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传播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传播过程,因而,“把关人”现象必然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角色特征、传播行为以及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表现.决定了其“把关人”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外大众传播学研究成果表明 ,电视传播的信息场效应是影响与调控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正、负”社会效应的重要方式。电视新闻信息场效应理论进一步揭示出 :电视新闻各类把关人、受众、社会环境、媒介传播技术手段 ,它们各自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引导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朝着人类进步方向发展的特质因素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发生的历时仅11天的河北容城“艾滋女”事件很快落幕了,但是在整个事件中,网络把关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使网络实际上变成了摧毁个人名誉的屠宰场,造成了极坏了社会影响。网络把关角色的弱化,会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垃圾信息成灾以及网络暴力等现象出现,影响了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因此,必须从把关者个人素质、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把关人”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所担负的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的职责,分类阐述了具体的责任范围,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息化咨询时代高校图书馆员传播把关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这些特性赋予了网络编辑不同于传统编辑的角色定位。在网络媒体中,网络编辑的把关人角色得到强化,网络编辑既是信息发布过程中的把关人,又是网络舆情的监管者。与此同时,网络编辑还需具备知道分子①的两大特性,即具备杂家的知识背景和成为意见领袖的能力,如此才能转化为主动生产和传播信息的新型文化媒介人,并使自身兼具创新与个性,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网络编辑只有做好从把关人到知道分子的角色二重性转接,才能有效规范网络媒体,更好地将两个效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网络视角下信仰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的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虚拟性和群体化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网络传播“把关人”角色,充分利用“议程设置”功能,制作“综合形态文本”,创设“实践惯习场域”,培育“网络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古德莱德区分了课程的五个层次: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体验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正式的课程经历了多次转换,各层次之间产生了差异。从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其原因在于:担当正式课程“把关人”角色的教师对课程的过滤与加工、教育环境和教育媒体中的干扰、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8.
古德莱德区分了课程的五个层次: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体验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正式的课程经历了多次转换,各层次之间产生了差异。从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其原因在于:担当正式课程“把关人”角色的教师对课程的过滤与加工、教育环境和教育媒体中的干扰、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9.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把关人"的把关行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传播中,也有很多"把关人"对小说的传播进行把关,其中,以评点者及其评点行为的把关特征最为突出。评点者通过对文本的删削、润饰和阐释,按他们心中的大众规范和价值标准来处理文本,把他们认可的意义传播给大众,从而实现对小说的"把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传播学的“把关人”原理,论析了图书出版的三个基本环节,探讨了每一环节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口译的传播本质,即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口译传播模式的分析和解读,试图阐释译员在口译传播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相对操控权,并引入"把关人"理论,分析译员作为把关人在口译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口译这一特殊交际活动的信息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需要方法上的改造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传播活动,需吸收借鉴传播学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体而言,教师(传播者)要发挥主导作用,树立良好形象,当好信息“把关人”;教学活动(传播过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运用传播原理和方法;教学内容(传播信息)要体现导向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教学反馈(信息反馈)要重视教育传播过程的双向交流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发生的历时仅11天的河北容城"艾滋女"事件很快落幕了,但是在整个事件中,网络把关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使网络实际上变成了摧毁个人名誉的屠宰场,造成的极坏了社会影响。网络把关角色的弱化,会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垃圾信息成灾以及网络暴力等现象出现,影响了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因此,必须从把关者个人素质、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4.
林柳枝 《考试周刊》2011,(59):219-220
中学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一直是中学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矛盾的对弈.中学图书馆员又是这一对矛盾的权力者,从传播学的视野可以称之为“把关人”,“把关人”的角色要求中学图书馆员有着相对独特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着重从“把关人”理论透视中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学图书馆服务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传播学视角试窥网络传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传播学5W模式分析网络这一新媒介。发现:网络媒体开放性空前增强。但“把关”理论同样适用;而就媒介自身而言,网络媒体拥有高度的媒体集成性;同时,受众在网络中更具隐匿性,传播效果随之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暴力在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特点:传播角色假借正义之名、传播活动自发形成、传播内容的社会敏感性、信息结构的开放性、恶劣影响虚拟促成和传播效果容易失控。网络暴力的这些传播学特点,与网络信息传播者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网络传播出现前的宣传工作环境──可控性环境在传播理论中,无论是拉斯韦尔的“五W线性模式”还是后人不断补充、发展而出现的理论,都离不开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五方面的研究,他们都涉及到“把关人”的问题。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任何传播者,在他传播信息之前,都要作出传递什么的决策,都要从他所获得的信息中,选择他所希望传播的内容。也就是说,传播者选择什么信息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传播者是信息通道的“把关人”,传播者控制着信息的传播。我…  相似文献   

18.
教师作为教育传播的把关人 ,合理选择教育信息是成功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首要因素。本文就信息、信息呈现方式、信息传递方式、教师的个人因素及学生因素等对教育信息选择的可能影响进行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概念与特征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两次选择直接决定传播的效果。第一次选择是由新闻工作者(传播学中称“把关人”)完成的。这次选择在传播链上(按香农——韦弗模式),位于信源与发射器之间。它是“把关人”对信源传出的所有信号进行滤的行为。这次选择由媒体有计划有组织地施行,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历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理论研究者所重视。新闻传播的第二次选择由读者、观众(传播学中称“受众”)来完成。在传播链上,这次选择位于接收器与信宿之间,在时间的一维序列上,它位于第一次选择之后,被称为后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了在语言实验室教学传播中传者(教师)的“导演”角色,并提出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语言实验室教学最优化的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