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面对新媒体语境中社会、受众、媒介发生的诸多变化,传统主流媒体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正在不断受到冲击。如何坚定自信突出重围?如何赢得广泛关注,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作为20 1 5年度重点宣传任务,《行进浙江精彩故事》正在浙江各主流媒体蓬勃展开。相比于前几年大力提倡的"走转改"报道,本次大型主题报道,把落脚点放在报道本身,开宗明义地强调要讲故事,要讲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2.
张斌 《新闻世界》2011,(9):48-49
在信息传播立体化、多元化的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日益丰富,作为主流媒体的党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刊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发展,必须在做大主题报道上下功夫。本文以《今日浙江》为例,对党刊如何加强专题整体策划、延伸报道触角、丰富各种报道形式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3.
唐嫣妮 《东南传播》2021,(11):46-48
建党百年宣传报道,无疑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也是今年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身处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媒体平台不断衍生,传统媒体如何守正创新,如何在众多的报道中突围,让受众愿意看、有印象、效果好?本文从红色主题报道的"多彩化"、厚重党史"轻量化"、过去时态"行进化"、归纳汇总"集约化"、凸显特点"个性化"五个方面,从新闻的内容质量、报道形式两个维度,探讨如何通过融合传播,激活受众的红色记忆,将"建党百年"这一红色主题报道做得鲜活接地气,让政府满意、百姓乐见.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媒介可以在新闻报道策划过程中,通过使用议程设置这一理论来有效地传播新闻,使之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从而达到传播者预期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高晓松醉驾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新闻报道与策划中议程设置的具体体现,以及对于该事件报道与策划后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中国军人形象对外传播,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依托"巨媒体"和"微媒体"平台,寻求适宜于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报道形式;要在信息传播流中实现国内外受众的参与式传播,让受众参与人物发现、人物选择和人物报道环节;要注重挖掘国内外受众资源,提升我国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让国内军事明星"走出去",实现主动传播人物形象和引入外媒正面报道相结合,促使军人形象对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郑继业 《东南传播》2016,(8):105-107
在信息海量、媒介多元的今天,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对重大主题报道的"谋篇布局",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创造和谐的传播环境,是时下媒体宣传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福州台系列主题报道的实践出发,多维度阐述媒体主题报道应该怎么围绕提炼立意、策划、组合报道三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来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运作能力,形成可操作、可实践的运行机制,制作播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芳 《中国记者》2021,(2):113-116
当下,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主题报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依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再到如今网络媒体客户端;从单纯的文字、音像、影像到如今H5、短视频等新兴表现方式频现。主题报道在不同阶段,以不同媒介传播,取得不同的传播效果。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要想满足受众的需要,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就必须以"媒介融合、内容融合"的创新理念,去打造爆款产品。本文以平潭融媒体中心在主题报道中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浅谈如何打造爆款产品。  相似文献   

8.
一个被媒体共同关注的非事件性题材,媒体要做出新意,赢得受众,关键是自主动作要在策划和运作上创新,要把非事件性题材“活动化”、“事件化”,进而在活动过程中创出媒体品牌,获取受众青睐,赢得市场认可.  相似文献   

9.
全华  白红义 《中国记者》2012,(5):105-106
2012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大地震一周年。国内外各主要媒体均对这一国际热点事件进行了策划报道。在众多"媒体行为"中,微博作为新的媒体样态,以"微话题"等交互特色鲜明的方式,将受众纳入"报道"体系,以网民"自媒体"信息作为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3月22日,"日本大地震一周年"微话题已发表了4670703条,且仍有人在不断地参与到微话题讨论中。  相似文献   

10.
王志忠 《新闻传播》2009,(10):107-107
当前,频道专业化已成为我国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频道专业化、受众“分众化”、传播互动化的形势下.教育电视台在栏目的策划与设置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原则,以求办出特色,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策划是提升新闻价值和宣传效果的重要手段,历来为媒体人所认同和重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赋予新闻策划新的可能。媒体人与时俱进,通过提升新闻策划能力迎接新媒体挑战,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新闻媒体要想突出自身特色,抢占舆论制高点,就需要创造性地进行新闻策划,创新报道内容和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新闻的“重量”愈显重要;单枪匹马的消息已显势单力薄,许多媒体想方设法采用集中策划的方法,体现编排思想、报道意图,以使新闻产生集束效应,凸显媒体价值。笔认为,将传播的创造性与受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适应市场,贴近受众,无疑是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当今媒体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大型活动报道,很大程度依托于新闻策划.在新闻源高度一致的情况下,要想在同题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报道形式、角度、深度等方面赢得受众的青睐,唯有凭借独具匠心的策划.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在重大主题宣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更离不开报道形式的创新。作为地方媒体,合肥晚报连续3年通过精心的策划,用最好的表现形式,呈现了"牢记总书记嘱托"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下传媒行业领域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传统与新兴媒体之间也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作为广播类新兴节目,面对传媒行业日趋激烈的大环境,若要赢得受众的信赖,作为传播主体就势必要注重传播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优化传播环境,提升传播效果。在广播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作为信息和受众交流的纽带,如何运用好语言无疑是能否达到传播效果的重要一环。所以主持人一定要注重分析自身的传播环境,锤炼业务能力,善于运用自身的特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利用自己独特的言语方式和感情优势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消除受众的距离感,更好地赢得受众的信任。无论身为一名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如何在情感类节目中得到受众的青睐,其语言表现技巧的运用是一件重要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6.
信息爆炸,传媒业空前发展,社会进入多媒体时代。受众面临多重的选择,媒体也由过去的以传者为主导的"卖方市场",进入了由受众起重要作用的"买方市场"。受众在新世纪对媒体的新要求,需要媒体调整思路,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媒体大竞争中,以赢得更多的关注目光。在林林总总的传媒群中,要吸引受众的关注,媒体需要塑造自己的个性形象,经营媒体品牌,在众多的媒体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目标受众的首选对象,从而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塑造媒体形象之必要过去,媒体结构单一,品种稀少,受众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策划是对媒体的优化设计,包括媒体的宗旨、定位、发展理念、受众对象、版式设计、栏目设置、内容安排、风格特征、队伍建设、管理制度、部门机构考虑等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对某一项特定的报道活动的策划,即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报道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从而制定报道计划作为新闻报道活动有效开展的依据。综合而言,新闻策划本质上是指在新闻媒体实际动作之前及动作过程中,以事实为基础,对报道时机、报道手段、报道艺术等做的规划设计。具体来说,新闻策划要走好“三步棋”。第一步棋:从题材的选…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即事实、媒体、受众不在同一传播平台,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出现了国内与国外断层的现象。一方面,受众、媒体(国外媒体)远离事实,导致国外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不一定客观真实,导致"他塑"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事实、媒体(国内媒体)远离受众,国内媒体对国外受众的调查不够,国外受众对国内媒体的信任不够,导致"自塑"的不给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国际新闻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力争通过国内媒体的报道影响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减少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障碍。  相似文献   

19.
<正>融合新旧媒体,提升分享平台效应。在全媒体时代,"竞争、合作、共赢"成为媒体发展的主题。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所以可以实现相互联合、相互利用,以优势互补的形式形成分享平台效应,从而拉近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实现媒体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多元化运营手段,深入挖掘全媒体市场价值。在全媒体时代,要想使媒体的品牌获得提升,就必须把品牌的核心价值融入  相似文献   

20.
方洁  谭天 《新闻战线》2023,(1):45-47
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各大主流媒体制作的短视频重视受众心理,强化认知传播,从“视听感知”转向“心理认知”,通过认知传播和人机传播不断触发受众的“共情点”,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