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云波 《海外英语》2013,(22):160-161
翻译本应是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桥梁,但是由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存在颇多差异,翻译过程便需要不断调整结构。然而汉语译员可能受到英语表层结构的局限,也可能汉语译员无法自如地驾驭汉语,其译文并不合乎翻译标准。该文以此出发,探讨了两种主流的翻译标准、英式汉语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克服途径。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源语言中的冗余信息,处理不当会造成不符合英语习惯的中式英语。"冗余对子"是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通过实例探讨汉译英中冗余对子的鉴别与纠正,以期对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一种文化沉淀。英语语言、汉语语言由于在地域、习俗、宗教和历史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习惯用语。因此在习语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彼此文化、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翻译语言被视为一种既不同于源语言、又有别于目的语的语言变体。研究者发现,翻译文本具有显化、简化、集中化等共性特征。本文旨在通过提取并分析汉语翻译文本(浙江大学汉语译文语料库,简称ZCTC)和原创文本(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简称LCMC)3词词束的使用特点来揭示翻译汉语这一语言变体相较于原创汉语在词束使用方面存在的若干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探究翻译语的特点,从而为翻译汉语的"翻译共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罗萍 《考试周刊》2011,(54):108-108
习语既是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语言文化的镜子。这些习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语中丰富的习语表现了语言所蕴含的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为再现原文的表现力,在翻译中,除了力求忠实原文,还应根据目的语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源语言作相应的艺术加工,以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探讨如何实现英语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英汉翻译是英语和汉语两种文明相互交流的平台;在翻译交流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语言本身的美感和内涵,即体现英语原文内在的"精气神"——具有优美的表现形式、体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并充分反映出作品的灵魂。充分解单词本身的确切意义,注意英语本身所体现的历史背景、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再结合一些翻译技巧,让汉语受众能感受到英语的内在含义,体现英语语言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7.
李艳丽 《考试周刊》2012,(54):37-38
习语既是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语言文化的镜子。这些习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语中丰富的习语表现了语言所蕴涵的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为再现原文的表现力,在翻译中,除了力求忠实原文之外.还应根据目的语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源语言作相应的艺术加工,以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探讨如何翻译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8.
彭洪明 《海外英语》2011,(14):180-181,188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其原因是基于不同民族思维模式及相关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的。从而给英汉翻译造成困难,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局限于源语言的结构,必须打破原结构,改变词性,将原英文中的非动词翻译成中文的动词的现象非常多见,否则就会在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从英语译成的汉语诘屈聱牙,文理不通,英译汉时表达语是汉语,可是语言结构基本上是英语的。她试图从阐述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别来说明英译汉中的英语词汇翻译时需要译成汉语动词的必要性,并且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翻译涉及两种语言,译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汉语文化的"意合"、"曲线表达"、"主动"和"具体"与英语文化的"形合"、"直线表达"、"被动"和"抽象"等几个主要方面不同特点的探讨,分析了译者在汉译英中常犯的错误,从而阐明了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0):90-91
动词名词化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这种现象一直是学者们关心的问题。分析动词名词化现象的原因、分类及表现形式,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把握源语言,从而在翻译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而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英语和汉语,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衡量,它们都属于不同的语系:从地域来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蒙古语系;从语篇中的主位角度看,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本文试图从语篇的角度来分析英汉翻译中的主位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因此,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化,尤其是源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即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功底是翻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探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源语言和中介语言,以及借用的方式。文章还指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揭示了词汇借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还是社会语言现象。文章期望能够激发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了解词汇借用现象,并帮助其有效的扩大词汇量,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英语短篇小说《她心中有一颗明星》的汉语译文所做的分析研究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树立了很强的语篇意识,跳出了源语言层面的束缚,并利用"增译,缩句,换序"等翻译手段使译文"忠实,通顺,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与英语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称谓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与汉语的称谓语在辈分、年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对这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将源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翻译成可以接受的目标语,应该采用恰当的方法,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称谓语,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特殊的本土化。中国作为开展英语学习和研究的大国,英语学习已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推广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本土语言汉语的影响,出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英语,即"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本文主要探讨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区别"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异同,应使用规范英语来翻译中国文化,提倡使用中国英语来更好地描述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将优质译文呈现于英语读者面前,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7.
严尽忠 《海外英语》2013,(19):158-159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它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还是包含在语言内的文化转换。英语长句结构复杂,要准确通顺译成汉语,需要了解和掌握长句翻译要素及技巧。该文就长句翻译过程中的四大要素以及九种实用翻译技巧做了详尽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在翻译时往往在英语当中找不到对等的语言来表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影响深远,本文将尝试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中国学生能较为准确地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语。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74-75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通常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是否对应,是否能彼此互译,两种语言的成语之间对应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有的现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视角观察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异同,探讨习语与成语翻译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翻译思维模式的转换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