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玉祥将军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他对子女的教育也高人一筹。他认为做人最根本的就是要自立、自强,从小要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可依赖父母。因此,他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洗衣服,学做木工和种地等。女孩子还要练习做一些针线活。8岁的女儿小红学会了自己补袜子,冯将军很高兴,特意写了一首小诗,以表鼓  相似文献   

2.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唐琬的丈夫。作为爱国诗人,他力主抗金北伐、收复中原,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但作为丈夫,他对唐琬并非很痴情。在陆母的逼迫下,他没有积极寻找别的出路就休妻;一曲《钗头凤》更是间接要了唐琬鲜活的生命;和爱国诗对比,他所作的怀念唐琬的诗也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3.
一、古诗词 ,是品德教育的切入点1 .通过学习古诗词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人常以“诗言志”,一首首精练隽永的古诗词 ,不仅是诗人才华横溢的结晶 ,也是他志向高远的体现 ,在我们熟知的唐宋诗人中 ,有立志为国驰骋沙场的辛弃疾、王维 ;有忧国忧民的杜甫、陆游 ;有藐视权贵的李白、苏轼……他们的作品 ,处处体现着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生活在南宋的诗人陆游 ,始终如一地抱着对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失地的信念 ,在他 86岁临终前 ,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短短 2 …  相似文献   

4.
陆游的很多诗都是反映他爱国忧时的思想感情的。晚年闲居山阴时爱国热情毫不减退。即使他遭到排挤,或年老多病。以身许国的决心仍未动摇,其家喻户晓的三首诗《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示儿》便是证明,我们从中听到强烈的爱国之音。  相似文献   

5.
杜甫一生写下了许多爱国忧民的好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  相似文献   

6.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不仅创作了许多壮志凌云的爱国诗作,还有不少似水柔情的爱情佳作。《沈园二首》就是其爱情诗歌中的代表作品,本文结合陆游的人生经历分析《沈园二首》"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和他的沈园情结,以期揭示出该诗打动人心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题为《扬子江》的诗:“几日随风北海游,回首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才不肯休。”这首诗是他在被金兵扣留以后逃出虎口,于南归途中写的。作者借指南针,表达了他忠贞爱国的心情。是啊,.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不都像指南针一样,始  相似文献   

8.
[《示儿》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用将尽的生命写下的绝笔,诗人怀着至死不见中原统一的遗恨,借对儿子的遗嘱书写出自己一生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爱国愿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具有一定的古诗自学能力,要弄懂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并不是难事。但这首诗的内容涉及到北宋末年金兵入任中原,没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据半壁江山而不图恢复失地的历史背景,由于诗歌所反映的生活距今年代久远,小学生的历史知识又很有限,学生对这首诗中所表达的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较难理…  相似文献   

9.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是外交官、政治家兼诗人的一生。黄遵宪一生创作了 10 0 0多首诗 ,《人境庐诗草》是其代表作。该诗集取材广博 ,内涵丰富 ,格调高雅 ,凸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黄遵宪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 ,并且极力倡导以口语入诗 ;其艺术见解和创新精神在晚清诗坛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 ,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示儿》是南末杰小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陆游一生主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可是,南宋小朝廷屈辱投降,苟安江南,陆游的理想始终没有实现。尽管他屡遭秦桧等人的排挤、打击,一片丹心,报国无时,但未因此而灰心。即使是在生命垂危的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这首绝笔诗,倾注了诗人强烈的爱国  相似文献   

12.
朱秀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4):33-35,38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诗上万首,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九千三百多首,是历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诗人一生不变的爱国情怀,从中也可以看出陆游爱国情怀从单纯渴望抗金、收复中原,把满腹希望寄托于君主、朝廷,到关心沦陷区百姓,对南宋王朝偏安国策愤然提出质间的产生、凝结、升华过程和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纔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味。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遹》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他八十四岁,也就是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儿子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他从事诗歌创作六十多年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回忆;也是他在诗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万首诗人(流传下来的有九千三百余首)。人们喜读他的作品固然因为他的诗雄豪沉实,清新丰润,在艺术上富于独创性,但更主要的大概还是因为他那灼人的爱国热情。他的充溢着爱国思想情感的诗篇,总是给人以巨大的鼓舞,这就是历代无数仁人志士读着他的诗无不产生感情上强烈共鸣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5.
“五四”是一首诗,一首高亢的诗,一首奋进的诗,一首青春的诗。爱国是它的主题,奋进是它的主旋律。“五四”——青春,青春——“五四”,我们属于同一个时季。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一生著述的文字近千万,目前可见的诗歌和对联有281篇,近400首(幅)。这些诗联主要创作在蔡元培的旧学时代和任北大校长以后,在类型上题赠诗联最多,在体裁上七言诗最多。其内容集中于教育理想、文化追求、品格与性情、爱国与教育等方面。蔡元培诗联再现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其生命深处的"情"与"志",寄托着他终生的教育理想和文化情怀,彰显出其生命的博大精深,为当代大学校长和知识分子的成长提供了一种人格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一生著述的文字近千万,目前可见的诗歌和对联有281篇,近400首(幅)。这些诗联主要创作在蔡元培的旧学时代和任北大校长以后,在类型上题赠诗联最多,在体裁上七言诗最多。其内容集中于教育理想、文化追求、品格与性情、爱国与教育等方面。蔡元培诗联再现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其生命深处的"情"与"志",寄托着他终生的教育理想和文化情怀,彰显出其生命的博大精深,为当代大学校长和知识分子的成长提供了一种人格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台湾问题,满怀深情地引用了近代著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他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得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名叫《春愁》,的确如温总理所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感怀诗,是动人肺腑的爱国怀乡之作。这首诗作于1896年4月17日,一年前的这一天,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和约,也就是臭名昭…  相似文献   

19.
于谦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爱国军事家和杰出的政治家。他虽然身为封建官吏,但是蔑视荣华富贵,把报国壮志和品格名节看得高于一切。他年轻时曾经写过一首咏物诗《石灰吟》来明志励节,诗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首诗充分表明了他的志向抱负和品格节操。据说,他50岁时由山西、河南巡抚任上调回兵部,身边的人劝他按当时官场的风气带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绢帕、蘑菇、钱香之类东西进京,给朝中的权贵送礼,以便求得庇护和重用,于谦却举起两袖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事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20.
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体现陆游爱国思想的佳作,通过对该诗的赏析,进一步研究分析陆游的“至死不变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