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作家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10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分钟便“讲”完了原先预备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然后望着大家,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第一次登台,人很多,我害怕了。”学生为他的“可爱”大笑不已。著名学者、红学家的俞平伯,当年给学生讲授诗词,每每自己先唱读。每唱完一首自己先赞道:“好!”沉吟半  相似文献   

2.
志华 《成才之路》2011,(13):I0016-I0016
俞平伯:“红学”家。当年给学生讲授诗词.每每自己先唱读。每唱完一首,自己先赞道:“好!”沉吟半晌无语,学生想要知道其所以好,俞先生已开始唱读第二首,唱毕,又由衷赞道:“好,真好!”沉迷其中,学生欲知如何好法,终不可得。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让我感动不已。上课内容是《锄禾》,老师利用多媒体营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气氛。孩子们边看图边欣赏老师优美的朗读,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在教学生字“知(zhī)”时,老师先让自己认为有把握读准字音的学生来读。全班36位学生,有30位能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出知(zhī)音来,然后老师组织同桌相互读。在经历了自读、互读之后,老师又随机点了一组同学来读。第一位、第二位……一直到第四位,每个同学都读得非常准,第五个同学站起来了,她轻轻地念到:“chī。”老师一听,问道:“她读得对吗?”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  相似文献   

4.
幽默之页     
漫画欣赏老师对自己安插在班里的眼线唱:“这一辈子,你是我的人,我是你的人。”师生情歌大对唱熬夜赶作业的学生第二天对老师唱:“几乎在镜子里,认不出我自己,短短的时间里,竟然爱得精疲力竭。”师生情歌大对唱师生情歌大对唱老师对尖子生唱:“我的眼里只有你。”师生情歌大对唱被老师提问——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暂未被提问——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多少次●做作业●发现·发明·发展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西班牙在十五世纪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六次。”一个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哪六次?”老师又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相似文献   

5.
黄解放 《湖北教育》2003,(23):24-26
四、谁是班上的第一名 我在报刊上读了这样一则故事:一名学生转到一所新学校上学,数学成绩很不好,第一次测验只得了20分。家长找到老师,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留级,老师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老师找这名学生谈了一次话。老师问学生:“你想不想学好数学?”“想。”“老师帮你学习好不好?”“好!”“那老师给你定一个目标,下次测验增加20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碗阳春面》的教学,获湖北省荆州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竞赛第一名。前后八次教这篇课文,我深有体会:“读”有学问。《一碗阳春面》是高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但拿到课堂上教学,就不那么简单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全由教师包讲,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教讲读课文,也是一堂失败的课;一课讲自始至终全由学生自己读,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指导有方,点拨得当,学生读得生动活泼,对文章内容心领神会,才算是成功的教学。作者写一篇文章,是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要精心设计。在教《一碗阳春面》时,我自始  相似文献   

7.
有惊无险     
七天的上海之行结束了,老舅给我买好了返程的机票。下午,舅妈和姐姐把我送往虹桥机场。虽然这是第12次坐飞机,但却是我第一次“放单飞”。办好了登机手续,我便恋恋不舍地向两他亲人道别。还有1小时起飞,提前20分钟登机,我还有40分钟的“自由时间”。我边走边玩的前往A7登机口。随着其他旅客登上飞机,我既兴奋又紧张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定,一看表,17:10时,17:15时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由于理性知识比较缺乏,课文中有不少知识对儿童来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甚至有些可言传的也远不如读后收到的效果好。我在教四年级语文时就有这样的体会。在讲读第七册《再见了,亲人》一课的第一节时,我采用教者和学生串读的方法。我读“八年来,您……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是您……可是您……我们还记得……”省略的部分学生读,读后再对调角色读。读完后我这样提问:“你们读了这一节,有什么感觉?”同学说:“几件事连起来写,读起来顺口。”“读起来语气  相似文献   

9.
1.适时调侃一次语文公开课课前,我为了训练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感觉,让学生读一首诗。学生可能是由于看到有许多老师听课而紧张的缘故,并没有放松地找到自己的感觉读起来。我适时调侃道:“大家注意,读诗或文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去读,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还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加点‘小动作’读,就是不准躺着读或趴着读。”学生听后不禁笑起来,紧张情绪也缓和下来。许多学生都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2.顺水推舟一次我讲《太阳》一课,导入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太阳公公”,许多学生画后抱怨自己画不圆,我…  相似文献   

10.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立足于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使我提高了教学技能。2005年6月初,我参加贵港市上课比赛,我上的是一年级阅读课文《荷叶圆圆》,荣获一等奖。我先指导学生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第一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要读好这句话应先感受到荷叶的美。我通过课件出示荷叶图,让学生感受荷叶的美,再让学生把“圆圆的”“、绿绿的”这两个词语读好,从而领悟到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们理解到小水珠的晶莹美,议一议小水珠为什么喜欢把荷叶当成摇篮?让学生演一演小水珠,感受躺在荷叶上时…  相似文献   

11.
郑先伟 《湖南教育》2005,(18):36-37
我在教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节“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时,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然后,学生用10分钟相互交流、老师用5分钟总结;随后,10分钟解决“想一想”、10分钟“做一做”,最后5分钟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但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法,从而改变了我的教学计…  相似文献   

12.
涂祥俊 《江苏教育》2008,(14):67-68
在学习《军神》时,我问学生:“读了文中描写刘伯承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读了这些语句,我联想到了,有一次,我削苹果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流了好多血,当时我疼得大哭了一场,跟刘伯承比起来我太不坚强了。”有的说:“我想起了上一次打针时,自己害怕得哭了。现在读了这些语句,我觉得自己太软弱了,我以后要向刘伯承学习,学习他勇敢顽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十几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分钟便“讲”完了原先预备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然后望着大学,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第一次登台,人很多,我害怕了。”学生为他的“可爱”大笑不已。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时常会为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而感慨不已。有时,我们也会在课堂中学习名师的“一招半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此课堂非彼课堂,此学生非彼学生。不然,一个伟大的创意也会变得糟糕不堪。不受欢迎的“第六次”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请一位男生小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由于学生第一次读,在读到“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这一句时,把句子读破了。此时,我想到了于永正老师的“第八次”故事。我决定来一次“模仿经典”。于是我对小超说“:小超,没关系。这句话是个长句子,很难读。一遍读不好,还有第二遍、第…  相似文献   

15.
考验老师     
一天上完课,我正欲走出教室,一女生拦住我:“老师,‘卤莽’的‘卤’字这么写对不对?”我看了看纸上的字一时语塞。读了4年中文系,只知有“鲁莽”一词,还未留意过是否有‘卤莽’一词。我极力地回忆,却拿不准“卤”是否正确。其实我当时只要翻一下学生放在书桌上的字典就可以解决。但我放不下脸来,我的课一直颇受学生欢迎。过了一会,我严肃地对她说:“你不晓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一次发现——“我”就是水课前学生未预习,上课时才让学生读课文。读完一遍后,猜一猜“我是什么”,每人在纸片上写一个字,绝大多数学生能发现:“我”就是水。  相似文献   

17.
最近 ,我 听 了 一位 青 年 教 师 的 阅读 课,课 上教 师 对 学 生 朗 读 的几 次 评 价 引 起 了 我 的 一 些 思考 : 现象 一 : 一 学生 朗 读 课 文结 束 后 ,教者 作 了 这 样 的 评 价 :“ 你 读 书 比 以 前 好 多了 , 记 得上 学 期 刚 转到 我 们 班 的时 候 ,你还 不 会 读书 呢。 ” 学 生 原 本 微露 喜 色 的 脸顿 时变 得 通红 ,讪 讪坐 下。 现象 二 :学 生 在 流 利朗 读 课 文 某 段 落后 ,教 师 评 价 说 :“ 读 是 读 得 挺 好 的 ,就 是中 间 读 丢了 一 个 字。 谁 能比 他 读 得 更 好? …  相似文献   

18.
[案例材料]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教两个班语文课兼一个班班主任。看着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感觉还真的不错。第一堂作文课,题目是《我第一次……》,要求学生补充好题目,然后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个题目应该是非常有写头的,我对学生充满了期待。收上作文后我就读起来,陶醉在学生的叙述与想象当中。——不管作文写得好与不好,读他们的作文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这些作文能使我了解学生,认识到他们稚嫩而又丰富的内心。  相似文献   

19.
贵刊今年第二期发表的牛广田同志《要给“唱读”一席之地》一文,分析了小学生习惯唱读的原因,并以唱读是训练初读儿童朗读能力的传统教学经验为论据,得出了“在小学低年级给唱读一席之地,使唱读合法化是符合儿童朗读训练规律的”这一结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并愿与牛广田同志商榷。笔者曾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唱读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①唱读是种假性的读,是为读而读,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唱读时,精力不需要高度集中,只要认识字,眼看着字,机械地发出声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再次强调了写字的重要性,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对此,我想到了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提“10分钟” “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这是于永正老师(语文教育家)送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九字真言,也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归宿.写好字,是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人的小名片.但是,现今学生的写字现状令人堪忧:写字不规范,不端正、错字频出,作业文面乱涂,究其原因是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写字的指导与训练,因而提出了“10分钟”,每天都要练的具体要求,各学段都要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