翁来斯行等为四房一支。并推测,由于此本出版后,颇受好评,诸子弟以能参与此书批注为荣,纷纷附丽,从而形成此书两种文本,  相似文献   

14.
李霁 《兰台世界》2011,(7):70-71
《九歌》是屈原被流放沅湘后对民间祭祀歌进行加工润色而成。它虽然是一组祭祀神灵的乐歌,但透过诗歌里对时光易逝的慨叹、对生命无常的悲凉、对美好消失的忧伤,也能看到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它记录着屈原流放时的悲苦情怀。  相似文献   

15.
《九歌》是屈原被流放沅湘后对民间祭祀歌进行加工润色而成。它虽然是一组祭祀神灵的乐歌,但透过诗歌里对时光易逝的慨叹、对生命无常的悲凉、对美好消失的忧伤,也能看到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它记录着屈原流放时的悲苦情怀。  相似文献   

16.
说“齐速”     
《楚辞·九歌·大司命》"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中之"齐速",历来众说纷纭。"齐速"一作"斋速",王逸《楚辞章句》:"斋,戒也;速,疾也。……言己愿  相似文献   

17.
《湘君》和《湘夫人》是屈原名作《九歌》中的双壁,是以古代民歌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创造,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并独具民歌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8.
《楚辞》并非屈原作品本来的名称,而是汉代人对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称呼。汉人以"辞"命名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主要原因在于"楚辞"继承了先秦时期辞体形式的包容性、内涵的广泛性和盛世危言的情感表达特点。较之先秦辞体,《楚辞》在文体表现形式、情感内涵和影响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代表着辞体发展的高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南宋洪兴祖所撰《楚辞补注》,保存了自汉至南宋一千余年的《楚辞》注释与研究成果,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楚辞》注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白化文先生领衔整理的点校本《楚辞补注》,为阅读、研究该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点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讹误。在吸收了俞明芳、黄灵庚、叶  相似文献   

20.
李运英 《湖南档案》2010,(11):45-46
湖南,素称“歌舞之乡”。屈原的《九歌》,轻歌曼舞,珠联璧合;湘西南的“扛菩萨”,古朴犷放的歌舞,令人陶醉;湘西的“哭嫁”,虽只歌不舞,而是杂以“戏曲”。湘南伴嫁可谓独树一帜,一伙女客参与哭嫁,分别担当各种角色,而且,或歌或舞或“演戏”,这在神州大地乃至海外异域,却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